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六零年代先婚后爱》 130-140(第3/48页)
杨明辉,和宋知竹简单的领证结婚了。
和杨明辉结婚,宋知竹自然不用再被下放,成分是顺着丈夫家走的,所以宋知竹搬到了宋知婉家的旁边,两姐妹也算是有了个照应。
第一届的学习班办的还不错。
光报名的,就有三百人,宋知婉趁机就把几个大佬给调过来当老师了。
有他们教学,宋知婉简直不要太轻松。
农场开始办学习班,这影响也不大,反正这里面积大,建造这些计划,都是在办事情之前就开始想到了,等到下半年的时候。
宋安清得了消息。
西郊农场要来新的负责人了。
之前一直都是他负责,可他到底成分摆在那,能够当上负责人,那是因为他是最早驻扎在这的,加上宋知婉那边各方面的关系支持,所以他才当上了副场长,暂时管理。
一开始西郊没人关注,所以宋安清一直在负责。
可因为孙主任一来,加上姜雪儿的报纸一发表,西郊农场就成了全国人民眼里的模范农场了。
总是有人想要来摘取劳动果实的。
宋知婉早就猜到了。
所以对于这个情况,宋知婉和周时誉聊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在计划之中,“就是不知道来的人会是谁。”
这位领导不是南城下来的,是从上面调下来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宋知婉就担心会是个难相处的。
周时誉让宋知婉不用太担心,“农场那边还管不到我们这边,你要是担心那边的情况,估计到明年年初,这边的开采就差不多了,等之后调一批专业人员到这边来就行。”
地是肯定不能浪费的。
油田的表皮层,是可以拿来种植的,宋知婉粗略算了一下,估计能有三千亩可以拿来用的。
西郊农场算是一部分,那边有那边的负责人,而这边的油田,因为特殊的关系,所以负责人是周时誉,两边只是因为近罢了。
当然因为油田的关系,周时誉也要顺便负责农场的安全。
现在下放的劳改犯越来越多了,要是没人管的话,这里整一个什么□□起来,都是不一定的事情。
周时誉知道,群众里面,还是有坏人存在的。
听他这么说,宋知婉想了想也是这么回事,要保护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把周时誉调到这边来,其实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为了保护一些大佬。
十一月的深夜。
周时誉突然出门了一趟。
宋知婉才刚睡醒,就看到周时誉在那穿衣服,声音里还有些含糊不清。
“周时誉,这么晚你要去哪里?”
西郊这边还是有些冷的,到了晚上温差就更大了。
周时誉穿好了衣服,只是俯下身吻了吻她的额头,“油田那边有点事情,等会就回来了。”
一听是正经事,宋知婉就安心睡去了。
周时誉是到了第二天才回来的。
宋知婉早上起来的时候,床边都还是冷的,肯定是一晚上没回来睡,她起来的时候,早饭已经做好了。
她打了个哈欠,“你不会一晚上没睡吧。”
宋知婉有点狐疑,得有多重要的事情,才会这么晚出去,而且还是一出去就一晚上,她有点担心是油田出什么问题。
不过就算真的是油田的问题,也不是宋知婉该知道的。
她就是担心周时誉的精神。
周时誉让宋知婉先吃早饭,两孩子早就吃过了,现在差不多是狗都嫌的年纪,周时誉就让两孩子自己出去找人玩,别待在家里让人看着心烦。
所以一大早家里就两个人。
周时誉给宋知婉夹了菜,“你放心,我曾经四五天不合眼都有过,不过一晚上没什么事情。”
看他精神状态是不错。
不过宋知婉还是回了句,“你以前几岁,现在几岁。”
“怎么,你是嫌我年纪大了?”周时誉有些哭笑不得。
周时誉二十九结的婚,六零年到六九年,也有九年了,他现在四舍五入下,也快四十岁了,的确是不年轻了。
宋知婉倒是没嫌弃的意思,她自己也三十了。
她哼笑了一声,“我说的是事实,周团,做什么事情还得考虑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年纪,别还以为自己是十几岁的时候。”
周时誉觉得,宋知婉现在说话,是越来越犀利了。
他都有些说不过她了。
说不过那就闭嘴吧。
等吃完早饭,宋知婉还得继续忙活学习班的事情,回头瞧见不远处搭了个新房子,倒是有些好奇。
最近宋知竹也过来帮自己的忙,所以两姐妹是一起出发的。
看宋知婉再看那边,宋知竹就道:“好像是前几日建起来的,你太忙了,就没怎么注意到。”
“你知道那房子干什么的吗?”宋知婉好奇。
宋知竹摇了摇头。
“我问过明辉,但他没说的意思。”
那就是秘密任务了。
宋知婉不好奇了。
住在这里,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好奇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后来几日,宋知婉发现那屋子里住了人,好像是个老人家,身边还跟着两个看着像是军人的样子,为什么宋知婉能看出来呢。
主要还是在大院里住久了,是不是军人,还是看得出来的。
宋知婉估计是什么搞科研的,也就没怎么关注了。
因为农场这边来新场长了。
新场长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学校。
这倒是让宋知婉有些意外。
不仅是宋知婉意外,连宋安清他们都是意外的。
学校这个事情,宋知婉不是没想过,但是不好插手,因为学校是真的要花点钱的,现在南城还是得赚钱为主,有了钱什么事情都能办了。
可这个新场长好像一点都没有在意这些,不仅是拉来了批款,还开始大张旗鼓的搞起了学校。
下面的人对这个事情,都还挺兴奋的。
宋安清和这个新场长开过会,于是和宋知婉转达的时候,就把会议内容说了。
“现在我们农场的人数,已经有五六千人了,按照我们这边的产量上升的话,人估计会更多,现在因为西郊这边产量多的关系,所以国家批到这边的粮食也少了一点,既然要搞的话,就搞好一点,思想需要改造的不仅是这些劳改犯,下放犯人的孩子们,也不能是个文盲,所以建学校是很必要的。”
这一点,倒是挺对的。
五六千人算下来,拖家带口的,孩子就占了七八百个了,以后要是继续有人下放的话,这边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时候这些孩子,又不是劳动力,要是不教学的话,往后难道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