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70-38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70-380(第9/18页)



    两年前的贡举状元,贺知章,此时正在长安为官。

    因洛阳的官位一向少空缺,于是两年前贺知章高中头名后,在洛阳集贤殿书院(图书馆)和长安太常博士这两个能考的官位之间犹豫了下,到底是考了长安的太常寺。

    太常寺好歹是六部九寺之一,将来洛阳有官职空缺再考就是。

    既然是状元,自然是经过皇帝亲自殿选的,彼时姜握也在,还以身份公务之便,收集了一下状元考卷。

    只是作为她收集真迹的一篇。

    但这回回到长安,是为崔朝葬于乾陵之事,骤然见到太常博士贺知章,却翻上与之前不同的感触来。

    不过她想起的,并不是贺知章那首最出名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反而是他另一首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此间人、事于她,何止是半消磨。

    她看向眼前尚着青衣(太常博士为七品)的贺知章,高中状元不久,他的仕途才刚刚起步。

    此世此时,自然只有姜握一人知道史册上的他是如何宦海沉浮,年过八十方高寿致仕归乡,方做诗感慨‘儿L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时贺知章只是意气风发着:他不但两年前高中了状元,还在加试的杂文科中颇为出彩,以诗文闻名御前。

    之后更在洛阳上阳宫文学院,以诗会友,结识了一众文友。

    他的诗词文章,还与他之前期待的那样,登于报纸遍传天下十道数百州。

    在贺知章自己看来,在任何人看来:他此时的青衣七品官职不过是如晨光熹微,未来的前途自是光亮。

    这回,圣神皇帝西巡长安,兼有大司徒家人故去,太常寺上下接旨办理崔正卿陪葬乾陵的丧仪,俱是分外谨慎小心,拿出了十一万分的周到,生恐出了岔子触怒帝相。

    贺知章也不例外。

    所有公文事条都要检查数遍,十分润色了才送上。

    姜握想起贺知章每回来奏事认真专注的神色,那是一种未来甚可期待,才会有的投入专注。

    这朝上,永远有人在年轻着。

    *

    不知是不是她有些只言片语念叨了出来,亦或是她与皇帝实在是相伴太多年心有灵犀。

    只听圣神皇帝说起:“孩子们也都长大了。如今算来,曜初其实都算不得‘年轻皇储’了。”

    年过四旬,其实正是一个政治家最好的年纪。

    毕竟除了特殊的人,绝大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其精力与经验,会成两道趋势相反的线。

    经验逐步积累,然而精力渐不如年轻。

    四十来岁则是经验与精力并存,不只对政治家,对许多专业(诸如医学、科研等)都是如日当空的好时候。

    所以这几年皇帝西巡渐多,停留在长安的时间也逐渐变长。

    皇储监国自然也越来越纯熟。

    将来……

    她看向姜握,两人尽在不言中。

    皇帝还感慨了一句:“当年朕有曜初的时候,觉得三十岁才得女儿L,还有些晚了。”

    “如今看来刚刚好。”

    皇帝与皇储之间,若只差十几一十岁,而皇帝又长寿的话,对两方无疑都是一种尴尬的折磨。

    身体状况正常的皇帝,哪怕再满意自己的继承人,也不会考虑在五六十岁就放权。

    但人到了七八十岁,心境又不同了。

    如今看来,曜初三十岁上才有阿鲤,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圣神皇帝道:“朕这一世,做过才人、昭仪、宸妃、皇后、天后、皇帝……再加个太上皇也好。”

    姜握心道:这是什么称号解锁类集邮吗?

    *

    夜色已深,窗外越发寂静,似乎连海棠都已睡去。

    皇帝道“早些睡吧,明日咱们再去看看圣陵的石刻群。”

    圣陵,便是圣神皇帝的陵墓。

    自天授三年定陵墓之址于梁山乾陵之侧后,迄今已经修建十余年,陵墓大形已具。

    而圣神皇帝说的石刻群,则是自建乾陵而起,从前帝陵皆无:乾陵陵墓的内城的四门之外,设了一批雕刻精致的石刻,其中除了华表、记述碑文等,还多有翼马、石狮等传说中的瑞兽。[1]

    而这些年,皇帝也常给乾陵外的石刻,添加新成员:比如鸵鸟、食铁兽等。

    总之,就是她们圣陵这边要设的石刻,皇帝总会给乾陵也添上一对。

    圣神皇帝坐到镜前。

    十多年过去了,至今她还会按照孙神医的嘱托,睡前梳发百余下,以养生安神。

    只是此次离开洛阳有点急,没有来得及带上孙神医特制的百齿梳。

    姜握就走到皇帝背后,从荷包中取出一枚犀角梳——梳子大不盈掌,如墨玉般温润油亮,哪怕数十年过去了因养的好,也未出现梳子常见的碎裂之纹。

    这还是当年,两人刚从‘朋友’成为真正彼此确认过,不会因境遇改变心意的朋友后,媚娘送给姜沃的。

    一对黑犀角梳出自同一支犀角,两只梳子对起来,纹理正是一朵祥云。

    姜握此时就用属于她的一枚梳子,慢慢替皇帝梳发。

    比起当年青丝如瀑,如今的圣神皇帝,自然也多见华发。

    她们已经走了太远的路。

    第376章 圣陵

    长安。

    次日晨起,圣神皇帝与姜握看过圣陵的石刻雕像林后,就在下宫暂歇。

    所有皇陵皆设有陵令官,任掌山陵、率守卫之职。

    这一日圣陵的几位陵令官自然一直随行在帝相身侧,以备吩咐,且早早备好了帝陵相关的一应公文。

    果然,圣神皇帝入下宫暂歇时,便要圣陵的地宫、陵园、山脉、陪葬陵群等细图来看。

    陵令连忙捧上来。

    隔着桌子倒着看图文不便,姜握就起身绕过桌子,与皇帝坐在一处看——

    帝陵与皇城布局相似,都是帝王陵墓建在北面,取皇帝与北辰星一般坐北朝南。

    故而乾陵、圣陵两皇陵为邻,并不是取一个‘面对面’,而是各自占据一座北面山峰,如同两个并肩而立的人。

    而帝陵的陪葬陵群,则呈“拱辰”形。

    格局大致为:皇帝陵墓坐北居峰,陵山下东、西、南三面都可设陪葬墓,按照身份、功绩,陪葬陵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此铺成扇形。

    陪葬墓之于帝王陵墓,就如同天空之上,诸多星辰拱卫帝星一般。

    而陪葬墓的设置,远近规格也各有不同。

    随行的除了陵令官,还有太常寺卿。

    此时太常卿按照圣意,递上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