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旧事[娱乐圈]: 160-19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香江旧事[娱乐圈]》 160-190(第27/48页)

一次有效的《港澳同胞回乡介绍书》,就正式改为三年内多次使用有效的《港澳同胞回乡证》。持有香江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永久身份证的人,都可以申请这个名为“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的小红本本,民间俗称就是“回乡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回乡证”的用途,就是北上大陆。

    赵励明有些慌乱地把不小心暴露出来的证件收好,这才敢正眼望向苏韵:“你能当作没看到吗?”

    “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苏韵来到他对面的沙发坐下,“北上大陆有什么需要隐瞒的,我也有这个证件,我还去过几次。”

    “总之……你很难明白的,这是我的家事。”赵励明叹了一声,一脸烦恼地把一堆乱七八糟的文件扔在桌子上。

    “好,你既然不想说,那我也不勉强。”苏韵点了点头,然后又问,“看你这样大概是没时间出去吃了,我打算出去吃饭,需要给你打包一份回来吗?”

    赵励明有些烦恼地挠着脑袋应了一声,于是苏韵就站了起来,慢慢悠悠地往大门那边走去。

    “等等!”在苏韵的手都按上了门把手时,赵励明这才开口叫住了她。

    “你有没有一点点空闲的时间?能听一下我的想法吗?”他的声音里甚至带上了几分卑微。

    “这样的话,那我们就需要打电话给前台那边定两份客房外卖了。”苏韵笑着转过身,重新坐回刚才坐过的沙发上,“说吧,是不是和深市那边的新政策有关?”

    “你是怎么猜到的?”赵励明一惊。

    “我小时候听你说过楼价和住房的那些问题,那时候的你,远比现在要精神很多。”苏韵回忆道。

    “那是当然的了,我那时才二十几岁,现在都三十出头了……”赵励明脸上的笑容转瞬即逝,随之又是换回了他那副明明是个太子爷但精气神却活像个活多钱少打工人一样的苦大仇深脸,“新政策围绕着沿海地区试行,而距离香江最近的,就是深市。”

    “那边,有许多正在等待开发的土地……”

    想起赵励明对房地产事业的关注和喜爱,大概明白了他脑内想法的苏韵,忍不住皱起了眉:“你想偷偷上去深市那边搞房地产?”

    第177章 第177章:传奇诞生之初

    听苏韵话里似乎有些不赞同的意思, 赵励明急忙补充解释道:“香江人多地少这个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但那些上层人士死死握住了土地的开发权,以至于本来就人多地少的问题之上, 还增添了许许多多的限制。”

    “明明有那么多的土地,但就是拿着‘环境保护’这块皮来遮掩住对普通人敲骨吸髓的獠牙,一次次的土地开发申请全部被他们联合打回,然后就继续炒楼, 弄得有屋没人住,有人没屋住……”赵励明说到这里, 眼角都有些泛红了, “你可能不知道, 除了政府提供的公共屋邨, 其实还有很多人, 都是住在那些老式唐楼分隔开来的‘劏房’、甚至是像大一点的狗笼的‘笼屋’里面住着的。”

    “那些劏房,就是黑心包租公包租婆将一间本来正常大小的房屋,自行加砌一些墙或者干脆就用布帘隔开,这样就可以当成几间房来出租,赚更多的钱;至于‘笼屋’的话,那就更是毫无底线了——你能想象吗, 一间大屋里面,放着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层层叠叠起来的大铁笼, 笼里面放置点床铺, 这样就算是一个‘屋子’出租给穷苦大众住,用这些穷人的血汗钱来养肥他们……”

    “虽然我这几年都在外边跑, 但是我也是出身屋邨, 并且也有不少认识的底层人士。”苏韵叹了一口气, “我明白你想说什么, 所以才会不同意你的想法。”

    “为什么?”赵励明有些不服气地问。

    苏韵看着他,摇了摇头:“你有这样怜悯底层人士的心思是好事,但是首先不说那边的政策还未稳定,时紧时松,时时在变;就最关键的一点——你家里人会同意你搞房地产事业吗?”

    “退一万步说,你成功说服了你家里人让你搞房地产,但是你想搞的房地产却不是那些资本家想搞的房地产,反而是几乎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但是新加坡那边成功了,并且是非常的成功!”赵励明一副据理力争的模样。

    “我当然知道新加坡那边成功了,而且还是作为成功的典范闻名世界,让其他地方都派人去学习。”苏韵丝毫没有因赵励明的坚持而退让,“但是新加坡之所以会成功的原因,归根结底,原因是什么呢?”

    “你我都明白,是因为政府和政策的支持,用绝对的权力来压制住资本的野心。”

    “而即使是如此,新加坡那边也依然不止有着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居者有其屋’计划,而是同时也仍然有着可供买卖的私宅类型商品房。”

    “你看,就连新加坡那边都无法完全制止资本家联合起来之后对广大人民的压榨作为,你一个空有热血和梦想的有钱人,能对抗得住所有想要依靠房地产这个行业让身家翻倍的其它发展商吗?”

    “而房地产的超级暴利,向来不止是能让他们身家翻倍,十倍、几十倍乃至几百倍都是有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一颗阻在他们面前的小石子,他们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直接就将这颗小石子踩扁成碎末……”

    赵励明沉默了下来。

    他当然知道以自己一人之力,是无法抗衡那些想要靠房地产赚钱的发展商和资本家,但至少,他努力去做的话,能救出一点被“房屋”这二字大山欺压得无法喘气的人……

    从“楼花”制度到分期贷款政策,看似是让没有攒足资产的底层人士拥有了“先使(用)未来钱”去买楼买屋的优待,让他们能提前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但事实上,认真地去计算一下,那些贷款的利息必要比高利贷都可怕。

    而当一个人被房屋贷款束缚住,成为一名房奴之后,这个人所有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就都会被房贷所压制,然后无情地拖垮。

    按照这样发展下去,穷的越穷,富的越富,阶层跨越难如登天……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就像当初提出“居者有其屋”计划的李先生所说,新加坡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不可能像某些历史悠久的大国一样拥有让人民铭刻于心的归属感;所以,如果平民没有自己的房子,等国家有难时,拼命保护国家的人迟早都会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这些穷人的孩子打仗流血,只不过是为了保护有钱人的财产。

    虽然这位李先生治理新加坡时,依然存在一个政治家固有的缺点,但从他的计划使得新加坡近九成的居民都拥有其安居之所、并且让新加坡成为世界住房拥有率最高的国家这一点上,他就值得一句赞颂。

    位于底层的人,他们的要求真的不多也不高,甚至仅仅只是有瓦遮头、能吃饱饭就已经满足——但偏偏,那些拥有着太多资产的人依然不满足,依然要把他们的享乐建立在他人的苦难之上。

    年少之时因为是住在新加坡被伯父养大,赵励明曾经见过那些一排一排、一栋一栋组合而成的组屋群,远远望去,像是一个个四方的小天地被走廊相连,然后形成一个个小型社区,楼上住着各家住户,楼下是各种各样的商铺,偶尔会有一些老人摆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