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女配被大佬饲养后(快穿):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咸鱼女配被大佬饲养后(快穿)》 70-80(第12/34页)

    ……

    乡试结束的第二日,亦是中秋。

    甭管考得合不合心意,从这日直到九月放榜后,崇学馆都不会开馆,这是两年来,崇学馆最长的假期,比过年还长。

    “等过几日,我会去京城看看。”

    “哟,还没放榜就要进京赶考了?”

    众人相互看着玩笑,对这段长假,却也各有打算。

    谢骢问兰絮:“十一呢,不回老家吗?”

    或许直到过年前,兰絮都没法回去,她叹气,说:“没办法,我可是顶顶勤劳的,要留在怀名读书。”

    一句话,让大家追着她打:“你装!”

    兰絮:“嘤。”

    闹过一场,好不容易拜别同窗,兰絮回到傅宅。

    按说误会解开,乡试也告一段落,她可以搬离傅宅,不过,她没提,傅洵也没提。

    从安邑回来前接到某封密信后,他忙得不见人影。

    兰絮是亲眼看过他拿那封信的,也相信他真的忙。

    再加上她好不容易得闲,就和出笼的鸟似的,抓着闲书游记话本,狠狠快活起来,一边盘算等傅洵忙完,她就主动出击。

    这一等,就等到了九月,学子们都静不下心,因为即将放榜。

    在乙榜名单朝各衙门正式发出前一天,一份名单用信封和火漆印好,挂在驿站快马上,送到怀名。

    辗转几遍,信件放到古朴的木案上。

    木案两端,坐着精神矍铄的蔡老,与一身湖色云纹蜀锦圆领袍的傅洵。

    蔡老手指放在信封上,对傅洵说:“这阵子,北方有异动,你就没闲的时候,如今,竟能抽出时间,来找我讨茶吃。”

    傅洵道:“老师茶好。”

    蔡老笑了下,暂不揭穿他。

    他用小刀划开火漆印,展信阅览,感慨:“今年庆湖,依然人才济济。”

    傅洵:“解元是谁?”

    蔡老:“叫曾子敖,榕县人,二十七岁,怎么,是你友人?”

    傅洵:“并不认得。”

    蔡老看了眼傅洵,道:“不错,谢骢中了。”

    傅洵:“崇学馆其余人如何?”

    蔡老:“谢岩、王昊……都中了。”

    一个个名字过去,没听到想听的名字,傅洵垂眸吃茶,下一刻,蔡老:“嘶,没见着谢十一……”

    傅洵脸色微变。

    他搁下茶杯,接过蔡老手中的信,一目十行。

    在看到【东县谢兰序】几字时,他方明白,是蔡老设了小局。

    蔡老拍桌笑:“你啊,一向最沉得住气,就是当年中探花,也不曾让仆人挤着去看榜,然而如今竟为了一场乡试,来找我先看榜?”

    傅洵不知该怎么回。

    确实,是他因为某人,日思夜想,沉不住气。

    蔡老又说:“得你作为师长,如此挂心,十一倒是个好运的。”

    傅洵更不知该怎么回了。

    至少不是作为师长。

    想起她信誓旦旦直言解元,他弯弯唇角。

    隔日,各地官学外贴上乙榜,庆湖省共有一百三十七人中举,光是崇学馆,就占了二十人,还都是少年。

    乃当之无愧的南地第一学馆。

    这二十人中,十五人是甲等学次,剩下的是乙等的,还没算来崇学馆进学的其余各地中举的学子。

    “江之珩、冯嘉他们也都中了!”

    “卫伯府是不是能好过一些?”

    “那你太小瞧京城了,天上掉下一块砖,都能在京中砸死一个当官的,何况小小举子。”

    一个举子的功名,改不了江家的处境。

    事关江之珩,谢玉君却恍若未闻。

    她恭喜兰絮:“就知道小十一可以过乡试。”

    兰絮想起自己跟傅洵夸下海口称解元,摸摸鼻子。

    不过,她也很兴奋,第一是,东县那边,王夫人会好过点,第二,不算辜负傅洵的敦敦教诲。

    她急着回去报喜,一路疾走,交换着小跑,回到傅宅。

    傅洵却不在。

    兰絮问闻风:“你们家大人呢?”

    闻风:“大人刚刚出门了,托我跟十一郎说一声恭喜,日后是举子了,该思于言敏于行。”

    兰絮:“可有说什么时候回来?我得有十余日没见到他了,要不我今天在这等他。”

    闻风向来不会撒谎:“呃……”

    兰絮发觉:“怎么了,你说吧。”

    闻风:“过两天就回来。”

    兰絮:“上回我问也是过两天,两天又两天,两天何其多,你今日不给我个准信,我就去衙门找他。”

    闻风头大了:“大人最近专门宿在衙门,没有要紧事,不会回来的。”

    兰絮满心的热意,骤然凉下。

    原来如此。

    因为他忙起来就不怎么露脸,竟然等到现在,她才觉出不对。

    好啊,亏她还善解人意,想着他可以为了乡试,把她欺骗他的事忍到乡试后才说,那她也该耐心等他忙完。

    结果呢,他竟是故意避着自己。

    兰絮火气上来,立刻跑去收拾包袱。

    她搬出了傅宅。

    很快,在衙门的傅洵就知晓了。

    闻风:“我同她讲:‘十一郎,大人说你还可以住着的’,她还是走了。”

    傅洵合起文书,状若不在乎地说:“她怎么说?”

    “她说,”闻风整整表情,复述:“稀罕,呸。”

    傅洵:“……”

    他叮嘱闻风:“你找几个熟手,看着她每日做什么,但不必汇报给我。”

    又是不必汇报,闻风不理解,还是安排了人跟紧兰絮行踪。

    ……

    两天后,九月半的广河上。

    夜风凉爽,与河上画舫相比,其中一叶扁舟略显朴素,舟上一点烛火,傅洵与姚章执子对弈。

    姚章压低声音:“……以上,是兆王领地发生的。”

    傅洵:“嗯,我清楚了。”

    太子之位空悬,传皇帝想召忻王回京,兆王急了。

    姚章想不通:“兆王这太心急,最后,不会是忻王……吧。”

    不怪姚章不肯定,忻王就是个闲散王爷,年中钓了一尾几尺长的鱼,专门写信给皇帝,被皇帝斥责了。

    闹得京官暗叫他十斤王,因为那条鱼十斤重。

    自然,傅洵作为皇帝放出来的递刃人,他没说什么。

    话题到此为止,他们上岸,傅洵送姚章上马车。

    突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