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150-154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150-154(第1/5页)

    第151章

    “火耗归公的意思是什么呢?首先需要解释什么是火耗。”

    “火耗是指在金银的冶炼过程中损耗的重量,也是向百姓征收的一种杂费。”

    【啥玩意儿?国家征收银钱,居然还要额外征收一笔火耗?】

    【是因为很多百姓拿出来的银子纯度不够吧?】

    【不管怎么说,纯度不够就多收纯度不够的人的银钱,怎么能所有人的都收?这不是逼着人拿劣质的银两交税?】

    【何止,古代如果规定要用银子交税,那铜钱来也是不认的】

    【啥玩意儿?都是钱,还分三六九等?难道我交税只能用银联不能用现金了?】

    【别说,现在还收现金的却是很少,也是为了减少贪腐的空间】

    【收税的都是普通小吏,怎么可能能够贪腐?】

    弹幕这么说着,伍爱华正好说道:“古代的贪腐是非常严重的,税收又是贪腐的大头,所以类似火耗这种经常会被地方的官员滥用。”

    “因为地方的官吏对于火耗可以自行进行评估和征收,所以要么怎么说阎王好惹,小鬼难缠。”

    “基于这一事实,火耗归公的改革其实就是将火耗归纳进国家的税收收入,不再给地方官员自行决定的权力,减轻民众不必要的负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朱元璋听到这里就拍大腿,赞同道:“这是个好主意!”

    只要自己的皇权和百姓都受益,官员受害,朱元璋那都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但是一味的火耗归公,只会引来地方官员的反感和敌对,毕竟大家都是要吃饭的嘛!现代人找工作都盼望钱多事少离家近,古代人当官,除非是京城人可以在老家做京官,不然都要背井离乡,讲究官员不能治理自己的家乡。”

    “离家近这个好处已经没有了,雍正对于官员的业绩要求也比康熙高,事少也算不上,那还能让人卖命的就只剩下给的够多了。”

    “所以当时的雍正就实行了养廉银的政策,将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后获得的增加的财政收入中的一部分用来给官员们发薪水。”

    【没毛病,现代公务员觉得钱不够花还能跳槽出去,古代可没什么跳槽机会,日子过得不好,几个人能够忍着不贪污受贿?】

    【古代那种大宗族就更容易了,都是叔伯兄弟给的钱,但是人家也是需要利益的】

    【我们学校小卖部都是校长和教导主任的亲戚呢,更何况人家古代的县令知府?】

    “刚刚说了,雍正养廉银的来源主要是地方火耗和税收,但是因为各地贫富差距不同,所以他给出的养廉银数额也不同。”

    【其实也能理解,就像给小县城公务员两三千的工资他们能够生活平稳,但是给上海公务员两三千的工资,那就是逼着人辞职进入市场经济了】

    【毕竟沪币是另外一种价值体系,人家服务员保洁员都有四五六千,两三千只有富二代才会去干了】

    【也和当地原本能够收到的财富有关吧,就好比西北的县令和江南的巡盐御史,说起来是差不多的品级,但是日常收入能一样吗?】

    “别的不说,雍正这个老板虽然用人也苛刻、双标,要求别人一颗心都向着他、勤俭奉公,但是他作为老板和朱元璋的区别就在于,他对手下还真不扣。”

    “雍正的养廉银能够达到俸禄的多少倍呢?普遍在十倍到一百倍之间。”

    【!!!博主你怎么能吐出雍正这么冰冷的称号呢?我是大学生我先来:嗨!老板!】

    【不懂事的还在喊雍正,懂事的已经开始喊老公了】

    【虽然他龟毛、挑剔、毒舌、肉麻、工作狂,但是他给的多啊!】

    【对不起,我承认我之前对雍正却是大小声了点。】

    看到现代人的反应,古人不由失笑:这些后人还真是直白啊。

    也有有骨气或者假装有骨气的人在发表言论:“先贤说过,不食嗟来之食,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

    弹幕恰好也说道【我承认,我这个人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能够为了五千万斗米折腰,其实我也不想的,是他给的太多了!】

    “按照清朝光绪年间的记载,总督的养廉银一般在一万三到两万两,巡抚一万到一万五,可谓是高薪养廉了。”

    “但是雍正没想到即使高薪养廉,也避免不了官员的贪污受贿。”

    “一般来说,京官除了俸禄是没有额外收入的,但是他们又要给家里的生活费,又要去拍大佬们的马屁,所以依然会收地方官员的冰敬和炭敬。”

    “地方官员则是要给京城的官员送钱送物,防止对方说别人好话说自己的坏话。”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自然是通过贪污受贿获取这些银钱。”

    “当时贪污受贿甚至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例如琉璃厂等地方,你过去之后,找到那种有口碑有关系的掌柜,和他说想要给某个官员送多少钱,掌柜就会把官员寄卖的某个物品卖给你,你出钱之后,掌柜将钱给官员并且说明,等你把东西送来,官员看礼物的物品,就知道是谁给自己送钱了。”

    【送钱还搞这么多套,现代人是真的比不过古代人】

    【现代人很多也很卷的,之前山东那什么进步礼盒不就是这样的嘛?】

    【当我提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没想到山东人,山东人算是典型的现代人吗?他们考公考编思想和我爷爷那一辈差不多】

    “通过这种办法,官员们完成了送钱的勾当,但是说起来,对方只是送了不值钱的书画,并不涉及受贿。”

    “这办法之所以现代用的少,主要是古代官员基本都要有一手好字或者丹青的本事,现代官员大部分都做不到,当然也不能卖这样的书画。”

    “可以说雍正的养廉银出发点是好的,执行的举措也没有大的问题,但是为什么难以推行下去呢?”伍爱华解释道:“根据分析,大部分是因为人性。”

    “因为养廉银是根据官职大小来的,所以本身大官能够拿到大笔,小官就算一百倍也是小笔收入,实际上并不足以养整个衙门或者应付京城开销。”

    “而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能够不管上官脸色,一点经济价值、使用价值、情绪价值都不提供给上官的愣头青能有几个?但是古代男性能够单凭情绪价值就把上官哄好的很少,能干到干出大功劳帮着上官一起升官的更是少数,大部分还是要加上付出真金白银,才能让上官给出好脸色,毕竟别人都送就你不送,你说说你是不是对领导不满?”

    【男人当官都是打拼事业,能提供什么情绪价值?】

    【还有人能不出真金白银就把上官哄好?】

    【怎么没有?上官要是男女通吃,你长得帅又嘴甜就可以啊!他还会反向给你钱呢!】

    【第一种举例,韩嫣,第二种举例,霍去病】

    【这么一说,确实是一个路子啊!勇敢的人享受世界,勇于献身的人享受金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