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30-40(第3/14页)

红颜如昨,经常与他一起挑灯共读,少年夫妻,一路和他从蜀中山间走到汴京的显赫地。

    可不久后,便只剩下了一具冰冷的棺木,任他扶着回到眉州归葬。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当夫妻阴阳相隔十年后,他写下了这首悼亡诗。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压抑思念了,可当年相濡以沫的时光,又怎是那么容易忘怀的?曾经的回忆一旦被勾起,便像洪水猛兽般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压抑了十余载的感情倾泻而出,连当事人都恍惚,原来,自己从未忘记。

    仕途波折,有多少次他想要去妻子的坟前诉说一下内心的苦楚,但却和那座孤零零的坟墓相隔千里。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等到二人在梦里相见,她依旧青春正好,而他却两鬓斑白。他自惭形秽,想必这副样子妻子一定不认得自己了,可抬头去看时,却见坐在窗边的妻子早已眼含热泪。原来当思念积攒到了一定的深度,再次重逢时,所有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此情此景,夫妻在梦中对望,已经不需要多余的言语。

    【这首诗是苏轼当初在密州时留下的。想必时隔十年,能够在梦里见到妻子,他一定有再次重逢的喜悦,有这么多年仕途不顺的委屈,也许还有曾经让妻子跟着自己奔波的愧疚,但千百种情绪都抵不过无法诉说的思念,只能祈求这个梦再长一点,让他晚些醒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他猜想,眉州埋骨地松树茂密,月光凄凉,妻子也一定在为这种天人永隔柔肠寸断。

    天幕外,当读到这首动情的悼亡诗时,无数对平凡的夫妻都为之叹惋。

    王弗本人心神大恸,也是不住地以手帕拭泪。

    青年苏轼捏紧了王弗的手,眼底湿润:“阿弗,此生定不重蹈天人永隔之悲!”

    /

    接下来的梦确实如走马观花,苏轼看到自己在杭州的湖边放生,喝醉后索性在船上一醉不起。

    登上密州超然台,心胸开阔,高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乌台诗案,狼狈如犬,朝廷为他的生死吵个不休

    黄州东坡山路崎岖,他拄拐高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有声名赫赫的得意,也有登高跌重时的凄惨,朋友来了又走,不变的,只有他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始终未被官场玷污的正气。

    梦的最后,居然是惠州和儋州的老百姓来给他送行:“苏先生好走,此行定能得到成仙。”

    苏轼微笑摆手:“我不成仙,我做个凡夫俗子,就十分自在满足。”

    /

    世事一场大梦。

    原来自己的一生这般精彩离奇。

    病榻上的苏轼睁开了眼,看向在一旁偷偷抹眼泪的三个儿子:“我这一生,无悲无喜,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应当不会坠入地狱的。如今我没有遗憾没有怨恨,这么走就很满足了,你们不要哭,让我静悄悄地走。”

    说完这句,天幕上的苏东坡陷入了永远的沉睡。

    第33章 靖康耻(一)

    天幕上,急匆匆准备从许昌赶至常州的苏辙还未出发便接到了兄长的噩耗。一同前来的,还有那句交代他写墓志铭的遗书,苏辙接过遗书的手都在颤抖,不禁放声痛哭:“我怎么忍心给我兄长写墓志铭!”

    苏迈和苏过按照父亲的遗愿一路扶棺行至河南郏县,苏辙主持将苏轼和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一同葬在了此处。举目四望,周围皆是一望无垠的农田,千畦细浪舞晴空,是苏轼生前最喜欢的田园之景。

    苏辙含泪为哥哥写下了墓志铭,又在其中动情地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我小时候一直跟在你的身后,跟随你学习这人间的道理。你既像兄长一样抚养我,又像老师一样教导我。

    更深露重,烛火如豆。许昌苏宅,苏辙独自在书房枯坐,面前是整理了一半的兄长书稿。时至今日,他才猛然发现,当初兄长在儋州时曾乐呵呵地写信邀请他一起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诗,可他当初公务繁忙,便将这件事抛之脑后,如今在整理书信的过程中突然想起,泣而和之,只余无限后悔。

    亦师亦友、亦兄亦父,从此以后,北宋再无苏家兄弟你来我往的喝诗。

    但没关系,他如今也已是风烛残年,终有一日,他也会在兄长的墓穴旁安眠。彼时,兄弟俩在九泉之下日日为伴,泼墨挥毫间,定将这千古诗文挨个议论点评。

    天幕外,苏家人父子三人皆面有哀色。神奇的是,看到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他们不曾落泪,看到苏轼贬谪儋州九死一生他们不曾伤感,但在天幕上出现家人至亲不得已的分别时,总能触动他们心中最柔软的所在。

    【如今的苏坟,位于河南平顶山附近,苏轼苏辙二兄弟葬于此后,后人又在这里立了苏洵的衣冠冢,是以称为“三苏坟”,现在变成了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幕给了如今的三苏坟特写,雕梁画栋、彩檐高翎,现代人用他们的技术无形中表达了对三苏的敬仰。

    北宋,看到天幕的所有人倒吸了一口气:“这气派,赶得上皇家别院了吧。”

    “官家,这于制不合!”一名眼热的臣子跑出来叫嚣道。

    一向好脾气的宋仁宗此刻真想给这不长眼的来一脚,身边的韩琦察言观色,开口道:“你没听说这是后世之人造的,那时候大宋都亡了,谁管你制不制?”

    宋仁宗更气了,他怎么觉得韩琦在阴阳怪气拐着弯儿骂赵家。

    天幕上的明意此时突然将话题一转:【既然提到坟了,北宋的皇陵其实离这里也不远,麻烦导播师傅切一下镜头,给大家看看北宋的七帝八陵。】

    天幕上,一些长满草的的小土堆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里。石像支离破碎,偶尔还能看到几个农民大喇喇地靠在上面歇歇脚。

    北宋臣民:嗯从外观上来,比三苏坟差的那可不是一星半点。

    宋仁宗抱着不耻下问的态度看向欧阳修:“什么情况下,百姓会推崇一个臣子超过当世的君主?”

    欧阳修知无不言:“自然是百姓们打心里爱戴那个臣子,又打心里厌恶那个君主的时候。”

    宋仁宗讪讪地闭上了嘴。

    【北宋皇陵的选址,也是结合了此处地势和风水五行学说的,只不过主播严重怀疑当初赵家皇帝应该是被看风水的给骗了,不然也不至于衰到这个地步。当年靖康之难,金人南下一把火就把北宋皇陵给烧了,而且实行小墓开顶,大墓挖洞的方法,皇陵里面的金银珠宝自然是被洗劫一空。】

    天幕外的营帐里传来一阵惊呼:“官家!官家息怒啊官家!”

    臣子们蜂拥而上,将晕了一半的赵匡胤扶住,只见这位一生戎马的皇帝面色苍白,颤抖着手指着天幕上破败的皇陵说道:“朕的父亲朕的父亲现在就埋在那里面!”

    赵普心道:您这不是糊涂了嘛,传说中的金人挖墓掘洞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