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410-4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410-420(第13/25页)

着。”

    郑熹道:“不要多想。”

    “好。”

    郑熹让妻子在这里守着,自己去书房,他没写告假的奏本,而是让人把郑奕叫到家里来。

    郑奕来得很及时,熟门熟路地到了书房。一旁的郑绅叫了一声:“十三叔。”

    郑奕点点头,对郑熹躬一躬身,郑熹道:“坐。”

    郑奕道:“七郎,可是朝中有什么变故?”

    “能有什么变故?”

    郑奕道:“陛下越来越有主意了。”

    郑熹道:“天子岂能是个软弱无能之人呢?”

    郑奕撇撇嘴:“味儿不对!他这些日子与做太子的时候判若两人,以前像个没头苍蝇……”

    “放肆。”

    郑奕道:“反正就是那个意思,他跟长出了头似的。”

    郑熹板着脸,道:“与你说正事呢。”

    郑奕老老实实地将手放到了膝盖上:“您说。”

    郑熹看了一眼儿子,对郑奕道:“二郎不小了,该成婚了。”

    郑奕微微皱眉,道:“公主这孝期怎么算好?论理,她该守孝三年,可鬼知道这三年里冼敬又会作什么夭?二郎早些完婚,咱们与陛下也更亲近些。可是孝期未满就成婚也不妥……”

    郑熹打断了他:“阿娘病了,有些重。听到好消息,一高兴,兴许就好了。”

    郑奕顿时失声,瞪大了眼睛看着郑熹,神色间带了点惊惶。

    郑熹道:“找个人上表,要快!”

    郑奕连连点头:“是!”

    “你再去一趟穆成周家里。”

    “诶?”

    “他可是永王岳父。”

    郑奕一点就透:“好!”

    “府里的事,要保密,只说偶感风寒。”

    “好。”

    接着,郑熹又派人去找郝大方。最后让陆超给祝缨处送了个帖子,说是明天要过府一叙。

    安排好这些事,才命人搬了行李,到母亲卧房外间去。郑绅见状忙说:“爹,还是我来吧。”

    郑熹摆了摆手:“不用你。”

    郑绅也不敢反驳,只得在郡主正房旁的厢房里寻了间屋子宿下了。

    ……

    另一边,郑熹下的帖子却又让祝府起了猜测。

    郑熹很少到祝缨家来,有事多半是下张帖子或者是派人把祝缨叫到郑府去。更多的时候是祝缨比较自觉地到郑府去。

    近来郑熹下帖召人变得少了一些,有时是派儿子、偶尔是亲自过来。

    弄得祝缨不像是与他更亲近,而是与陈萌交情更深的样子——陈家父子与祝府往来反而更密切。

    祝缨打开帖子一看,就怀疑这帖子与近来朝上的事情有关了。

    她不动声色,对苏喆、林风等人说:“明天府里好好准备,郑相公要过来。”

    苏喆一看赵苏等人都不在跟前,自己责无旁贷地问:“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祝缨道:“能有什么事?有得商量就不算大事儿。”

    苏喆还是不放心,她近来很闲,岳桓做了礼部尚书之后对她也如姚臻一样的关照,同样的,也没交给她什么差使。

    岳桓比姚臻不同之处还在于将她看作个学生。苏喆曾被祝缨带到岳府许多次请教,她又在刘松年府里呆过,岳桓与杨静也称得上是“同门”,都是从岳桓祖父那里传下来的学问。苏喆请教杨静的事儿,岳桓也知道了。岳桓看她像看晚辈,又寻了些书籍来给她布置功课。

    学习,苏喆是喜欢的,但是岳桓与杨静一样,教授的东西总是能时不时地让她难受。

    她是比较乐见朝廷有点事,能让她做点事,免得闹心。

    她特意留到了最后,又缠着祝缨询问。

    祝缨道:“应该是朝上的事儿。或许,与陛下这些日子的举动有关。”

    “陛下近来好像是越来越有章法了呢。”

    “对呀。”

    “那是好事呀。”

    祝缨道:“那要看你怎么看了。”

    苏喆疑惑地问:“人主无能,朝令夕改、不能令群臣拜服,朝廷就会混乱,天下就会颓丧。皇帝有章法,怎么会是坏事呢?”

    “嗯,那对天下似乎是有些好处的,可对具体的大臣,就未必了。你这些日子,只管看,看陛下与丞相们之间的相处。”

    “看不到哎……”

    “把邸报仔仔细细地读,读一读官员调动。认真听,听一听京城的变故。再好好想一想。”

    “是。”

    苏喆满腹疑问地走了,她还是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有章法的皇帝会有负面的影响。

    而祝缨则亲自理了一遍明天待客的步骤,以免出现什么纰漏。

    …………

    次日,早朝,平安无事。

    祝缨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手上的事务。

    政事堂里却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窦朋看到了一份奏本,唤了郑熹一声:“恭安公主下降令郎的事情,你怎么看?”

    郑熹回过神来,道:“哦,本已议婚,因为先帝驾崩,故而搁置了,如今未到三年之期。”

    窦朋道:“公主下降,又与旁人家不同。”

    郑熹道:“还是再斟酌斟酌吧。”

    陈萌与冼敬也看了过来,郑绅一旦尚主,郑熹就与皇室算亲家了,关系更紧密了,这对冼敬来说可不算是好事。

    冼敬道:“孝期未满。”

    陈萌也犹豫着说:“两可之间。”

    窦朋将奏本给陈萌看了,陈萌又改口说:“确实,多事之秋,又有灾异,停得太久又要多费钱粮,不好。”

    窦朋是这么想的,就算再准备一个公主府,也不至于就让国家精穷了。但是再拖两年,户部尚书未必就还是祝缨,到时候万一再发生点别的事,新尚书还能不能像祝缨这样将各方面都处理好就是两说了。

    两年之后,恭安公主的妹妹也到了差不多的年纪了,皇帝还有两个兄弟似乎也可以开府了。

    能趁祝缨在户部的时候多办一件是一件!他都恨不得现在就把这几个人全都安顿好!现在不用他发愁,两年后就不一定了。

    “陛下已经出孝了。”陈萌含蓄地说。

    冼敬道:“那是陛下。”

    郑熹道:“与我家有关,我反而不好说话啦,不如请陛下圣裁。对了,户部不至于这么吃紧吧?我再问问子璋去。”

    官司打到了皇帝面前,郑熹自己隐了。冼敬还是觉得公主不宜此时出降,窦朋、陈萌有希望早点办的意思。

    皇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恭安公主下嫁郑绅,将加重郑熹一方的力量。平衡一被打破,皇帝觉得有可能掌握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