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六零大厂职工独生女》 34-52(第32/38页)
她。
包惜惜笑眯眯捧起,跟宝贝似的。
而出到外头的沈子恒呢,着急追问着哥哥什么事。
沈子清虽然把弟弟喊了出来,注意力却是一直在厨房。听到弟弟问,他说:“没事,就是不想你待在厨房影响奶奶煮饺子。”
沈子恒傻了,再看到包惜惜笑眯眯捧着碗从厨房出来,他一脸不可思议看着哥哥:“哥,你,你……”
他真不敢相信,他最最最敬爱的大哥,竟然帮着包惜惜作弊。
沈子清面不改色,淡定走开。
没多久,赵巧香大声喊:“吃饺子喽。”
这一喊,连傅卫国和沈倩瑶都激动了。
沈家惯例,年初一吃饺子,吃到包有硬币的,将得到沈立强封的特大红包——
兴许是包惜惜换了新发型的缘故,沈子清总控制不住自己的目光总觉飘向她。
吃早饭的时候,聊天的时候,甚至学习的时候。
感觉做什么都会分神,这是他以前不曾有的。
有几次他正偷偷打量,恰好她也转过头,视线短暂对上,紧张的他心脏都跳漏了半拍。
傅卫国团长家一大早来了好几个客人——部队的战友。
几个大嗓门凑一起,聊天跟吵架似的。
这种情况要静下来新来学习是有点难的,包惜惜以为沈子清是因为这个原因走神,便问:“今天天气好,要不要出去走走?”
过年嘛,给自己放放假也不过分。
沈子清心想出去走走也好,转移一下注意力。
达成一致的两人放下书本,和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赵巧香说了声后出门了。
赵巧香看着两个孩子的背影,笑到两眼眯成一条线。
这个海岛在有部队驻扎之前,说是荒岛也不夸张。只零星住了十几户人家,全靠捕鱼为生。后来部队过来了,还带来了随军家属,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开垦建设,才慢慢有现在的样子。一切实属来之不易。
不过虽然当地居民少,但军民融合也是破费功夫。这过程随军女眷就发挥了重大作用,是她们用自己的善良和温柔,一点点让当地居民卸下了防心,到后来的水乳交融。
这些都是沈子清带着包惜惜在岛内闲逛时说的,他就像一个导游,每走到一处似乎都能说出点东西。
比如那片树林是在哪年台风后重种的,哪条河流是在哪一年人工开挖的,那条路是哪一年为了什么修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少年经过变声期,声音变得温和平静,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包惜惜听的很认真,她不可能不认真。温润的嗓音划过耳畔,不疾不缓,不轻不重,像温柔拂过的轻风,也像今日温暖的太阳。不同的是,太阳是照在人身上,而他的声音却是酥酥地落在她心头。
她真觉得自己越来越声控了,后知后觉明白到好听的声音太有魅力了。一件平淡的小事似乎都能说出不同的味道来。她忍不住为自己的变化叹一声奇怪。
声音很轻,沈子清却也是听到了,问:“奇怪什么?”
包惜惜怎么可能如实告诉他,‘我在奇怪自己不仅颜控,还变声控了呢’。只好扯了一个理由:“奇怪为什么你比我知道的多那么多,明明我也在岛上生活了一段日子。”
沈子清笑了:“这有什么奇怪的,你来这里以后基本上日日都呆在家里,也没怎么和当地的人接触过。我则不同,我在这里读了一年初三,身边的老师、同学多少会讲一些岛上的历史。”
有时候他听得有趣,便问的比较仔细。想着写信的时候告诉包惜惜听,奈何每次写信,单说别的就已经好几页纸,他也就不好意思再说这些。
包惜惜还是叹气:“你这么说也在理,我这是自我闭塞了。”
她深刻明白了,要了解当地,不仅仅是搬到当地生活,更要融入当地生活才行。
不过向前走了几步,她神情又突然明媚起来,双眸亮晶晶看着沈子清。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虽然定下了自学高中课程的目标,但也不能整日待在家里。这样不过死读书,增长不了课本以外的知识。”
沈子清抿嘴浅笑,所以她这是要以此为借口偶尔出去玩吗?
然包惜惜却出人意料,说出口的是:“我们得做点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事?他有些好奇,笑问:“比如?”
“我听谢老师说,学校很缺老师,好多老师不仅身兼几门课,甚至要垮年级教学。你说我们学习成绩这么好,做一下小学的代课老师应该事可以的吧。”
沈子清点了点头,说可以的,但可以过后说的话却是:“不过你还是趁早打消这念头。”
“为什么?”包惜惜不解。
换了发型后,她的那双水汪汪的眼睛似乎比以前更灵动了,这会带着迷茫和无辜看着自己,真是把人心都看软了,让沈子清忍不住想伸手去遮住她那亮晶晶的眼睛。
当然,他自然是不敢这么干的,能做的只有撇过眼,告诉她:“岛内需要的是像谢老师这种,能一待就待一辈子的。你我心里都清楚,我们迟早有天要离开的。”
说到这里,沈子清语气不自觉严肃了几分。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离开,但他心里却是清楚明白,有一天终将会离开。
并不是说这里不好,更不是不喜欢这里,可就是知道会离开。
他渴望有更广阔的天地,渴望有更大的作为,渴望能在有限的人生里见识更多更多……心底的这股渴望有多灼热,午夜梦醒时的迷茫就有多强烈。
他不知道一切什么时候能变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跨出这样的困境,但也抑制不住心底的渴望。
包惜惜懂了他的意思,如果能给的希望是短暂的,那还不如不要给。
是她草率了,没有思虑周全。
她同时也懂沈子清说的迟早有天要离开的意思。他用的是‘要’而非‘会’。
一字不同,差之甚远。‘要’是绝对的主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沈子清是需要那广阔天地才能容纳的了他壮大抱负的人。
想到这些,心有些不平静了。
她忙说别的话题:“说到谢老师,感觉好久没见到她了。”
因为有了上面那番短暂的讨论,两人再提到谢老师,心里对她愈发敬重。
不管她是出于什么原因避世在这个小岛,也许最初当老师于她而言不过是为了户口,但坚持了二十年,若说没有半点热爱,他们是不信的。
也不不免会感慨,人真是复杂的生物。
譬如谢老师,几杯酒下肚后的她脆弱且多愁善感,会喋喋不休感怀往事。清醒时却又是温和且疏远的,似乎永远不会对你失去耐心,却又让人明显感受到那淡淡的距离感。
如此的矛盾,却又不违和。
也许真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