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30-40(第12/20页)
刷子。
抄《心经》显不出诚意,抄《金刚经》又太为难人,所以皇后选择分共合作的办法,将《金刚经》拆解开来。
对外可以说,是想联合众妃嫔一起为太后祈福;对内则温暖后宫,自己和各宫妃嫔可以省好些力气。
可是,包括皇后在内的一众现帝妃嫔把力气省了,为难事儿就落到了她们这些先帝妃嫔头上。
人家将《金刚经》拆解开了抄,她们抄全本,那不是得罪人的事吗?
而且,得罪的还不是一个人,是全体现帝妃嫔。
可若是抄《心经》呢?似乎也不合适。
人家抄长的费力的,她们挑最短的最省心的抄,关键是,你还是归太后管的,在给太后抄经上省力,以后还想不想在宫里混了。
那模仿皇后,将《金刚经》拆解,大家分着抄?
更别想了。
人家是皇后,身份地位摆着,才够格拆解佛经,她们都是低位妃嫔,有什么资格模仿皇后,去把佛经分为好几卷。
所以,妙太答应才说,这两本佛经都抄不成了。
她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苏沐瑶沉吟道:“那寿安宫和延华宫的那四位太妃太嫔呢?”
她们也得抄佛经,那又选择抄哪一本?
徐太常在道:“我们几个才刚遣人打探过,寿安宫的丽太妃和宜太妃准备抄《心经》,延华宫的敬太嫔和安太嫔准备抄全本藏文《金刚经》。”
顿了顿,又道:“你也知道她们的身份。”
苏沐瑶当然知道。
敬太嫔和安太嫔就不用说了,她们是准葛尔和葛尔丹送来和亲的,本身就是外族人,自然可以以汉文写的不好为理由,只抄《金刚经》的藏文译本。
而且和皇后那边,也不矛盾。
而宜太妃,是九王爷的母亲,丽太妃,是九王爷的姑母,都是八王一党的势力,和太后关系不错,又上了年纪,抄写《心经》尽尽意思就够了。
人家四个人和她们可不一样。
苏沐瑶抿了口茶,着实无奈了。
没想到啊,这后宫养老的路这么不好走,连抄一本佛经,都得抄出朵花儿来。
第37章
既然《心经》和《金刚经》都抄不得,那只能往那些不是惯常抄的经文上去想了。
说到这个,瑞太常在倒想起一个人来。
“我听说,皇上打算立迦陵性音方丈①为国师。”
众人闻言,不禁竖起了耳朵。
迦陵方丈的名头在场诸人都知道,他是国内极有名的禅师,康熙爷在时,就对他礼遇有加,只是他本性淡泊,不慕名利,时常云游四海,不知踪迹。
找都找不到,见都见不到面的一个人,怎么立为国师?
“你从哪儿听说的?”
瑞太常在喝了口茶,道:“消息也不一定保真,据说,皇上在潜邸时,常和迦陵方丈一起讲经论道,二人交情非同一般,所以皇上刚登基,就派人寻迦陵方丈了,前段时间,修缮大觉寺,就是得到迦陵方丈准确回信,所以给他修的。”
听到这里,众人眼睛皆是一亮。
皇上如此重视迦陵方丈,那她们完全可以抄写迦陵方丈编修的经文啊。
一则不与皇后她们那边争锋;二则迎合皇上的喜好,三则有更多抄写的选择空间,不像《心经》和《金刚经》,一个太短,一个太长,抄哪个都不合适。
商议完毕,众人因为还有正事要忙,就都散了。
回去的路上,苏沐瑶和云墨、春兰谈起这位迦陵方丈的生平事迹,云墨忽然脚步一顿。
她想起了被遗忘在角落的一件事。
“小姐,我记得迦陵方丈也有一只海东青……”
“是先帝御赐的……”
“听说也是白色的,尾羽沾点黑,说不准……”
说不准飞来她们乾西四所的那只海东青,就是迦陵方丈的那只海东青。
接下来的话,她就不用多说了。
经云墨这么一提,苏沐瑶再一想,竟发现许多细节都对应上了。
首先,白色的海东青,没有扣环,来去自由。
因为主人是方外之人,所以不限制它的自由。
其次,那只海东青馋嘴的紧,每天要吃许多肉肉。
因为主人常年茹素,所以连着它也跟着吃苦受罪。
还有,那只海东青将猎物往她们乾西四所叼。
因为主人是和尚,不愿看到杀生,所以它会把猎物叼回别处。
最关键的是,她写的前三封信都没有回信。
因为迦陵方丈刚从外地云游回来,那前三封信兴许是他座下的徒弟收的,收到后不知该怎么回。
所以说,那盒茶叶是海东青自己叼回来的,是她误会了海东青的主人?(大雾)
一环扣一环,所有的逻辑链都意外而巧合的扣上了。
苏沐瑶暗忖:自从她写了那封言辞锐利的信,也不见海东青捎来回信,大约迦陵方丈是世外高人,不会和她一般见识。
这么一想,苏沐瑶就有些愧疚了,是她先入为主的把人往坏处想。
不应该,实在不应该。
苏沐瑶对得道高僧一直心怀敬意,她也是个有错就会认的性子。
回到乾西四所后,当即研墨铺纸,又写了一张字条:
您是迦陵方丈吗?
这次苏沐瑶谨慎了许多,决定先确定收信人是谁再说。
傍晚时,让海东青捎着,将字条带走了。
雍正看到这张字条时,正在和礼部几个机要大臣议事。
最近,户部那边在怡亲王的指挥下,核对旧账,忙的分身乏术,礼部那边却在先帝丧期结束后,彻底清闲了起来。
一清闲,就开始琢磨别的事,想着后宫妃嫔人数甚少,且都是潜邸中的老人,好几位礼部大臣便开始联名上书,请求皇上选秀,充实后宫。
雍正看这些折子看的心烦,索性将几个上折子的大臣叫过来,当着他们的面,将他们的顶头上司张伯行一顿训斥,道:“太后旧疾发作,朕担忧还来不及,哪有心思选秀,亏你身为礼部尚书,熟读礼法,连这点人伦纲常都不懂?”
“啪”的一声,那几本“请旨选秀”的折子被重重的甩在御案上。
养心殿里,一众大臣战战兢兢的俯跪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从上面看过去,乌压压一片顶戴花翎。
雍正越看张伯行,越觉得自己看走了眼。
他刚一登基,晋升张伯行②为礼部尚书,是因为张伯行为官清廉,从不收取贿赂,结党营私,是难得的“清官”和“纯臣”,为此,还受到过先帝的表彰。
但现在看,当臣子的再清廉、品德再高尚,自身没有足够匹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