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靠立人设给马甲苟命》 30-40(第20/20页)
拿起下一本奏章翻看,白衣如雾气般流淌,穿过身后的白貂软榻:“若陛下可安神自己处理,子嘉便不必在这里盯着了。”
魏骆瞧准时机上前赔笑:“公子费心了,实在是陛下这几日龙体欠安。”他一边说一边给楚帝使眼色,又小心移动面前海灯。
澹台衡望那光一眼,瞧见楚帝紧张地看着自己,又移开视线:“陛下觉得怎么样了?子嘉观太医用药温和,应是好了些。”
太医额头冒汗,躬身表示确实如此。
楚帝自然无话可说,他从来就知子嘉聪慧,却不知他连药道都解几分。
瞧见他魂体终于不似那几日飘飘摇摇,白色莹光笼罩其上,他终于有了几分在此世的实感,喉头一滚,前头未消的怒气一涌翻滚做现在微烫的复杂:“子嘉肯陪朕,朕自然好了许多。”
澹台衡沉默地把奏章推上前:“农事水利及民生有言者,子嘉均已做了记录,陛下不疼时可自行定夺。”
说罢起身,楚帝跟着站起:“朕送你。”
澹台衡刚想说不必,安和来了,瞧着就是为阻澹台衡这一去来的,但说出来的话还是让楚帝眉心眼皮直跳,只觉朝堂上那些人简直是没完没了,咬牙:
“朕都留中了,他们还想如何?要朕治蔚家,治虞将军的罪吗!他们背着朕私下来往,探听宫闱又该当何罪!”
此言足以说明楚帝对发生一切都心知肚明,亡魂出、草木枯之语却仍然传遍北疆。
要么是楚帝早知却故作不晓,要么是背后之人实在手眼通天,连锦衣卫都可瞒得严严实实。
想到此,澹台衡拱手:“陛下,可否让子嘉在内殿,从旁”楚帝已一挥袖,怒色难掩:“不必,你就和朕一起去,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欲如何毁谤中伤你。”
澹台衡沉默。
待方若廷来,他才对他说:“取信人者,唯史与章。取信民者,唯利与货。”
百姓识文断字者少,自然读不懂史重修是为何,也极易因贼人两三言变得愚昧。
“你昨日去东城军营,可知阿虞怎么样了?”
方若廷若有所思,闻言又立刻回道:“将军神勇非常,升千夫长,不日将拔营。”他欲言又止,似乎想说若公子不舍可向陛下请令。
毕竟随军出京,对于耗费香火,如今无法随意离开的亡魂来说,便意味着难再相见。
澹台衡却转开视线:“阿虞擅骑射,行伍约摸更适合她,请你帮忙寻的,可接供奉的长生祠,还请大人留意。”
楚帝看似已经上矫,但视线一直在追随其后的方若廷与澹台衡,瞧见他身影虚幻,没有碰到车帘时,手指一紧。
方若廷所说不错,香火因间隔楚商秦三朝,终究只是抱薪救火,只能解一时之渴。
玄衣大氅之人只一顿,神色如常地收回手入辇,只他与楚帝一同入座的这一刻,楚帝才感觉他活着。
他还是该寻办法,连虞宋都觉可行的办法,让他归属于此朝,归属于此地。
“子嘉不带一盏海灯去?”
澹台衡:“见阿虞,不必这些虚礼,且长生奉将,本是风俗。”
他到这时也不知虞宋将所有香火给了他。
她见了方若廷祖辈古墓,第二日又去了东城军,留下,他便安心。
所谓长生祠也不过是虞宋的虚瞒,也只以为她有如此功勋,载在史册上会好过自己,至少楚之军民对亡魂厌甚,总不会厌她。
只是觉那些输于她的长生祠不够多,也总该更亮些,才请方若廷帮忙。
她却把随身短匕留给他,也只要蔚家一月一盏灯。
楚帝心里酸涩,声音放缓:“你与她交情深笃,朕让东城军班师回来,做你护卫,若你不允,在这皇城附近作卫也可以。”
澹台衡却一静。
过了许久,他道:“绊她留在这里已经是子嘉私心,我又怎可因为一己私欲阻她剿灭匪敌?”
“陛下不知,阿虞在军中师,力挑百人,名压三军。”
“运兵指战之能,远胜旁人。秦君早知她功高过秦,却也无法轻举妄动。”
方若廷作为方士骑马随侍,整个人却都是僵的。这样运筹帷幄百战百胜之将,却死在自己兵士的背叛与安民军合谋中。
他闭眼扯紧缰绳,感觉整个天地都在晃。
盛世逃兵如他父亲尚有坟地,她却葬身之地今朝都无处去寻。
楚帝早就想问,试探:“子嘉心悦她?”
澹台衡眉眼微微模糊了一瞬,在晃动的马车里他轻轻说:“阿虞智比三军,非我慕之。”
“才绝艳者,天下慕也。”
是天下,都倾慕这样的人罢了。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