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50-60(第6/15页)
主持人都找的妹妹。
要说人长得好看,着实是藏不住,苗苗虽然不热衷于活动,但美貌是震旦有名的,总有些男孩子刻意想跟她偶遇,都不一定能逮到机会。
今天是现成的,当然要来。
整个大礼堂在开场前就挤得满满当当,人头攒动。
赵秀云夫妻俩都没捞到位置,就站在舞台旁边看。
她自己当年也是震旦毕业,在这儿不知道参加过多少活动,头回看两个孩子在同一个舞台上,多多少少有些感慨。
方海则是感动,谁叫孩子在演讲里,郑重地感激父母对自己“叛道离经”的支持,直言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
可见的,明天又是他跟同事炫耀的“资本”。
赵秀云不用想也知道,抱臂看着。
稿子她事先都听过,没什么大问题,发挥也很好,恰恰是那些不固定的东西,才是讲座的变数。
比如说现场提问。
照理在最后,都会给来参加的观众留出时间,台上几个人站成一排,实在是俊男靓女,赏心悦目。
苗苗拿着话筒站在一侧,等着谁想回答就递给谁。
第一个问题也很尖锐,说:“分配制度,讲究的是为集体做贡献,但我听着,怎么觉得你们都在说个人利益?”
个人和集体,往前二十年,几乎是没人敢提的。
但新时代,有新风向。
禾儿接过话筒说:“我认为,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是可以并存的,以禾苗教育为例,去年一共提供一百一十七个工作岗位,纳税……”
出于种种原因,大家会把个体和资本家画等号,从而联想到周扒皮,加上传统的“士农工商”的思想,总觉得做个体的都只谈钱。
禾儿承认自己是喜欢钱,但部队家属院出身的孩子,总是比别人更把国放前面,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有所帮助。
别的不提,就说每个月的收入,她都会捐出一部分,给同学杜鹃的养猪场,贫困户们通过申请,每家可以免费拥有两只小猪崽和一年的饲料。
这就是改善生活的第一步,之后就要看各家的努力。
如果单用成果来表达贡献,她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很有力。
这就是第一个问题,接下来一个比一个更尖锐,力度都比得上是一场辩论,你方唱罢我登场。
禾儿他们都是对答如流,可见的有理有据。
赵秀云看着都为孩子们自豪,说:“发挥不错,应该能对观众有所触动。”
人的态度,本身就是对自己观点的最有力支持,如果自己都不能掷地有声,更不可能说服别人。
夫妻俩一直看到散场,挤在人堆里往外走的时候,方海眼见,看到熟悉的身影,跟媳妇说:“周杨在那。”
不过开场前在后台怎么没看到?
忙嘛,兴许只看半场,只是居然没来跟长辈打招呼,有些奇怪。
不过赵秀云不是挑这个理的人,不甚在意道:“估计有事,别叫他了。”
要是叫住,人家得停下来寒暄,又得张罗着送他们回家,礼数总是周到。
年轻人,总是比大人们都要忙,毕竟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孩子的每一次优秀表现,总是叫父母欣慰又惆怅。
好像只有这种时候,才格外觉得自己在老去。
方海忍不住叹气说:“一个个的,都不着家。“
他是年纪越大,越重视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可惜不能事事如愿。
赵秀云何尝不是百感交集,说:“没事,我着家就行。”
这话倒也是,方海长舒口气,说:“不过这下就能放心出去旅游。”
老两口策划好一阵,本来早就要出发,为孩子又稍微耽误了。
赵秀云想到要出门也高兴,完全没料到回家的时候,有一件让她更高兴的事。
第55章 搬家 第二更
讲座后没几天, 赵秀云夫妇到广西旅游,顺便访友,前前后后要一个礼拜, 给两个孩子腾出“搞大事”的时间。
这一回和上一回搬家一样, 纯粹是姐妹俩的暗中计划, 为有好的时机, 已经装修好两个月, 都一直没能搬。
这回是趁着父母不在, 总算可以动手。
人前脚上飞机, 后脚禾儿就到家里开始翻箱倒柜收拾东西。
手里头钱富裕, 旧房子没有照原计划的卖出,所以行李没全搬走也可以。
但禾儿希望爸妈到家以后什么事情都不用忙,轻松入住,为此是花大功夫, 楼上楼下张罗着。
掐指一算,全家在这住六年, 不算太久, 东西却很多。
毕竟谁家都没有扔东西的习惯, 尤其是过过苦日子的父母, 亭子间里堆得门都快推不开,连十来年前的衣服都还在。
每一样, 好像记得是从哪来的,又都不大记得。
禾儿嫌弃拎着箱子的一角,上头全是灰, 打开看,里头的布放太久,已经都有些发霉。
这些东西, 要是她自己的,指定给扔了。
但是父母的,就不能随意处置,只得抖抖灰尘,重新放好打包。
高明是来帮忙的,也觉得一张嘴全是土味,抿着嘴不说话。
下巴不知道在哪蹭得一道一道的,看着格外狼狈不堪。
就这样,他还说:“我来弄吧,这里太脏了。”
可不是脏,禾儿咳两声,说:“你不知道什么是什么。”
搬过去,都得重新再摆放整齐,只有她自己收拾的才知道,况且有些是大人的私藏,未必大大咧咧可以拿出来看。
当然,有的着实是无意翻出来的。
比如手上这本,禾儿以为是相册,抖落开来看,发现全是火车票,最远的一张,可以追溯到十五年前来沪市随军时。
时间太久,手写的票据都已经泛黄,大概保存得挺好,字迹还算清晰,准确的日期还是一清二楚。
她自己看着都感叹,说:“其实我还记得一点。”
母女三个人那年离开老家,其实有点仓皇,现在想来,更像是她妈为逃开婆家和娘家的一切,选择到新的地方开始人生。
一路上那种陌生城市的担忧和迷茫,由妈妈准确传递到大女儿身上,毕竟在很多年里,她们曾经是最紧密的母女,这种情况,哪怕后来有妹妹都无法代替的。
禾儿一度为自己得到更多的喜爱而高兴,对妹妹也有一种歉意。
她小声说:“我们以后只要一个孩子。”
要按政策,想生两个都不行,不过高明点头说:“一个最好。”
独一无二,可以拥有父母的所有爱。
禾儿很是满意,继续翻箱倒柜找东西,找出妹妹学画的第一幅作品。
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