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弟: 2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皇太弟》 22-30(第11/32页)



    二十个铜板,光是吃菜的钱都比这个多了。

    一套全新的房子一个月二十个铜板,划算。

    所以大家都高高兴兴搬出了城,去城外的草棚居住。

    至于会不会被十一皇子欺骗,把他们骗出去后,就不管他们了?

    这个怀疑还挺多人有的,可是当他们看到圣旨的时候,所有人的怀疑都被打消了。

    除了圣旨,还有黄布公告。大秦只要发出了公告和圣旨的事,就一定会兑现。

    大秦皇族在百姓中的信誉还是挺不错的,所以看到这两样后大家就没有怀疑了,一个个迅速打包离开。

    就怕慢了,上面反悔不给他们建房子了。

    秦宸也怕这些人放出去闹事,所以让军队派人看管,当然除了去建房子做工的,还安排了人教留下的人一技之长。

    因为都是教基础,那些老师倒没有拒绝,一个个都来了。

    秦宸怕他们敷衍,专门有人盯着,把他们讲课的内容记下来,然后拿回去给秦宸看。

    秦宸好歹也是穿越人士,老师们讲的是干货还是敷衍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于是那些不老实的老师,就被打发走了,换了新老师上。

    几次下来再也没有人敢耍心眼子了,他们那位年纪不大的十一皇子,心眼子比成年人还要多。当然大家认为这一切都是皇帝在背后主导,不过是打着十一皇子的名头罢了。

    至于皇帝为什么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堵满朝文武的嘴了。

    如果用皇帝的名头,朝上的大臣们就可以插手盛华区的事。这一百万两银子,别改造盛华区了,一个月不到就被他们贪完了。

    面对皇帝的不信任,大臣们无话可说。

    自己是什么货色,他们还是有数的。皇帝的不信任,只能说太了解他们了。

    这银子一旦落到他们手中,确实很快就被贪没了。

    皇帝和十一皇子想办法弄银子改造盛华区,也是为了百姓。

    这是大义,哪怕是最能说会道的御史,都不好在这个时候开口。

    他们要是敢打这笔银子的主意,皇帝就敢查他们。

    没看到前户部的尚书都被流放了吗?家产都被抄了。

    不想步前户部尚书的后尘,在这件事上大臣们最好还是装聋作哑一回。

    主要是十一皇子有点邪门,沾上他后,不管谁都倒霉。

    从后宫嫔妃到前朝的王爷,没有一个能跑掉。

    于是改造盛华区的事就这么定了,没有一位大臣插手。没有他们乱插手,进度反而加快了。

    工部里闲着的人很多,秦宸跟皇帝要了一道圣旨,把他们拉去了盛华区。

    “干得好有奖励,干不好你们就回家歇着去吧。”

    秦宸在他们去工地前,特意讲了一回话。

    和前朝不同,工匠人也是可以科举的。虽然还是有鄙视,却比前朝好过多了。

    能在工部当匠人,比他们出去自己干活要好太多了,起码没有人敢欺压他们。

    一听秦宸要赶他们走,哪里还敢动手脚,一个个在做工时不知道有多认真。

    把本来需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的地下水道工程,一个半月就完成了。

    地下水道改造好,地基也打好了。

    钢筋秦宸跟工部买,没有二道贩子,价格上便宜了不少。

    工部也不敢叫高价啊,没看到十一皇子亲自来买吗?他们要是敢叫高价,十一皇子就敢动手揍他们信不信?

    除此之外,水泥方子秦宸给了秦昊,不过盛华区的水泥就由皇帝出了。

    这样一来又省了一大笔钱呢!

    考虑到古代的工艺还是不能和现代比,所以楼房只建了五层,每一栋能住五十户人家。

    盛华区经过统计,共有两万户。以一户六口人来算,总共人口在十二万左右。

    所以秦华要建四百到五百栋楼。

    没有建太高,再加上工人和材料都足足的,于是三个月后所有的楼房都建好了。正好赶在入冬前,让百姓搬进去。

    没有刮白,也没有铺瓷砖,只用水泥涂了一下,简简单单就能入住了。

    里面还配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和厨房用具。

    这些都是他们和十一皇子借的,每个月要挣钱还。

    这些东西也不值几个钱,只有全家努力,不到两个月就能全部还清了。

    有了不漏风雨的房子,盛华区的老住民别提有多高兴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楼房有暖气。虽然也要给钱,可是每个月给的钱相比冬天被冻死,大家还是很乐意交的。

    暖气是最早的锅炉式,通过各种管道输送进民户的家里。

    住楼房不方便烧火,但是没关系,有蜂窝煤啊!

    而且相比柴火,蜂窝煤还要便宜一些。就是煮饭的时候要开窗户,不然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虽然大家也不知道这个一氧化碳是个什么东西,但是一听能中毒,大家都牢牢记住了十一皇子的话。

    不就是煮饭的时候开窗户嘛,这又不是什么大事,都能做到。

    屋子很漂亮,很干净。

    这几个月在城外,他们都被要求要爱干净,不说天天洗澡,隔三差五洗一次总行。

    养出来的习惯让他们住进新家后,先把自己打理干净。有水管,还有开关,让他们不用再操心用水。

    虽然水也需要付钱,可在京城吃水本来就要给钱的。

    相比人工挑来的水,自来水的水费便宜了一半。

    这样大家也敢放心大胆地用水了,特别是那些每天干活的人回来都要洗澡。

    殿下说了,爱干净才不容易生病,不爱干净的人就很容易生病。生病了要花钱,比水费更多的钱。

    这样一想,大家都变得爱干净起来。

    毕竟水费和药钱相比便宜太多了,每天只需要多用一点水和煤,就能少生病,这笔账大家还是会算的。

    一副药少说也得几十上百铜钱,可一天的水费最多也就一两个铜板,一个月下来最多也就五六十个铜板,这还是那种人口非常多的家庭才会花掉这么多水费。

    人口少一点的,也就二三十个铜板,只要不是懒人,基本上都能挣出来。

    盛华区还在改造,空地和道路两边,都被种上了树木花草。

    原来拥挤的贫民区,现在变得这么漂亮,引来了不少人围观。

    特别是地下水道和自来水管,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坐在家里就能用上水,污水直接被引去了城外的化粪池。城外种地的百姓可以到化粪池掏粪水浇灌庄稼。

    几个庞大的化粪池往往还没有填满,就被城外的百姓全部挑走了。

    原来被大家瞧不起的贫民区大变样,里面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