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40-47(第7/9页)
欠后,辛弃疾抬手打出暗号,身后的箭矢便如雨点一般飞向了金军营帐。
在刷刷的箭羽声中,辛弃疾抬臂蓄力挥动马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在了最前方。
“有敌军冲进来了!”
瞌睡被吓得一干二净,守卫的金兵话才喊出半句,就被毫不留情地一剑封喉,剩下半句堪堪卡在喉咙里。
五十骑兵犹如天神飞渡,在金人还未回过神时便挺进营帐一大节,刀光剑影间只见来者招式狠厉招招毙命,让刚从酣睡中醒来的金军一时慌了神,连忙四处逃窜着寻找武器。
再看为首之人,早已提刀闯入了正在轻歌曼舞的营帐,锋利的刀刃往案上一拍,酒水四溅、瓜果滚落,木案应声断裂。
喝的醉醺醺的张安国差点以为是阎罗王要来勾自己的魂,待看清那提刀之人面孔,霎时心如死灰,完蛋了,这人可不就是来勾自己魂的铁面阎罗!
辛弃疾不与张安国废话,直接掏出绳索将人绑了,像平日里提死猪一般轻巧将之甩上马背,而后下达号令,带着伤损颇少的部下,又像一阵风似地打马离开了敌军大营。
第46章 辛弃疾(三)
南宋临安,朝堂之上,赵构看了眼被五花大绑出气多进气少的张安国,又看了眼腰背直挺面沉如水的辛弃疾,再次不可置信地确认了一遍:“你带了多少人?”
辛弃疾答:“五十。”
赵构沉默半晌,又再次问道:“五十人入金军营帐?你不仅活着回来了,还抓了叛军首领?”
辛弃疾点头,显然面前这个君主是不太懂军事的样子,略加思索,辛弃疾补充:“是带了五十精锐,放到战场上皆可以以一敌百的那种精锐。”
即便辛弃疾如此解释,赵构内心还是大惊:那可是有五万金兵驻扎的大营啊!带了区区五十人就敢生闯,他一时不知道该赞眼前这青年人英勇无畏还是叹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123:怂构,被你辛爷爷惊呆了吧,要我说你就把皇位让出来吧,让给有能力的人来做!】
【丐帮帮主:收起你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吧完颜构,简直没眼看!】
【喵呜:楼上实话说,这种世面我也没见过】
明意的声音此刻在天幕上响起:【“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后来曾写过一首《鹧鸪天》来描写当年的战场盛况,“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两句写的就是自己带兵对着敌军万箭齐发时的壮观景象,但辛弃疾此时年少气盛,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戎马生涯也就止步于此了,这次夜袭敌军营帐也变成了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
天幕外,听到这个消息的朝臣们又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他们还以为辛弃疾还朝,接下来便是重整旗鼓,带着大宋兵马杀回去光复盛世,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武学奇才也未能救得了大宋可悲!可叹!
天幕上,辛弃疾押回了叛军张安国,按照原本和宋高宗的商定,应当由他领一批军队与朝中有识之士共同筹谋抗金大计。
但北归的辛弃疾从小学的是侠义正道,并不懂南宋朝廷的弯弯绕绕,也不懂宋高宗赵构那养鱼都不够的度量。
自南宋创建以来,不乏有北地的臣子陆续回归,辛弃疾原先不知道的是,这些北归的臣子们清一色地被朝中的士大夫们排挤,私下里被编排曾经侍奉二主,并不会被同僚真心接待。
即便是刚刚打了一场震惊四座的漂亮仗,辛弃疾也没有逃脱“北归客”被冷落排挤的命运。虽然不理解,但辛弃疾一开始并不当做一回事,他的目标是收复故土击退金朝,梦想着有朝一日待江山一统后便与冲锋陷阵的弟兄们一道回到老家饮酒舞剑快意人生,他并无心于朝堂仕宦生活,自然不在意这些朝臣对自己的冷待。
但令辛弃疾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本还对抗金事业表示支持的宋高宗却好像一夜之间换了一副脸色。当他以为自己下一步会被任命杀回北方时,赵构轻飘飘地封了他一个江阴签判的小官,绝口不提原先的抗金大计。
辛弃疾像是被当头泼了盆冷水,一时间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
辛弃疾不懂,天幕外的这帮官场老油条可是心里跟明镜似的。赵家的江山是怎么来的众人心里都有数,自本朝创立以来,每一个手中掌握兵权的武将都无一幸免受君主忌惮,那天幕上的辛弃疾少年英武,在义军当中威望颇高,赵构在南宋皇位坐的本就不稳,怎会安心容下这样一匹猛虎?
【赵构忌惮武将比起他的祖宗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何况这个时候朝中乃主和派占上风,赵构本人也倾向于议和,所以即便知道辛弃疾在领兵打仗方面才华过人,赵构还是封了他个毫无职权的小官将人远远地冷落在一旁。】
天幕上,赴江阴任职的青年辛弃疾虽然觉得憋屈,但还是忍了忍咽下了这口气。思来想去,南宋的朝廷有自己的一套处事规则,既然风气如此,辛弃疾决定要顺应这种规则,等到自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再重整旗鼓施展抱负。
南宋人重视词赋,他又不是不会写?辛弃疾提笔,以词为投名状,接连写下多首出色的词呈给自己的上司们。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青山想要同高雅的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朝着您的方向赶来。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然而烟雾笼罩,它们始终不能到达您的跟前。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上司叶衡升任宰相的时候为他作的,词的上阙将叶衡赞为高人,而自己是青山中的一座。青山始终来不到高人面前,恰如自己这么多年始终无处施展抱负,一句“望来终不来”,多少殷切报国的志向、多少无奈心酸尽藏于其中。】
天幕外苏辙最先出声:“这句‘青山欲共高人语’用的是家兄的典故,当年兄长在越州,有‘青山偃蹇如高人’的字句留下。”
沧海桑田不过弹指一瞬,到了辛弃疾的时代,昔日名动京华的苏子瞻恐怕早就成一抔黄土了,但其诗文却依旧能供后人借鉴抒怀,这是一种幸福,亦是对人不能长生最大的慰藉。
苏轼本人亦是受到触动,毫不吝啬对后辈的夸奖:“这位姓辛的小子不仅武艺过人,在文采上也非同一般!”
【就在辛弃疾任江阴签判的时候,宋高宗赵构退了位,坊间传闻当年金兵入侵赵构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于是宋朝的皇位在历经了十次变迁后,终于又回到了赵匡胤的后人手里。此次继位的宋孝宗赵昚就是赵匡胤的第七世孙。赵昚即位第二个月便召回了主战派的老臣,并且下诏为岳飞平反,积极备战准备北伐。】
高太后:我赵家到底是怎么生出这么个玩意儿的这么不禁吓?
一旁的大臣们抹了抹额上的细汗,噤声不言,思索着现在全天下都知道赵家皇帝被敌军吓得不举了,以后可怎么去挽回皇室的威严和颜面?
【赵昚总体来说还是个有抱负的君主,从他执政初期大肆任用主战派官员、重视提拔武将可以看出一开始他还是有抗金的理想的,只是他即位初便急匆匆地召回老将张浚商讨北伐,军事上过于仓促,宋朝的将领到了战场上还在争权闹不和,隆兴北伐不出所料以失败收场。】
天幕上,北伐准备之初,辛弃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