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南北: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关山南北》 200-210(第3/16页)

秋。景明十一年正月十五,蒙军围临安,自焚于崇政殿,庙号穆宗,葬于帝陵。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宋史·穆宗本纪》元相脱脱着

    第202章 第三拾二章

    景明十一年二月初五,临安禁宫,太后李氏率文武百官拜表祥曦殿,行跪拜礼,宣读降表,谕天下州郡。

    蒙兀统帅巴彦遵赫烈汗旨意,不毁宗庙社稷,不杀平民百姓,大军屯驻城外,仅派小股人马入临安府受降,封府库,收史馆、礼寺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罢官府及侍卫军,安抚百姓,九衢市肆不扰,一代繁华如故。

    立下这般不世功绩,巴彦得意之余,挥笔作下小令一曲:

    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数月后,蒙军满载昔日大宋户口籍册、册宝仪仗、车辂辇乘、礼乐祭器、典籍珍玩等器物,押解太后李氏、后宫妃嫔女眷、外戚宗室、文臣大夫、太学生等数千人北上,去往曾经的燕京,而今的大都。此后若干年,他们或是被逼继续迁往更北的塞外,或是得复新君所用,或是殉国而去,却皆是客死他乡,再也不曾回到那山温水软繁华如梦的江南。

    如蔡州之难,如靖康之变,潮起潮落,花开花谢,生死兴亡总是相似。

    宋室降蒙之后,太后李氏谕示江南州郡归降,劝降诏书云:今根本已拔,诸城虽欲拒守,民何辜焉?诏书到日,其各归附,庶几生民免遭荼毒。

    君主既死,家国既亡,阵前将领又何苦死守?诏书所到之处,两淮两浙州郡纷纷归降,江西江东等地也陆续被攻克,除去福建闽广等地尚未被蒙军所占外,放眼关山以南,便只剩下川蜀与淮东两浙零星州郡仍在鏖战了。各地亦有不少勤王将领、义军民兵不愿投降,只因他们仍对大宋心存忠义,自浙江南下,去追随赵宋皇室最后一丝血脉,期望星火燎原,光复河山的那一天。

    在那蒙兀大军步步逼向临安,朝廷危在旦夕之际,赵韧虽不肯迁都南下,却终是听从了朝臣奏请,封皇子赵正为信王,出判福州,右相谢岑为福州观察使、提举信王府行事,一行人在武德司指挥使夏衍涛与随从侍卫护卫下,从城南嘉会门逃出临安,一路向南而去。

    乱世之中,敌匪横行,风雨飘摇,颠簸坎坷,无人知晓他们的前路在何方.

    三月初八,瑞安府北,瓯江中游一处江心屿上一座幽静禅寺静静耸立。

    禅寺名为江心寺,建炎年间,高宗为避燕兵追捕曾驻跸此地,寺中至今还保留着当初高宗坐过的御座。百余年过去,轮回往复,历史重演,近日里江心寺内又迎来了一批身份似曾相识的落魄贵客。

    暮色四合,骤雨初歇,四面江水浩淼,禅寺遗世独立,然而幽静背后自有看不见的暗流涌动,戒备森严。

    一艘小舟悄无声息的接近了江心屿,一个身影上得岸后,一路来到了江心寺外。

    庙门外两个放哨站岗的侍卫见得来人,立即警惕,十步开外便厉声喝问:

    “站住!来者何人?”

    来人一袭青衫,背负长剑,朗声道:

    “在下裴昀,得知信王下榻此地,特来护驾,还请通传!”

    裴昀离开临安之后,费了好大力气才打探到小皇子等人的下落。这一行仅有百十来人,为躲避蒙军追缉,自然一路隐匿行踪,从陆路到水路,从车马到泊船,叫裴昀好找。

    待她报上名号,那侍卫不喜反惊,怒道:

    “什么裴云裴风?闻所未闻!此地没有王孙贵族,速速离去,不然休怪我等不客气!”

    裴昀不曾料到,短短三年时光,便足以沧海桑田,当年名扬天下的小裴侯爷如今竟是再无人识。

    她愣怔一瞬,复又道:

    “那便请求见谢岑谢大人,在下乃是谢大人旧识。”

    那侍卫冷笑:“休得再花言巧语,寻常人岂能找见此处,你必是鞑子奸细无疑,想见谢大人且先过得了我这一关!”

    说着便与身边三名同伴齐齐拔刀攻了上来。

    几人武功自然不是裴昀对手,但念其忠勇,裴昀并不想伤他们性命,连剑也没出鞘,仅是左躲右闪,看准时机闪电般出手接连点住了几人穴道,绕过他们,迳自走进庙门。

    然而这小小寺院戒备着实森严,其他巡逻侍卫察觉到有人闯入,纷纷赶来驰援,裴昀才走几步,便被重重包围,二话不说便对她动起了手。

    近有刀锋剑刃,远有弓箭待命,裴昀无意缠斗,一边敷衍应对,一边运起内力,高喝道:

    “谢岑出来——”

    早有侍卫前去通报,片刻后果见那熟悉身影出现在眼前,桃花水眸,多情公子,一别数载,终是又见。

    谁料他非但没有制止手下,反而直接下令道:

    “将此人轰出去!”

    裴昀心中一惊,手中斩鲲出鞘,寒光闪过,击退周遭一众侍卫,纵身急掠,来到谢岑面前,急声道:

    “是我!”

    谢岑面无表情瞥了她一眼,竟是一言不发转身就走,裴昀毫不犹豫紧跟而上。四下侍卫见此情形一头雾水,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个个立在当下,进退两难。

    裴昀随着谢岑来到禅院一处僻静厢房,一路上忍不住连声问道:

    “发生了何事?你为何要驱赶我?皇子现下可还安好?我来时路上未见蒙军踪迹,但此地毕竟易攻难守,久居不是良策”

    谢岑狠狠甩上房门,一声巨响打断了裴昀未说完的话,回过身来,他目光冷漠上下打量着她,质问道:“你是何人?”

    “裴昀。”

    “裴昀是何人?”

    “何人?”

    裴昀愣怔的看着他,不解其意。

    “忘记了吗?那我来告诉你。”谢岑冷笑了一声,“你裴昀乃是武威侯府嫡子,裴家精忠报国,满门忠烈。你曾信誓旦旦夸下海口,要士为知己,要子承父业,为大宋出生入死,赴汤蹈火,绝不反悔!”

    “可京湖沦陷之时你在何处?丁家州大败之际你在何处?常州被屠之日你在何处?蒙军大军围攻临安兵临城下时你又在哪里?你躲在宝陀山和尚庙里吃斋念佛,苟且偷生!你是逃兵,是懦夫!你有何颜面再出现在我面前?!”

    谢岑怒发冲冠,双目赤红,歇斯底里的怒吼着。

    裴昀从来不曾见过他这副模样,狼狈如斯,失态至此。然而事到如今,山穷水尽的绝路,又何须什么风姿仪态?

    定睛细细瞧去,他眼角不知何时爬上了细纹,青丝间藏匿了缕缕白发,衣衫污浊甚至犹沾血迹,眉宇间全是疲惫病容。

    “当初你为何要走?当初既然走了,如今却又为何要回来”

    说完这最后一句,谢岑如脱力了一般,踉跄了几步,勉强在身后椅子上坐了下来,他颓然向后仰头靠在椅背,抬手覆在紧闭的双眼之上,周身散发着无以名状的悲恸与哀伤。  他是谢岑,却也不是谢岑,昔日封侯拜相的翩翩佳公子,姑苏谢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