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260-2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260-270(第26/32页)

   几个小鬼有点紧张,祝缨挨个儿摸摸他们的脑袋:“行了!走!”

    到了殿里,她在前做个示范,小鬼们跟着做。口里也说:“臣拜见陛下。”之类。这词儿跟礼部教的略有不同,但是皇帝不挑剔。

    皇帝更关心这几个人:“他们这衣饰……”

    祝缨道:“梧州炎热,即便冬季也绝少有雪。”所以这几个孩子身上穿的都是京城新款的冬衣,俨然是外面富家子弟。只能从五官上看出与中原稍有不同。但是头人家的孩子,都养得精细,看得出条件不错。

    君臣肯信祝缨,也是因为这个。养移体、居易气,少有人能够显出与自己出身不太一样的气质。

    皇帝与他们说话,几句话间也就能听得出来,他们确实是“头人”家的。

    苏喆虽然管亲娘还是叫“阿妈”,而不是“臣母”、“家母”之类,回答问题时却能显出一点“自己人”的味道。譬如“阿妈就派人下山学。”

    皇帝很高兴,说:“你们的官话讲得很好,学多久啦?”

    苏喆道:“我学得久,他们学得迟一点。舅舅更晚!才刚会识字歌,还会写错字呢!”

    郎睿以为说的是他爹郎锟铻,不高兴了:“我阿爸学得可好了!才不会错呢!你说是哪里错的?要讲证据。”

    “噗……”郑熹闷笑一声。

    小鬼们没人理他,苏喆道:“我说的不是你阿爸,是羽毛舅舅。”

    她表舅金羽不高兴地说:“一定是博士说的。”

    祝缨咳嗽一声,小鬼们又站好了。

    “獠人”里的年轻一代学官话,还读书,皇帝本人是高兴的。皇帝饶有兴趣地问金羽:“是什么字?”

    金羽道:“就第七篇嘛!也不能怪我,两个字长得好像兄弟。哥哥和弟弟,有什么分别?”

    苏喆补充:“另一个字在第九篇。”

    皇帝问道:“是什么篇?”

    金羽不情愿地念了两句开头:“就这篇嘛。”

    “第九篇又是什么?”

    金羽只好又背了几句,说:“我是背得出来的,就是字长得太像了。”

    识字歌本身就有韵律,学的时候是唱歌、背的时候像吟诵,皇帝还觉他背得太短,要求他背个全篇。金羽唱歌是不怕的,给皇帝唱了两首。皇帝手指敲着膝盖,打着拍子:“不错不错。”

    一个“已”一个“己”,确实挺像的。大家留意到,小姑娘跟这个少年是亲戚,跟那个小男孩好像也是亲戚,串亲戚了,挺符合联姻的。

    王云鹤道:“老刘手下留情了,没把己、已、巳写在一页里。”

    皇帝笑道:“哦,想起来了!是那个识字歌?你们说过的,是不是?”

    郎睿响亮地道:“对!”

    皇帝也不生气,郎睿现在也就六、七岁的样子,还小。苏喆从袖子里掏出个薄本子来:“就是这个。”

    书,就这么献了出去。

    皇帝道:“那我看看。”

    苏喆犹豫了一下,祝缨道:“回去我给你本新的。”

    苏喆这才将书给了宦官,宦官接了给皇帝。皇帝打开一看,上面还画了点猫猫狗狗的涂鸦,凌乱地记了一点笔记。

    刘松年和祝缨的名字都写在上面,第一篇还是颂圣篇。

    皇帝匆匆一翻,扣了下来,对祝缨道:“你给她一本新的。”

    “是。”

    祝缨和王云鹤都没说免费发书的事,皇帝看了这本书,留下来了,就行。

    皇帝很高兴,赐了几个孩子纸笔之类,再赐冬衣,又给金钱。祝缨算了一下,五个人得到的加起来比她今年能从皇帝手里拿到的过年钱还要多一点。

    看来皇帝是比较高兴了。

    稍过一阵,皇帝有点倦了,蓝兴悄悄向丞相们使眼色,施鲲于是说:“陛下,就照今天议定的事办了?”

    皇帝点点头:“你们去吧。”

    祝缨带着小鬼、拖着赏赐,一路回到了四夷馆。小鬼们挺兴奋,彼此看着东西,苏喆稍有不喜,道:“为什么我没有刀?怎么给的绸缎呢?”

    祝缨道:“他们没有绸缎。”

    “那不对,”苏喆小声说,“阿翁待我与他们是一样的,穿绸的不如拿刀的。”

    祝缨道:“那我给你找好刀去。”

    “嗯!”

    祝缨让他们的随从将东西收好:“莫要被人偷窃了。”

    与他们在四夷馆吃了午饭,小鬼们吃饱了被炭盆烘得昏昏欲睡,祝缨让他们各自休息。她走了出来,找到四夷馆内的鸿胪寺的典客丞:“有通译吗?”

    典客丞吃了一惊:“那几个不是会官话吗?您更熟啊。”

    “他们隔壁的西番,有多出来的通译吗?”

    “您这是?”

    祝缨道:“离太近了,我不放心。得问问他们说了什么。”

    “哦哦,有的!”

    交际

    皇帝的召见没有占用太长的时间,倒是在四夷馆多花了一些功夫。从四夷馆出来,日已偏西,祝缨仍是先回自己家里,收拾停当了再去就施鲲家里。

    祝宅此时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不但宅子里的人忙,项大郎带着不少帮手也过来了。到了祝宅,将儿子往宅子里一放,他就开始指挥卸车。

    厨娘是最忙的。整个祝宅二十来口人,过年期间的吃喝都得先预备出个大概来。厨娘是项大郎给找的,采买食材的事情项大郎也已着手在办了。即使如此,厨娘还是恨不得能长出八只手来。祝银等人又跟着帮忙。

    赵振等人都在宅子里帮着写帖子,项大郎又派了人来带他们去逛街。荆生道:“大人忙碌,我们岂敢再偷懒?已见识过京城繁华,且又买了伴手礼,足够了。”

    赵振也说:“上回逛街是你付的钱,我们还未曾还算哩!”

    项大郎道:“咱们是同乡,你们到了京城,我招待你们些儿还要你们算钱,回乡我就没脸见人啦。”

    赵振笑道:“那不一样,那是我要买了送人的,你出了钱,算你的还是算我的呢?下回要是我自己过来,或你回家了,我到你家去,你招待我,我就不这么算啦。”

    项大郎无奈地道:“尚是什么人?你们与他不一样,咱们自己人,何必算得这么清楚?”

    赵振道:“在家里也见过你家二郎、三娘,都是好人,我也信你是个慷慨的好人,会对人好。可也没这么好吧?咱都看大人的面上。你看大人的面子对我们好,我们也要看大人的面子,不能叫你太破费,也给大人招闲话。”

    汪生和方生也都说:“就是这样。”

    但是蔡娘子的事儿一出,他们几个不免心惊。四人商量过了,祝缨不是刻薄人,项大郎不是吝啬人,但终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时节叫项大郎给他们付钱是不妥当的。贪了这个小便宜,丧人品。说小人一点,现在贪这一点,叫刺史大人厌恶上了,以后就没有以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