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侍女的品格》 70-80(第19/28页)
穆敏鸿牵着马, 拐过几个十字路口,来到城西最热闹的瑞昌大街上,这里原是他平常最爱待的地界,曾经有十来间饭庄、酒家、布行、金银首饰行、药铺、粮行都姓穆, 现如今牌匾幌子却已都改头换面, 换了新主人。
“鸿少爷!”
一个蓬头老叟扯着一个女娃颤巍巍走到他近前, 说着就要叩头, “快快, 快跪下谢过鸿少爷大恩, 若不是有您,小老儿一家子都要饿死在这个冬天里——”
敏鸿唬了一跳, “万万不可, 真真愧煞人也,晚辈也没做什么。”他连忙扶起二人, 心里着实有些愧疚,他做这些压根就不是为了什么平抑粮价, 拯救这些父老乡亲,他分明是报仇,哪里敢受这等赞许!
然而, 越来越多的致谢声却如潮水一般向他用来:
“您不用说, 我们也都省得,您舍了万贯家财, 把那利欲熏心的粮食把头刘丰年拉下马,就是救了我们满城的人呐!”
“就是啊, 皇天菩萨在世, 保佑穆家后人世代平安!”
“鸿哥儿,好样的, 不负穆三爷仁商之名!”
……
穆敏鸿越发羞惭,几乎站不住脚,忙牵着马儿快速穿过人群,恰好走到熟悉街口,一抬头,余庆商行的牌匾已经摘下,已然换成“连州王氏商行”几个大字。
这更是他熟悉的地界,这是他家最大的铺面,几乎是他和父亲全部的心血。
此时,旧日街坊,不论贩夫走卒,还是豪商富贾,见了穆家二人,都亲切地赶上来,笑着招呼道:“鸿少爷好,接你二伯回来呐”
穆敏鸿拱拱手,马背上的穆道勤趁机唉呦唉呦两声,博得一阵阵嘘寒问暖的同情。
“穆二爷,吃这一回大狱,您老可算是受苦了。”
“老子在那馒头圈子里扎窝一冬,出来,嚯,听说你们打跑了塌它蛮贼两遭!”
“欸唷,瞧您说得,哪那么容易呢,大伙都叫北蛮子给霍霍毁了,车马行张六指,还记得他不生生叫蛮人给捅死了!”
“呵,那他可真走了霉运。”
“可说的,您老在那馒头圈子,也算躲过一劫啦!”
……
王老板也听见动静,连忙从商行里走出来,情真意切道:“唷,穆二爷,一朝出樊笼,给您道喜!”
穆道勤佯装嗔怒道:“走走走,得了便宜还卖乖!”
王老板和他老相熟,自不理会,转脸问穆敏鸿,道:“对了,你父亲你打算什么时候出殡,可得告诉大伙儿一声,我们好都去送送他!”
穆敏鸿尚没吱声,马背上的穆道勤先笑道:“邻里邻居,还说这些,到时候必定请你们帮忙,还怕你们分身乏术,不肯来哩!”
“二老爷,您这话说的真叫人没脸,我不去才不是人呢!”王老板急道:“当初三爷在世时没少帮衬我,起先乍一听见他走了,我们一个两个都急慌成什么样,您是没瞧见呢!”
左右商铺掌柜都忙点头,应是。
“嗐,老子蹲大狱了嚒,自是没瞧见你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儿——”
正闲话着,却听远远一道清喝:“穆敏鸿!”
*
穆敏鸿回头,却见一个约莫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文士遥遥向他走来,面生不认识,心里疑惑,便立住不动。
那文士身后立刻站出两个人来,喝道:“大胆庶民,见了——”
“住嘴。”颜玉文抬手一挥,两随从立即噤口不言。
穆敏鸿歪了歪头,打量着眼前人。
“你就是穆敏鸿你父亲是穆道勋”
穆三老爷的名讳,在连州城也不是谁都能口称的,敏鸿还没动,便有左右邻居掌柜上前一步,硬声道:“这位兄台,听声口不像我们连州生人呐,敢问台甫有何指教”
那文士清浅一笑道:“姓名不足挂齿,指教也谈不上——我是京城来的,特来走走看看。”
连州城外危机四伏,眼下这个节骨眼儿上来这儿走走,任谁都不信他的,不由脸上都露出防备之意。
穆敏鸿给马背上的二伯递了个眼色,越出众人一步,冲那文士道:“还请先生那边叙话。”
……
“你不要这么戒备,方大人与我是同年,他托我来看望看望旧友之子。”
颜玉文口干舌燥说了半晌,可不论他如何开诚布公,眼前的青年都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既不对他的身份好奇,也不对他的来意讶异,使他不禁对这个年轻人生出一股好奇心——这样一个愣头青,真的是他将天下粮市搅得风生水起连陛下都一筹莫展的筹粮大计,竟是被他短短半个月就攻克了
“穆敏鸿,你有没有想过入仕”
穆敏鸿陡然愣了一下,世上千万般活法儿,他还真没想过当官儿。
颜玉文呵呵笑道:“原来你也会吃惊,我说了一车话,你就拉个脸子,倒显得我这个御史上赶子。你不用怕考不取功名,你父亲于朝廷有功,将来论功行赏,你是他长子,我定会上谏陛下,封你一个承务郎不在话下。”
穆敏鸿一拱手,辞道:“大人好意,晚辈谢领,只是晚辈留恋江湖,无心官场,叫大人错爱了。若有封赏,还请朝廷封赏我母亲崔氏。”
“烈士遗孀,自然是要有封赏的。”颜玉文应承道,却从他话里话外听出一股无牵无挂,了身脱命的意思来,意味深长道:“处江湖之远忧其君,你还年轻,说这个话未免早了些。”
穆敏鸿嗤的一声笑了,并未在意。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石头村。
“…他是家中垫窝儿,老太太爱惜不已,挑着捡着总没找到好的,他模样是没得挑,虽不是貌比宋玉潘安,但也仪表堂堂,家里虽说没有千金万金,好歹也有一二百亩地,如今做什么营生好过种地起码饭食无忧!”
沈大娘听了,脸上一喜,连连颔首。
“就是有二十五岁,年纪大了些,但配你丫头岂不正好说句打嘴的,她如今也二十岁,老姑娘了。”
……
今日家中来客,称是晴秋远房姑母,晴秋只有五六岁上才见过她一面,早磨没印象,便只低头道福厮见,听见这位姑母没敷衍两句,便舌灿莲花,卖弄起媒人事来,心里顿觉好没意思,托辞出来。
往日给家里带的各种丝线娘亲都好好收着,晴秋找出来,打算给自己用作衣袄剩下的零碎布头缝双手套,先缝一双小的,给小石头戴。
*
临窗针黹,小石头在她身畔玩不郎鼓,一咚一咚,果然就听不见那屋里叫人心烦的说话声了。
她嫂子凤霞走来,隔着窗户笑道:“我说今早儿一出门喜鹊就在枝头呱呱叫,原来是有媒人登门!”
呱呱叫的那是乌鸦,晴秋没好气地笑道:“小时候娘还带我往这位姑母家走亲戚,从前她家里不是贩苁蓉的嚒,怎么经年不见,当起了牙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