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280-284

推荐阅读:春诱莺莺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280-284(第5/6页)

阁臣。

    这不仅是对陆川寻找煤矿资源的嘉奖,更多对他预测的小冰河期的认可。

    上朝第一天,圣上让人当朝宣读了升官旨意,下朝后不少官员围住陆川,有恭喜的,也有嫉妒的。

    白阁老哪怕如今已是首辅,也不免有些酸溜溜:“恭喜陆大人了,年纪轻轻,竟已入了内阁,真是了得啊!”

    即便如他这般天资,又极懂官场之事,还是熬到了花甲之年才入阁,将近七十才当上首辅,面对这样的陆川,他又怎能不嫉妒呢。

    陆川笑道:“多谢白首辅。”

    他对谁都是这句多谢,结果又把白阁老气着了。对方的反应,倒显得他太小气了。

    白阁老拂袖直接离去,留下陆川一头雾水,毕竟恭喜他的人太多了,哪里还有空猜测这老头子的小心思。

    太子如今已经亲政,还记得陆川这个曾经的老师,也上前来恭喜了一番。

    “恭喜老师。”太子笑道。

    陆川赶紧回礼:“多谢太子殿下。”

    太子让陆川免礼,然后说道:“老师如今还是太子少师,父皇恩准,让老师继续给孤授课。”

    陆川一僵,这太子少师的职位还没撤掉吗?

    他内心流泪,太子少师、户部尚书、内阁阁臣,这么多事儿,圣上是打算累死他吗?

    还不如不升官呢!

    第284章 冰封

    江南杭州,本是江南水乡,如今却是冰封一片。

    林大头从屋子里出来,身上裹得严严实实的,手里拿着铁铲,准备出门去铲冰。

    他妻子王氏叫住了他:“他爹,要不你再等会儿,我给你煮个土豆,吃了再去也不迟的。”

    林大头正扣着雨衣扣子,头也不抬道:“不用了,家里粮食少,还是省点吧,我去干两时辰活儿,到了中午就有东西吃了。”

    这是林大头去铲冰的第三天,前两天出门前都吃了一个土豆,但昨天王氏清点粮食,消耗得太快了,不节省点恐怕撑不过这个冬天。

    王氏有点担忧:“铲冰可是力气活儿,你不吃点东西能行吗?”

    林大头终于扣好了雨衣扣子,爽朗一笑:“能行,那里有热水,多喝点热水就行了。”

    说完林大头就拿着铁铲出门了,王氏叹了一口气,转身把孩子们叫起来,她们也要去作坊里搓毛线了。

    现在日子虽然艰难,比不上从前,但好歹能活得下去,她已经满足了。

    江南是鱼米之乡,林家以前有十几亩田地,地里的产出不仅够一家人嚼用,时不时还能吃上肉,家里的孩子也能送去学堂读书。

    可自从去年冬天,运河被冰封住,江南一带大降温后,这日子就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

    去年熬了一个冬天,还好朝廷普及了火炕,不然他们全家人都得被冻死。可就算是家里起了火炕,一冬天下来,买煤的钱都花了家里的大半积蓄。

    好不容易熬过了漫长的冬天,一家人劳心劳力把地耕了,插上秧苗,辛苦了好几个月,眼瞅着准备丰收,偏偏一场洪水袭来。

    洪水不仅淹没了稻田,还淹没了他们的家,还好官府组织他们提前转移到山上,一家人才能活下来。

    洪涝持续了半个月才慢慢褪去,田里的水稻早已被泡烂,原本在村里还算富裕的林家,一下子变得生活困难起来。

    不过这并不能打倒吃苦耐劳的百姓们,百姓们很快就重整旗鼓,向朝廷借了种子,抢在冬天来临之前播种第二季。

    命运并没有眷顾他们,洪涝过后就是干旱,他们的秧苗刚插下去没多久,就因为干旱而变得枯黄,任凭大家怎么努力,没水就是没水了。

    一整年颗粒无收,反而搭进去了不少种子和人力,饶是百姓们心态再好,看着家里空荡荡的米缸,也忍不住发愁。

    江南就是大安的粮库,大安每年的粮税,光是江南一地就占了三分之一。

    如今因为灾害,粮库一粒米都没有,百姓们生活艰难,差点就要当流民去乞讨了。

    林家亦是如此,一家人饿得瘦骨嶙峋,家里的两个孩子更是瘦得看得见骨头,若不是官府赈灾,他们怕是已经不在这世间了。

    官府一开始按人口每人发放了十斤粮食后,就不再管他们了。

    不过官府会发布活计,家里有余力的人家,可以到官府那里领活儿干。

    最让林家人高兴的是,他们去干活了,官府发的不是铜板,而是粮食或者布料煤炭盐等必需品。

    百姓们谁都知道,灾害过后,粮食是最容易涨价的,手里就算有铜板,也买不到多少粮食。

    于是林大头报名了清理河道的活计,干一天活,能选择换一定量的粮食或者一定量的煤炭。王氏也带着两个孩子去做了些她们能干的活儿,一家人这才有一点儿余粮过冬。

    进入冬季后,煤炭价格上涨,百姓们必须要做官府指定的活计,才能够换得到煤炭。

    铲除官道两旁的冰,是最近官府新发布的活儿,还包吃一顿饭,不少人抢着都要去干。

    林大头身上的雨衣,就是官府给他们发的,江南下的是雨夹雪,落到身上会打湿衣服,于是便给他们发了雨衣。

    这雨衣听说是用橡胶做的,一点儿也不漏雨,比蓑衣方便多了。

    林大头出门后,王氏也领着家里的两个小孩,到镇上的毛线工坊去干活。

    毛线工坊是今年才开的,做工之后可以发粮食和毛线,虽然是劣质粗糙的毛线,也足够让他们保暖了。

    今天做完工,就能攒够工分换三卷毛线团,正好给当家的织一件毛衣。

    杭州府衙里,刘扬正在统计府库里的粮食和煤炭,这些粮食都是从北方运来的土豆。

    刘扬在湖广的政绩很突出,在陆川的举荐下,升官到杭州当知府。

    他是今年春季来到杭州的,还没任满一年,杭州就出了这么多灾祸,要不是有报纸提前宣传,当地百姓怕是要把他当灾星了。

    木橙拿着报纸走了进来,问刘扬:“库房里的土豆和煤炭还有多少?大概还能撑多久?”

    经过十几年外放的历练,不管是刘扬还是木橙,都一改当初在京城时社恐木讷模样,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人了。

    木橙和谢宁关系还不错,对谢宁办报纸和开设妇联很敬佩,经常给谢宁写信请教,致力于用自己的身份帮助当地的百姓。

    这次来到杭州,木橙率先联系了杭州当地的江南报,和江南报合作,尽量安抚百姓的恐慌,让百姓们的生活尽快回归正常。

    刘扬则及时向朝廷申请赈灾物资,合理分配朝廷发下来的赈灾物资,让百姓能够度过天灾。

    刘扬看了一眼自己的统计数据,皱着眉说道:“大概还能支撑全城百姓半个月,若是朝廷的物资还不到,这杭州城恐怕会生乱。”

    木橙不明所以:“前几天不是收到回信,说赈灾物资已经出京了,算算日子,这两天也应该到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