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260-2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260-270(第31/32页)

    鲁刺史这个别院有些年头了,看着不像是新置,祝缨打量着院子里的花说:“从没见过这么粗壮的花枝,种好些年了吧?”

    门房笑道:“是,打太公时起这花就种在这儿了,还是当年太公手植的呢。一晃五十年都过去了。”

    祝缨道:“我看你还没有三十岁,哪里知道的五十年前的事?”

    门房道:“是小人的祖父说的。”

    祝缨以前只知道鲁刺史父祖三代都是不低的官职,今天才知道他家的发迹要远早于父祖。仆人吹嘘主人,都有点与有荣焉,门房年轻,更是活泼一点:“自前朝起……”

    往前两千年找到个黄帝的后裔当祖宗是不可信的,但是鲁刺史家做官的可靠历史却可以上溯五代,一直追到前朝。改朝换代之后鲁家也没什么影响,接着做官,到鲁刺史这一代干脆混到了身着紫衣。

    里面出来一个管事,门房马上住了口。这个管事祝缨认识,她往刺史府送礼的时候得跟这人打交道来的。

    管事一见祝缨就行礼问安,祝缨也客气地说:“原来是故人,你也还硬朗。”

    管事躬身陪着她走,笑道:“大人听说是您来了,特意吩咐请您到小花厅里先用茶,他这就来。”

    “来的是什么客呀?”

    “是大人的一个熟人的儿子。”

    “哦。”

    两人慢慢地走着,祝缨也不惊讶鲁刺史别院这么大了。到了小花厅,鲁家仆人奉了茶点上来,管事亲自端了给她摆上,又垂手站在一边。祝缨又问一下鲁刺史的身体是否健康之类,说的全是无关痛痒的话题。

    管事渐渐放松下来,将鲁刺史儿孙的情况略说了一点。这些讯息也不必保密,他说得也没什么负担。鲁刺史的儿子们已经有三个出仕了,孙子还在国子监里读书。今天没见到他们,是因为儿子们不在京城任职,而孙子正陪着鲁刺史见客。

    正说着,孙子就来了,孙子的祖父与客人也一路说着话过来了。

    祝缨听到鲁刺史的声音就站了起来。

    鲁刺史并不开心,祝缨来拜会他,他的心情尚算可以,甚至对祝缨的评价又更高了一点。让他不高兴的是这个客人,门上报说又来客了的时候,这个客人就多嘴说要见一见。

    鲁刺史只好将人带了过来。

    祝缨先给鲁刺史见礼,鲁刺史还礼,然后让孙子来拜见祝缨,最后才介绍一下:“这是唐王府的文学。戴瀛。这位就是梧州的祝刺史了。”

    皇帝现在只剩七个儿子了,唐王排赵王后面,戴瀛这人看着三十上下,一股文气。

    戴瀛先对祝缨长揖:“拜见刺史。”

    祝缨忙还礼,又目视鲁刺史,鲁刺史道:“我与他父亲是旧识,他听说了你,就必说要来见一见。”

    祝缨笑道:“一个鼻子两只眼睛的,也不是什么好景儿。”

    戴瀛道:“岂是因貌而求见?是因人而来。”

    “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祝缨仍然说,还挺奇怪的。

    戴瀛却不肯终止谈话,将话题引到了识字课本上,说:“听殿下说,陛下很是欣赏祝公,殿下还说,陛下命将识字本子收好。殿下很好奇,也想看一看呢,只是不得其门。祝公勿怪,下官既遇上了,就少不得向祝公伸手啦。”

    “哎哟,我现在身上没带。”

    戴瀛道:“原是该着下官拜见祝公的,如蒙不弃,下官明日去大人府上,如何?”

    祝缨道:“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戴瀛很高兴,又对鲁刺史说:“伯父一时人杰。结交的也都是俊才。”

    鲁刺史道:“夸他是对的,他就是俊才,夸我就太过啦。”

    “您是实至名归。”

    “哪里、哪里,你是个忙人,我就不多留你啦。”

    “留步。”

    鲁刺史让孙子:“代我送客。”自己却对祝缨做了个手势:“里面坐。”

    宾主坐下,祝缨只当刚才什么都没发生,先问候鲁刺史,再寒暄一下,又道歉:“先前不知道您在这里,是我来迟了。”

    鲁刺史道:“也是我没说。刚才的人,别放在心上。”

    “诶?”

    鲁刺史意味深长地看了祝缨一眼,祝缨道:“我明白了。”

    鲁刺史叹息一声:“你一向有主意,就顺着自己的主意走,我对他什么意思都没有。他也不是我荐给你的,我也不是拦着你们见面。”

    祝缨道:“好。”

    鲁刺史多说了一句:“年轻人,要么不动,要么看准了就义无反顾。”

    “是。”

    鲁刺史也提到了识字课本,又问:“还是原来千字的那稿么?”

    “是。原来大人都知道。”

    鲁刺史道:“你是用心的人。”

    “大人过奖了。”

    寒暄数句,祝缨又问鲁刺史何时离京,新年什么时候在家之类。鲁刺史道:“既有外任,就不宜多做滞留,二月前我就动身,你呢?”

    “我也一样。路还远,怕够不上春耕。”

    鲁刺史又问:“卞行,究竟怎么回事?我看他这个人,不像是能办好事的。百姓,还好吗?”

    祝缨道:“鲁公慧眼如炬。”

    鲁刺史闭了闭眼:“河东县最难吧?”

    “我来之前好些了,之前不时有人跑过来谋生。”

    “啧啧!你做得很好呀,年轻气盛又不冲动,很少有人能在你的年纪里能克制住自己的。不吃点教训,他们就不知道线划在哪里。太沉稳的又容易有暮气,死气沉沉的。”

    祝缨安静听鲁刺史说话,等到鲁刺史回过神来说:“老了,总是啰嗦。”

    祝缨道:“您要能再啰嗦点儿就更好了,我爱听。家父教不了我这些,只好自己到处听个一鳞半爪。”

    鲁刺史口气也愈发柔和了起来:“你聪慧,自己多半也能察觉得出,不过晚一点儿。为官嘛,有人说,要有靠山有人说要有祖荫,还有人说要会奉承,又说要姻亲,又说读书。翻来覆去,好像哪个都有道理,哪一条都有人显赫。其实都错了,归根究底,得有硬本领才轮得到考虑这些。有硬本领,怎么想都行。”

    “是。”

    祝缨老实在鲁刺史面前真真正正领了一回训,临行前又拿出一本识字课本来送给鲁刺史,说:“我也知道,大家向我要这个并不是看中了它,是看中了陛下。”

    鲁刺史道:“促狭。这么一来,梧州用不了十年,文风必须会昌盛的。即便京城,识字的百姓也不超过一半。”

    “就一个本子,没老师,自学也慢得要死。现在学出来的,还是士绅子弟居多。寻常人能识几个字,背下几句,脑子就不会太蠢。谋生也容易一些。”

    鲁刺史怔了一下,道:“你还真是真心为百姓,你不是‘牧’民,是……”

    “我到哪儿,就将哪儿的人当自己家人。”

    鲁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