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30-4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30-40(第5/30页)

“外婆,你看三凤,她污蔑我。”

    忽然强硬起来的曹彩凤让曹彩英有点慌乱,连忙就转头跟胡奶奶告状。

    咚咚——

    屋子门口,齐爷爷曲起食指轻轻敲了敲墙壁:“二凤快点起来洗脸,洗完脸来跟我们一起编草墩。”

    “外婆……”曹彩英这回是真慌了。

    “要是不想搓麻绳,那你就跟你哥一样,去帮人拉车!”胡奶奶说。

    屋里几人无论说了些什么,角落里曹龙依旧鼾声如雷,白天拉一天车,晚上累得到家倒头就睡。

    “那凭什么三凤能去读书,我就不能。”

    一想到曹彩凤穿着新衣裳还能去学校“享福”,曹彩英就嫉妒得牙痒痒。

    胡奶奶冷冷瞥了她一眼:“是我们没让你去吗……”

    “……”

    姐妹俩同时去八条中学参加入学考试,十七岁的曹彩英语文数学加起来就考了十七分。

    老师直接说这底子要从小学一年级学起,初中不能收。

    老师说得含蓄,其实就差把文盲两个字写脸上了。

    自己偷懒不好好读书只能在家吃苦,又怪得了谁。

    曹彩凤心情舒畅地拿着牙刷缸子走出去,边刷牙边往姜家厨房里探头。

    “向北,又在弄什么好吃的?”

    厨房里雾气缭绕,好几种香味弥漫,一眼就看到后院里的烤窑火亮着。

    “你又烤面包了?”

    “不是面包,我烤了点炉果带去学校。”姜向北说。

    曹彩凤不知道炉果是什么,也并不着急问,反正到时候姜向北肯定会分给她吃。

    反而是锅子里熬的白色米糊更让人好奇。

    “早饭吃米糊?”

    “凉粉,我和我哥的中午饭。”

    洛川今年这天反常得很,秋天本该气温渐降,可除了夜里白天还是又热又潮。

    天一热中午就想吃点凉爽的吃食。

    今早在橱柜里忽然看到袋不知哪年司文兰厂子里发的豌豆粉,姜向北想起了前世最喜欢的抓抓凉粉。

    说话间,熬煮好的凉粉倒入抹了油的搪瓷盆里,不多不少刚好一盆。

    曹彩凤去水井边继续刷牙,姜向北把盆放到大木盆里凉着。

    等姜爱国卷着袖子走进厨房准备做早饭,姜向北正往竹片上钉钉子。

    “干嘛呢?”

    “爷,你来得正好。”大救星出现,姜向北忙不迭把竹片子交给姜爱国:“打几个洞用来刮粉。”

    “什么粉?”

    姜向北说的姜爱国听都没听过,老家那边吃米条子,洛川吃米线和米粉,就是没听说过什么凉粉。

    “以前听别人随口说过来着,我就想试试,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

    倒出来还是盆子形状的凉粉微微有些透明,用手一戳能感觉到十足弹性。

    刚把香菜和葱切好,烤窑那边又传来阵阵香气。

    姜向北忙又放下这边,打开了烤窑。

    姜爱国拿着竹片,心里一时间把五味杂陈。

    小小一团的奶娃娃如今已经长大到能分担大部分家务事。

    少女亭亭玉立,笑起来双眼似是一弯新月,生机勃勃地让人移不开眼。

    可姜爱国并没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心里反而无端升起股淡淡失落。

    孩子越长越大,也意味着她结婚生子有自己小家庭的那一天越来越近。

    那时的小孙女也会有自己孩子,或许以后也会成为奶奶和外婆。

    而那时候的自己又在哪里呢……

    “真是老了!”

    想到这,姜爱国笑着轻轻拍了下脑袋。

    ***

    洛川市,腾飞塑料厂。

    中午下工铃刚响。

    厂房里迅速涌出些身穿蓝色工装的工人,三三两两说笑着往食堂走去。

    众多讨论家庭琐事的工人中,有那么个表情凝重的中年人,说得完全不同内容。

    国字脸中年男人有双很大的眼睛,因为眼睛大,眼底的担忧都好像比别人清楚了些。

    “姜半,你说咱们厂子不会倒闭吧?”

    姜半笑眯眯的,却是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要是继续亏本,熬不了几年。”

    “那你笑个什么劲儿。”

    中年人叫张卫党,典型西北汉子性子,别看个头不高,出了名的讲义气。

    姜半提起网兜,得意地笑着眨眼:“我姑娘上学前做的凉粉,换你,你不高兴?”

    “有姑娘惦记是该高兴。”

    张卫党自己三个娃,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就开始上班挣钱了,不过唯一的姑娘忙活着给对象送鞋垫子,哪顾得上他这个爸。

    姜半更是得意。

    “不仅有凉粉,还有炉果,一会儿让你开开眼界。”

    “成,一会我也见识见识你能干姑娘的手艺。”张卫党笑,心头压着的阴霾总算被打散了些。

    “我晓得你担心什么。”姜半这才开始说正事,抬起大手拍拍张卫党肩膀:“担心有什么用,兵来将挡水来啥埋来着……”

    张卫党表示听都没听过这句俗语。

    “不管什么意思,反正天塌下来了有高个顶着,咱们还能饿死?”

    “你说得对,我们担心有啥用,反正饿不死。”

    姜半挑眉,悄悄往不远处走着的孙主任抬了抬下巴。

    “你看人家孙主任都没吭气,咱们瞎担心什么。”

    孙主任是厂长亲儿子——将来厂长最有力的竞争者。不也忙活着对厂花献殷勤,哪有空担心厂子将来的发展问题。

    张卫党撇嘴。

    “要真倒闭了就去做个什么小买卖,说不定比咱们工资还高。”

    换做去年,姜半的忧心肯定不比张卫党少,甚至能愁得整夜整夜没法睡觉。

    今年两个娃娃的面包生意给了他很大启发。

    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不干工人那就卖面包,给自家姑娘打下手不也是活儿。

    “到时再说吧。”张卫党烦躁地摆手。

    两人还没走进食堂,就抢先听到了工友们不满的抗议声。

    “怎么又是白菜和萝卜,上周吃了三天,今天又是。”

    “咱们食堂都有好几天没吃肉了吧?”

    “你们看饭!包谷渣子比大米都多。”

    姜半跟张卫党互看一眼,纷纷站到队伍最后边,没有掺和工友们的抗议。

    “想吃肉自己花钱买,现在全市都因为水灾处于困难时期,你们搞什么资本主义作风!”

    果不其然,下一秒孙主任跳了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