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16-2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16-20(第16/18页)

随时能磨破脸皮的竹筐子。

    “向北,过两天我小弟回来了,咱们去河尾沟抓蚂蚱烤咋样?”

    坐姜向北身后的夏彩霞在几人中最舒服宽敞,路途中还有心思提起马上要从外婆家回来的小弟夏继强。

    前年夏宝华出生,刘春芳要上班还要带孙子,就干脆把小儿子夏继强送到了娘家住两年。

    现在小侄子能跑能走,小的那个也应该接回来排队上初中了。

    “好。”姜向北艰难回应。

    她话音刚落,突然颠簸起来。

    “下回你有什么赚钱的好点子一定要叫上我。”

    夏彩霞对前次姜向北他们赚了好多钱还耿耿于怀,愣是半句都不提自己装睡不起的事。

    姜向北根本顾不上回,只感觉自己屁股墩儿都好像颠成了四半。

    “到了。”

    种种折磨后,姜爱国终于放下腿,宣告目的地到了。

    新鲜空气涌入胸腔,姜向北使劲呼吸了好几口,终于从难受中缓过神来。

    “回去我们还是走路吧。”

    姜向南看过来的一瞬间,姜向北连忙提议。

    兄妹俩默契点头。

    小时候爷爷带着他们兄妹去其他镇上赶集,那时候从没觉得如此难受。

    记忆里的欢乐时光在两人逐渐长高之后再不复从前。

    “平子,在家不?”

    袄子山由几座不高的山坡连绵而成,中间山谷里就一座孤零零的院子建在那。

    姜向北四处观察过,方圆几百米开外都没有任何村落存在。

    而且姜向北回望刚才他们所经过的路时,差点没惊出一层冷汗来。

    路宽度堪堪够一辆自行车过,右边是玉米地,左边是一眼看不到底的山坳。

    姜向北又看向自家老哥,姜向南抹着额头的汗,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看来不是热……纯粹是吓的。

    “爱国老哥?”

    姜爱国连喊几声平子,泥瓦房的正屋里终于有了动静。

    随着老旧木门嘎吱一声被拉开,屋里走出个驼背的老头子,背着手走得极慢。

    大夏天里,老爷爷还披着袄子,走了两步就停下来哼哧哼哧地喘气,如此反反复复好几次,终于才走到院门前。

    “我以为你又进山了?”

    “前几天淋了雨有点感冒,好几日都没上山,也不知道山里现在究竟什么情况。”

    老人很瘦,拿下门栓的手骨瘦如柴,手背上长满了老人斑。

    “那还真赶巧,我这带了药。”

    原来一直威胁姜向北脸的箩筐里满满都是药材,其中还有两个小纸包是退烧药和医院配的感冒药。

    姜爱国展开其中报纸包着的小纸包,里面花花绿绿一大把药。

    “你先吃这个,吃完晚上就好了。”

    “多亏老哥挂念着,要不我一个老头子咋死的都没人知道。”

    平子爷爷是个很慈祥的老人,接过药后赶忙招呼几个孩子进去。

    “你吃完药先睡一觉,我领着孩子们进山去捡点菌子,等回来帮你把院里的篱笆修修。”

    姜爱国先环顾了一圈院子,目光落到右边被雨水冲垮的篱笆。

    “篱笆不用修,你们摘完就赶快回家,天黑了路不好走。”平子爷爷笑说。

    姜爱国没继续劝,把带来的东西都放到院子里,赶紧领着几人往小路上了山。

    山上很安静,要是不主动说话连自己的呼吸声都能听见。

    “平子是护林员,前几年我在袄子山迷路走到了这里,十天半个月都见不着一个人经过。”

    平子爷爷相当于住在袄子山背后,很少有人会翻山越岭发现这山坳里还有座房子。

    后背这面几乎没进来过人,所以菌子野果遍地都是。

    进山还没半小时,几人的背篓已经装满,姜向北还用衣裳兜了一大包红灯笼。

    红灯笼学名红醋栗,长得很像迷你版樱桃。

    红彤彤的不仅颜色很好看,还能用来做成面包馅料,代替蔓越莓酱。

    “这果子酸,你摘那么多干什么?”姜爱国哭笑不得。

    看孙女架势,要不是没工具带走,一定要全薅走才罢休。

    自己的小背篓装满,夏彩霞也帮忙兜了一大堆,两人衣裳都被沁染成了鲜红色。

    “我要做成灯笼果糖水,放点开水这么一冲,甜滋滋的多好喝。”姜向北舔嘴唇。

    想做面包,想做蛋糕,奈何没有烤箱,只能化成水当饮料喝了。

    “你一说我也想喝。”夏彩霞跟着舔嘴唇。

    “我总算晓得你们为啥能玩到一起……两人都嘴馋。”姜爱国笑。

    别人家的娃成天琢磨着多要点钱买零嘴吃,姜向北倒好,干脆跨过那一步琢磨怎么做。

    “爷,咱们明天再来呗。”

    “着什么急,八九月份山里还有好些果子,灯笼果你平子爷爷家背后就有,一会儿你们去那摘。”

    “爷,你有多久没回老家了?”姜向北突然没头没尾地问了起来。

    姜爱国竟然也能迅速跟上孙女跳跃的思维,还真在心里算了起来。

    “大概……二十多年了吧。”

    “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本书,书上说北方有种饼子要用炉子,你见过那种饼子吗?”

    姜爱国笑:“绕了个大圈,还是想问吃的。”

    “就是好奇吗!”姜向北傻乎乎地笑。

    饼子当然有那么点兴趣,其实是想引出炉子继而看看能不能求姜爱国给搭个烤炉什么的。

    当然这都得一步步的继续下去,现在就是先起个头而已。

    “一会儿到了平子爷爷家,自个儿去后院看。”

    一路说说笑笑,几人满载而归。

    进了平子爷爷的家,姜向北放下果子直冲后院而去。

    一眼扫过去,瞬间因眼前景象惊得张大了嘴。

    就在堆放柴火的棚子边上,有个造型奇特的东西。

    圆弧形,外部水泥,里面红砖,左边矗立着根高高的烟囱。

    这不正是姜向北一直苦苦寻找的烤窑,而且还是相当讲究的那种级别。

    前世为了练习手感与掌握烘烤温度,师父让姜向北从最基本的原始面包窑练习起。

    那种面包窑和眼前这个外形上大差不差,特别是保温方式简直一模一样。

    “这是个啥玩意儿?”

    看姜向北在圆圆的东西上摸来摸去,夏彩霞也跟着上来凑热闹一般摩挲了几下。

    粗糙的手感划得掌心生疼,不知道有什么好摸的。

    “我看书上说,这个叫面包烤炉。”姜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