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成靖康之耻后的帝姬》 110-120(第9/27页)
太平安宁的日子,在战乱多年之后,实在是太难得。
守护着这片安宁的赵寰,更为难得。
几人一起吃茶说话,没多时,张浚他们陆续进了宫,加上姜醉眉赵圆珠赵金姑等人,一起来到大殿。也不拘朝臣男女,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喝酒吃肉。
席散了,留下空荡荡的大殿。赵寰回头看了眼,抬腿往外走去。
周男儿忙递上了风帽,赵寰接过裹在身上,朝她摆了摆手,示意不用跟着。
雪花纷纷扬扬,红墙黄瓦,覆上了银白。天地间万籁俱寂,木屐踩在雪上,沙沙作响,留下一长串脚印。
赵寰出了宫,坐上马车,来到羊角坊。
时辰不早,羊角坊的百姓早就歇息了,到处一片漆黑。
寒寂先前吃酒的时候,问她累不累。
赵寰对他笑眯眯道:“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国师,你来首霜竹如何?”“注”
寒寂拉下脸,起身蹭蹭蹭离开,不搭理她了。
赵寰寂寞如雪。
可惜,他们都不懂啊!
她的本性,就如黄庭坚那样洒脱不羁。
在筵席上,赵圆珠酒盏没离过手,她与赵金姑抵头而谈,两人都不停地抹泪。
姜醉眉也好似吃多了酒,与郑氏一起,指着赵金姑她们笑说什么,笑着笑着,她也泪流了一脸。
羊角坊巷子口,先前赵寰让周男儿挂着的那盏灯笼不见了。
如今挂在那里的,是一盏简陋便宜的小灯笼。为了省灯油,灯芯剪得极细,只发出微弱的一线光。
赵寰的酒意上涌,眼睛逐渐湿润。
她挂起了盏灯,她们接着挂了下去,给黑暗中的风雪夜归人,带来一线光明。
她就是再累,也甘之若饴。
第114章
秋日艳阳高照, 海水翻卷着波涛,波光随之闪烁。
赵神佑看得呆了,侧头望着赵寰, 欣喜地道:“姑母, 海水好像是宝石啊!”
清空抢白道:“不像宝石, 像是我们中午吃的脆脆海蜇。”
赵神佑还没恼,赵金铃先恼了,抬手就要揍清空。
一旁的赵金姑忙拉住了赵金铃, 抿嘴笑道:“你别总动手, 清空都比你高了,都是他让着你,你可打不过他。”
清空脾气极好, 他憨憨笑道:“三十二娘,无妨,三十四娘骂我, 打我, 我骂不还嘴,打不还手。”
赵金姑无语,赵金铃得意地冲他抬下巴。清空转过头去, 对赵神佑继续道:“我们晚上还吃海蜇,海蜇真好吃。”
赵金铃朝他翻白眼, 赵神佑没搭理他, 抬手指去, 叫嚷道:“姑母,客舟回来了!”
清空随着她的指点看去, 眼里满是艳羡,叹道:“好大的客舟啊!跟座山一样!”
海平面上, 五艘客舟陆续出现,船帆随风飘荡,荡起波涛飞卷。
赵金铃她们都是第一次来直沽港口,见到客舟回港的盛况,激动得跳着脚欢欣鼓舞。
赵寰也笑,三年过去,出海海贸的船,从一艘变成了三十艘。分别停泊密州,直沽以及金州港。
今日的海船,恰好凑在了一起,从大食三佛齐等地陆续归来。三佛齐以前与大宋贸易往来频繁,北地的海船出海之后,第一站就到了三佛齐。
大宋出海的货物,仍旧是最受欢迎的瓷器,丝绸与茶叶。在赵寰的要求下,从番邦收取的金银控制在一定数量内,与番邦贸易的货物,以各种农作物种子,粮食矿产为主。
港口开始忙碌起来,市舶司的官员熟悉赵寰的脾性,也不上前打扰,在一旁有条不紊安排指挥。
帮工们拿着绳索,在一旁排好了队,准备上船搬运货物。
赵寰拉了把往前垫着脚尖打量的赵金铃,道:“小心些掉进了海里去。时辰不早了,我们回城,别耽误了他们做事。”
赵金铃忙站住了,眉飞色舞道:“二十一娘,真是好厉害啊,那么大的船在海里,都不会沉下去呢!”
赵寰道:“等午后歇息起来,我们再去船坞,看师傅如何造船。”
北地有海贸繁荣,南边的泉州,明州,广州等地的海船紧随其后,陆续出海。
想到南边朝廷,赵寰眉头不禁微拧。
几人一路嘀咕说个不停,自己说还不算,还不停向赵寰发问。
赵金铃问道:“二十一娘,他们要是在海上迷路了该如何办?”
赵神佑问道:“姑母,他们这次带了什么新奇玩意回来,有新的种子吗?”
清空道:“我不喜欢香料,只喜欢新鲜吃食。可番邦来的货物,都没甚稀奇,远远不如大宋呢。”
赵寰便将南边暂时搁置在了脑后,与他们几人耐心说了起来。
赵金姑年纪最大,懂事地在一旁不停安抚,让他们别一股脑问个不停。
几年下来,赵金姑长胖了些,精神比起以前,已经判若两人。
起初她不知道做何事,被赵青鸾拉了去,在叶郎中她们的义诊铺子帮忙。一天下来忙得晕头转向,再回到宫里时,赵金铃他们又闹腾,她累得倒头就睡,完全没功夫多想其他。
这次赵寰要到直沽,赵金姑被赵金铃拉了来,平时忙碌惯了,一路上拿着他们几人当做病人那般耐心照顾。
赵寰也就随了她去,反正他们几人闹归闹,倒也知道分寸。
直沽河流冲刷出堆叠出的高地,形成了无数的“沽”。因着海水退场,地势低,尽管在汉时起就有了盐场,依旧贫瘠荒凉。
自从燕京成为北地中枢之后,赵寰对直沽海防线的重视,如今城墙坚固高大,几十个沽被连成一片,城内店铺林立。
外地来做买卖的客商,将客栈食肆分茶铺子的买卖带得红火异常。赶海捡回来的各种海货,养在铺子前的木盆里,客人上前挑选好,伙计声音洪亮唱一遍,将海货送进灶房蒸煮。焌糟娘子带着热情的笑容,手脚麻利给客人斟酒。
赵神佑趴在车窗边,看得津津有味。赵金铃与她头挨头挤在一起,亦看得目不转睛。
清空嫌弃车里看不过瘾,到了城门边就坐不住了,跑去与亲卫一起坐在了车辕上,每经过一间食铺,都要问一声:“我们就去这间铺子用饭可好?”
赵金姑听得好笑,问道:“二十一娘,我们可是回去用饭?”
赵寰住在靠近直沽府衙旁的一座小院,此处幽静,方便她去府衙,或者府衙的官员前来回话。
无论是赵神佑他们,还是一心扑在织布绣花上的赵一郎等人,平时除了要到学堂里读书,旬休时也没得歇息,全部得去兵营学习。
进了兵营,并非如以前学君子六艺那般,学习骑射只是为了风雅,而是跟着兵丁一起进行操练。
赵寰对他们一视同仁,带太多人出行不方便,便分开带他们出来长见识。
朝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