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150-154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150-154(第3/5页)

。”

    【哈哈哈哈哈我这神奇的笑点,我还以为博主要说以上排名不分先后,结果是区分先后!】

    【那必须的啊,你们判案和修工程的,能和人家管人事管钱的比吗?】

    【想想礼部都排在第三,果然自古以来干实务的都没有搞务虚的那些人重要啊】

    【前面的朋友,六部已经是实务了,务虚你要看翰林院这些啊!】

    “除了六部之外,清朝还有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负责监察、编书、少数民族事务。”

    “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分别负责审案、祭祀礼乐、宴会餐饮、外交翻译、养马。”

    “另外,还有国子监、钦天监、通政司、宗人府、銮仪卫、侍卫府、太医院等等。”

    【听说朱元璋有祖训,明朝不允许皇帝杀厨子,怕厨子会报复,所以当时的光禄寺是一个摆烂的好去处,只要没有食品安全问题,谁都不能挑剔他做的不好吃不好看,是不是真的啊?】

    【什么?还有这种好去处?】

    【朱元璋这么惜命,也没说不杀太医啊?】

    【因为当皇帝的,可以学习一些基础医术判断太医有没有害人,但是不能天天自己去做饭?】

    【笑死,我就想问,厨子会被殉葬吗?殉葬的话,怎么能保证后来者不报复?或者帮别人干活换取活命机会?不殉葬的话,怎么保证他不会用食物相克的理论提前搞事身体虚弱的皇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得罪谁,也别得罪厨子!】

    【我宣布,厨子才是明朝最好的职业,没有之二!】

    第153章

    “除了这些中央机构之外,清朝的地方机构也参考了明朝的设置,但是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依然进行了不同的区分。”

    “在汉民族为主导的地区,地方机构是省、府、县三级,设有总督、巡抚、布政司、按察司、知府、知州、同知、通判、直线等等官职。”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了方便管理、减少民族矛盾,所以当时的清朝一般是采用自治的模式,在蒙古地区坚持满蒙一家,世代通婚,让公主和亲抚蒙,后宫也会有蒙古人的身影。”

    “对于西藏地区,派遣驻藏大臣督导藏王,但是给予□□、□□和驻藏大臣平等的政治地位,同时采用金瓶抽签的方式确定□□和□□的转世灵童。”

    “对于回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尊重回民自身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惯。”

    “对于苗疆地区,废除原有土司,推行改土归流。”

    “通过这些举措,清朝达成了对131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实际控制。”

    听到伍爱华报出来的数字,宋朝和隋朝朝之前的朝代都沉默了。

    如果这样才是大一统的帝国,那么自己的国家算什么?割据势力吗?

    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虽然和元朝还是远远没法相比,但是已经是我国历史上相当大的领土面积了。”

    “从这一方面说,清朝的运气也很不错,古有秦朝六代明君出始皇,现在有清朝,从努尔哈赤到乾隆,虽然不能说算什么厉害的明君,但是都是文治武功都还过得去的帝王。”

    “其实嘉庆也不算太差,只是子孙后代,一代不如一代罢了。”

    乾隆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换个继承人了,很巧合的是,他爹和他爷爷也是这么想。

    【所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些皇帝精心培养,养蛊厮杀出来继承人,加上一点运气,也就那么六七代】

    【虽然但是,乾小四真的配当明君吗?最多是个治理水平平平无奇的普通君王吧?他除了内斗内行之外,其他功绩还有什么?最长寿的帝王?】

    【别这样说,虽然乾隆败家了点、自恋了点、视野差了点没跟上西方发展,但是他好歹维持了国内平稳,也平定了大小金川】

    青年中年老年乾隆看了都想吐血。

    青年乾隆:也就我皇阿玛没什么别的选择,不然天幕你就是我的仇人!

    雍正也确实没啥好选择,叹息于自己的子嗣单薄:“皇考七十岁仍能生子,朕登基之后竟……”

    “除了行政机构抄明朝,官员选拔、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也是抄明朝。”

    【主要是明朝那一套应该很完善了,其实也没必要大改】

    【当时清初的臣子都是明朝的大臣,又不是朱元璋和张居正这种有改革精神的,人家没理由要变这些东西,反正清朝自己那套不能用,干脆把明朝的拿来用就是了】

    【有的事情就是多做多错,人家刚刚投诚,当然求稳为先了】

    “清朝选拔官员采用的也是科举制度,当然,除了科举之外也有其他补充制度,例如举荐、恩荫、捐款,但是科举才是最主要的途径,其他都是小打小闹的补充。”

    “清朝的科举和明朝的科举设置基本一致,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参加者首先要获得秀才功名,也就是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会试参加者需要举人功名,也就是通过乡试,在古代,举人已经可以通过关系或者捐钱做官。”

    “通过会试的,被称为贡士,马上参加殿试,通过后可以获得进士或者同进士功名,前三名直接授官翰林院,其他人则要再通过授官考试来确定职位,这一场就不是才学的比拼,而是家世、大腿、钱财的比拼了。”

    “当然,如果当不了官也不用太失望,家里有钱的话,回家建一个园林,写一本随园食话一样的美食著作也不错,毕竟除了满族人,清朝大臣升官的速度都不怎么快,只要年轻,过三年再考也行。”

    【清朝是满族人升官快?我还以为是跟对皇子才能升官快哎】

    【对啊对啊!李卫就是一个小吏升成的封疆大吏吧?】

    【清朝不是明朝嫡长子继承制这种没法下注的朝代,从龙之功哎,谁不动心?】

    【自古太子都要死,看你和你爹谁先死了】

    【总结经验,一般爹活的太久的,太子和隐太子都不太好过,康熙活的太久了,雍正要是和他爹一样能活,说不定都没有乾小四什么事了,毕竟他爹也不是很满意他,只是没得选,但是再活二十年就不一样了,殊不见汉景帝废长立幼?】

    清朝唯一的太子脸色不太好看。

    相当于太子的宝亲王脸色也不太好看。

    “在对于官员的考核上,清朝继续采用了明朝的考核办法,称为考满法,三年考核一次,有四个项目需要考核,分别是才、守、政、年,均分为三等。”

    【年是什么意思,考核年龄不成?】

    【你还真没猜错,就是考核年龄,分为老中青三个档次】

    【什么年龄会被扣分啊?】

    【不至于吧,清朝官场也搞年龄歧视?】

    【怎么不搞?范进中举里不都写了?那时候年纪大考上进士了的,都不给授官,让人回家荣养】

    【想想挺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