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10-3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10-320(第19/20页)

最后一个月才下了些苦功夫吧。”

    她抬眼望定眼前,由她看着长大的,唯一的亲妹妹:“令月,你打小性子活泼,姐姐不会约束你出去玩。去春游秋猎,去宴饮会友,包括去平康坊听曲,都由着你。”

    太平没说话,眼巴巴等着姐姐的‘但是’。

    果然。

    曜初认真道:“但,姐姐希望你,不,是需要你在学校里更用心。”

    太平依旧没开口,显然是不太懂,姐姐为何对她的学业如此上心?母亲虽也教导她,可也不至于这样。

    车内设有熏炉,散着甜丝丝的暖香。

    曜初伸手随意拂过缕缕香雾:“有些话,母亲登基前,我不好与你明说。而这大半年来,又诸事缠身,如今才总算有一点空。”

    她直接道:“令月,你明白天姓女武的含义吗?”

    不等妹妹回答,曜初又继续道:“你明白母亲会想以公主为皇储吗?”

    太平并没有露出什么惊讶之色,反而很是流畅自然点头道:“我知道。所以姐姐是登基典仪上负责‘大赦天下’的人,所以姐姐是副校长。”

    她甚至还道:“我前些日子,还在跟婉儿L说,翻遍史书也没有我这般的公主。”

    太平伸出手数着:“祖父、父亲都是皇帝就不说了,这是每个公主都有的——但母亲也是皇帝,将来同胞姐姐也是皇帝的公主,只有我了!”

    曜初听她兴致勃勃的数,心里颇有喟叹:这孩子。

    她果然从来就看的明白,但从未想过跟自己争。

    “令月。”曜初握住妹妹正在挨个数‘皇帝’的手,前所未有地认真:“是,你是独一无二的公主。”

    “但我希望——将来万一我不在了,你也能做个合格的皇储。”

    太平惊怔住了,甚至是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姐姐话里‘不在了’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姐姐在胡说什么?这可是腊月里!快过年了!”反应过来后,太平立刻就想拉着姐姐的手去敲木头,曜初也随她拉扯。

    这之后还不够,太平很随圣神皇帝地表示:温泉行宫里也有佛堂和道观,等到了以后让姐姐多烧点香,解了这句晦气的话。

    曜初笑了笑,安抚了下似乎炸毛小凤凰一样的妹妹。

    然后继续往下说去:“令月,先听我说完。”

    “你放心,我比谁都惜命。”曜初笑了笑道:“我说这些话,当然也不是为了咒自己。”

    曜初当然不会盼着自己有意外,毕竟,她给自己的人生规划,就是做皇储,然后做下一任帝王。

    太平忽然问道:“是姐姐开始打算要子嗣的缘故吗?”

    曜初颔首:“有这方面的原因吧。”毕竟,有句话是生孩子即为在鬼门关门口转一圈。

    “但也有旁的缘故。”她想起听晋阳姑姑说的,家族性遗传病。

    “祖父父亲的风疾,也都是到了一定的年岁才发作的。”她也是他们的血脉啊。

    曜初说完后,再次安慰了下听到这些话,全身上下都在表达抵触去想这些事的太平。

    “好了,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吓唬你,只是告诉你——令月,母亲只有我们两个女儿。”

    曜初很冷静地轻轻数过去:“母亲这第一位女帝,天姓女武,不同以往的太庙和礼法,这如今的朝上的女官,上阳宫的女校……”

    这一切,已经不再只是母亲和姨母的心血,也是,她的啊——

    尤其是上阳宫的女校。

    作为副校长,为了那所学校,曜初都数不清她召自己的幕府、召出版署的女官们开了多少次议事会。

    如今学校已经初步运转了起来。

    有时候她实在累了,还会去上阳宫一趟——也不惊动师生,就只是在高处的亭子上坐着,听听教室里传出来的读书声,以及遥遥看看下课后在外奔走欢笑的女孩子们。

    这让她想起,当年她是为什么走上这条路的。

    姨母带她去看郑国渠。

    那一日,她毫无防备地见到,跟笋子被装在一样的竹篓里,也如笋子一般被倒出来的卖掉的小女孩。

    至今,曜初常会想起那天。

    *

    在继承人这件事上,她与母亲姨母的想法是一致的,必得是公主继位,才能保住如今的一切。

    剩下的两个弟弟……

    显儿是个极容易被别人影响。

    她的教导显儿L会听,但他岳父那不着四六的劝说,显儿L也听的进去。

    当然,之前在李显边上叽叽咕咕的韦岳父,已经被圣神皇帝干脆利落派去安南都护府所在的宋平(越南河内),为国效力去了。且看在到底是周王岳父的面子上,还给他挂了个国子监的外派司业的官职,让他去当地‘教书育人’。

    而周王妃韦氏,得知自己父亲被‘外派’的缘故后,吓得不敢再多说什么:显然陛下对周王殿中一切了如指掌。

    于是别说去御前给亲爹求情了,她都不敢找周王求情,生怕把自己亲爹给求‘病逝安南’了。

    以至于李显去农学院,韦王妃都没有再敢说什么‘凭什么镇国公主去当副校长,周王去养鸡’这种心内不平的话。

    至于李旦。

    曜初也看的明白这个幼弟:他其实心里很有数也很聪明,但他天生就是内敛慢热不爱争的性子。

    在母亲登基后,他就躺的更平平展展了,谁要是想让他动,他就跟谁急的那种平。

    以至于殷王府的属官常年抱怨:殷王怎么还不如周王?周王还会逢年过节给属官们都发下鸡联络感情呢。

    殷王倒好,就仿佛自己没有属官一样,都不怎么肯见他们!甚至还说什么,横竖他住在宫里,外头的王府任由属官按照旧例打理就是了,有事找王妃回禀。

    属官们:……

    曜初想:要是她不在了,两个弟弟谁来当皇储,能保住当今的局面?

    当然,除了性格原因外,最要紧的是,他们本就是皇子,原本朝上就是支持他们的官员。

    他们不需要女官的支持,当然也没必要为了保住这些‘新芽’,而与旧日已经根深蒂固的势力去博弈。

    曜初理了理思路后,看向妹妹——

    只能是你啊,令月。

    于是,曜初再次重复了一遍方才对妹妹的嘱托:“所以,姐姐需要你在学校里更用心。”

    而这次,太平听懂了。

    曜初抬手抚了抚妹妹的鬓发,爱惜道:“令月,姐姐也不是要你一朝变成乐城郡公那样‘夙夜竭节,烧灯续昼’。我也不舍得。”

    “这样吧,你就以王相为典范——平日可以懒散,可以将事交与旁人,横竖有婉儿L陪着你。”

    “你可以不做,但你不能不会做。”

    “以后。”曜初取过方才搁在一旁的,太平的考卷和功课:“哪怕母亲和姨母不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