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考公宝典: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理寺考公宝典》 50-60(第5/22页)

得已需回避。”杨枝道:“遂派了下官来。”

    “完了。”谢知敬脸上挂着的两个肉瘤一抖,一颗心沉到了谷底,一拍大腿:“完了完了完了。”转而又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急急问杨枝:“那么礼部的谢尚书呢,有什么话没有?”

    杨枝十分“残忍”地摇了摇头。一刹那,仿佛看见他半灰的头上又滋滋冒出了几根白发。

    “小丫……杨大人,你去给谢尚书去一封信,那二十万两银子我当真没拿啊……”谢知敬一激动,那肥胖的身躯剧烈一哆嗦,像一只撒开四蹄、慌乱逃命的猪。他五十上下,和清秀斯文的谢云看不出半分相似之处,虽说同宗,但单看这面相便知道同的有些远。

    “大人,拿没拿下官还要查探之后才能定夺。”杨枝道:“大人若想洗冤,请将实情尽数奉告。”

    谢知敬被她噎了一下,然转目见她气度从容,举手尽是不迫之态,愣了一瞬,忽然问:“你就是圣上钦点的小丫……主事?”

    “正是下官。”

    谢知敬呆呆打量了她一瞬,又仰望厅外青天片刻,似是在看那天上是否会有四月飞雪为他鸣冤,半晌,不见一丝动静,终于作罢,长叹口气:“杨、杨大人是吧?杨大人想问什么,但问无妨。”

    “多谢大人。”

    谢知敬拖着一身颓唐的肥肉往厅内走,还叫人给杨枝看了座。他能坐到太守的位置,并非当真蠢材,片刻的绝望之后很快反应过来——眼前这位小姑娘是他唯一能活的希望,就算死马当活马医,他也不能放开了这块浮木。

    厅中很快就有人端上茶果来,谢知敬献宝一样亲自端给杨枝,满面堆笑:“杨大人尝尝,这是今年新上的茶‘碧雪银针’,明前的,每年只得几两。多数都送进了宫,本官只留了几两,怕哪位钦差大人来了尝不惯本地的粗茶淡饭。”

    “大人说笑了,江州风土宜人,只会把人胃口养刁才是。”杨枝笑着接过茶盏,并未否认他口中的“钦差”二字。此刻谢知敬将她奉作上宾,这案子才能顺利地查下去。

    茶香的确沁人,入口有淡淡的回甘。杨枝并不好茶,但亦能尝出这绝非凡品。私底下扣留这样的贡品,还拿到台面上来,绝非他方才所说的意图。

    杨枝叹了声“好茶”,便垂下眼睑,学着柳轶尘往常的样子,百动不如一静,默了片刻。

    谢知敬果然按捺不住,急急道:“这茶大人若是喜欢,一会本官让人给大人装些带着?”

    “谢大人,你这是把本官当什么人!”杨枝一拍桌案,柳眉倒竖。

    谢知敬却仍不减笑意:“杨大人息怒。大人可知,这一两碧雪银针市面上价值几何?”

    杨枝冷着一张脸:“请谢大人赐教。”

    谢知敬比出一根手指,徐徐道:“要值万两白银。”

    杨枝脸色微微一变,她知道这茶贵,但不知道贵到这种程度。须臾,沉下脸:“杨大人是想跟本官交代一下,这茶是如何来的吗?那二十万两仕子月银,又到哪里去了?”

    谢知敬仍在笑:“谢家虽比不上京城豪族,但在江州亦算是大家。谢家子弟除为官之外,另有不少在外经商的……这些茶,不过是子侄间往来馈赠的礼物。谢某祖上虽算不上巨富,却也曾行商四海,何须费三年工夫,贪那区区二十万两仕子月银?”

    谢知敬这是拿现成的真话将她往圈套里诓。谢家有钱不假,但人心无足,来之前她便看过一份案卷,前年淮水决堤,那修堤款的林林总总,到如今在工部还是一笔烂账。

    “既如此,大人不如好好说说那二十万两银子的来龙去脉?”杨枝道:“三年未发月银,仕子几次闹到衙门,谢大人,这可不是一句不知便能搪塞过去的。”

    谢知敬当然知道没那么容易搪塞,毕竟眼前悬在他头上的剑非刑部这一把。方才说了那么多,不过是打把感情牌,沉吟良久,终于长叹口气:“杨大人可知我这衙门户房主事姓什么?”

    “卫。”杨枝道。来前卷宗她已细细看过,户房主事卫脩,甄州大族卫家的人,而这个卫,便是先皇后那个“卫”。

    “杨大人既知道,这案子的关窍想必也已晓得。”谢知敬笑道。他的肤色特别白,白的一团团的。寻常又白又胖的人笑起来,总是弥勒佛般的一副慈蔼相,他却有种白森森的骇人感。

    “谢大人的意思是……”杨枝赶忙递过去半句话。

    “户房搞什么事情,我哪里敢过问。就是知道了,也只有帮忙按着的份。否则,不等那些仕子来闹,我的乌纱就不保了。”谢知敬道。

    “哦?”杨枝故意挑了挑眉:“一个小小户房,当真有这么大本事?”

    “本事?”谢知敬轻嗤一声:“这不仅是本事的问题,就像我们这些地方官永远只能靠揣摩才能判断京城动向,上面的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上面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底下的只有小心为上——说句僭越的话,谁知道那财最后归了哪里呢?本就是朝廷的银子,最后回到了朝廷,也无可厚非,不是么?”

    卫氏可不是朝廷。

    杨枝默了默,道:“既提到了户房,那往日的账册何在?卫脩何在,本官要当面问问他。”

    谢知敬向远处立着的侍从一招手,道:“账册都还齐备,就怕有人先要走了,我早先就让人誊了一份,杨主事只管都拿去。只是那卫脩,前几日就让御史台的人提走了,大人要审,得去向薛御史要人。”

    杨枝眉头一皱:“何时提走的?”

    “五日前的晚上。”

    “御史衙门为何晚上来提人?”

    谢知敬微微一怔,他原只是随口一答,没防备杨枝忽然问到这上面,顿了片刻,方道:“白天亦、亦来了,只是当时卫脩到庄子上点收租粮去了,没赶上,晚上遂又来了一趟。薛御史亲自带人来拿的。”

    杨枝点点头,垂首呷了口茶,眸光停在厅前廊柱的一片碎光影上——说起来,她与薛穹已有半个多月未见了。

    “好,我明白了。”

    从太守府衙出来,杨枝让姜衍去御史衙门提人。姜衍很快回来,却道:“大人,御史衙门不肯放人,他们说咱们无权提人。”

    杨枝脸色微微一沉,当即道:“走,本官亲自去一趟。”她自进南安后便换了男装,这一次干脆弃车骑马。走到二门边,忽然想起什么,停了步子,叫来书吏,问:“你既是南安人,在太守衙门里可有什么亲眷熟人?”

    书吏老实道:“有个舅舅,在库房做事,不过只是个打杂的。”

    此案牵扯银钱,必要与户房和库房打交道。他并不东拉西扯,直接提到了库房的舅舅。

    杨枝若有所思着点头,掀袍出了门。

    到得御史衙门,杨枝着人通报,说要找薛御史。整座衙门也不过三进的一座小院子,不及片刻,门房去而复返,道:“薛大人正在会客,大人不如改日再来。”

    杨枝自门房神色中看出端倪,笑道:“薛大人既忙着,那我就在这里等大人。”

    门房面上露出些许迟疑:“大人,薛大人这个客可能会会的比较久。”

    “无妨,本官左右今日无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