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不要过来啊: 2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主公你不要过来啊》 23-30(第6/25页)

官吏,自然不能接受雍国官府的供给。 “

    桑丘看的啧啧称奇。

    他倒是听说了,白先生带来的这个“学生”在雍国官府的作为。他是被白未晞派下去记录官吏行为的,白未晞要求他将自己看到的官吏的行为全都记下来,用来判断现任的官吏能否继续使用。

    消息传出,四方的官吏哪个不敬陈纠三分?他们给陈纠安排了最好的住处,有的甚至还送了孝敬银子,结果陈纠不但什么都没接受,甚至连官府为他准备的住处都没去,而是自费住在各地的小客栈里。

    而哪个地方的哪个官员对他这位“使者”都做了哪些孝敬,都被陈纠一五一十地记在了本子上,让无数官吏暗戳戳骂这人就是块硬石头。

    但陈纠来不只是给白未晞送这份《司州官吏观察报告》的,他来找白未晞,是因为另一件事: “先生,学生回程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流民都在赶往长安,学生询问他们是来做什么的,他们说,他们是来感谢先生的。”

    白未晞一愣: “感谢我?”

    陈纠点头: “对,为了感谢先生在这次赈灾中为黔首们尽心尽力。”

    白未晞不由皱起了眉: “对外不是说都是主公的功劳吗?”

    现在的通信并不发达,隔着郡县,谁知道长安城当家做主的人究竟是谁?现在很多偏远的地区甚至连司州换了主人都不知道。

    白未晞和崇云考在对外宣扬时都很注意维持游溯作为“雍王”的名头,愿意将所有的功劳都记在游溯的身上,哪怕这货实际上只不过是垂拱而治,一天到晚啥事都不操心。

    但能垂拱而治,放心地将权力全部下放,也确实称得上是“圣王”了。

    而对于这件事,桑丘给出了答案: “是主公让的。主公说了,赈灾一事都是白先生和国相处理的,让司州豪右出粮的主意更是白先生出的,所以在此事上白先生当居首功,国相次之。”

    白未晞: “……”

    白未晞语塞: “这件事国相知道吗?”

    知道还由着游溯胡闹?

    桑丘点头: “知道。国相说,主公说得对。在赈灾一事上,白先生出了很多主意,时时劳神夙夜在公,若非白先生,赈灾一事绝不可能处理得这么快,故而白先生当居首功。”

    因为崇云考就没处理过赈灾,毕竟凉州地处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之外,土地本就不适合种植粮食只适合放牧,再加上现在又不是小冰河时期,以至于崇云考执政雍国快二十年,这还是第一次搞赈灾。

    第一次接手这种事,崇云考自己也一脸懵逼,很多事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

    “这件事与其说是老臣在处理,不如说都是白先生在把关。”

    这是崇云考的原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桑丘也在场。更何况,桑丘也是亲眼看到白未晞对于赈灾一事是怎样的上心,西阁的灯火夜夜点到夜半,桑丘和整个雍国的人都看在眼中。

    白未晞叹了一声: “就算主公不愿居功,也没有将所有功劳都推到臣子身上的道理。”

    桑丘却道: “白先生还是多虑了,主公才不是那些嫉贤妒能的君王。主公心胸宏大,礼贤下士,才不会昧下臣子的功劳。”

    白未晞顿了顿。好一会儿,他才笑道: “左丞说得对,是白某狭隘了。”

    游溯果然有两把刷子,白未晞忍不住想,怪不得后期发育完全上了六神装的游溯能走一路定一路,凡游雍大军所过之处,不但百姓皆是箪壶携浆以相迎,就连各路官吏都争相投效,甚至出了著名的《束薪千里投雍王》。

    毕竟现在就连他都开始觉得,游溯当真是一个好老板。

    甩开这些杂乱的想法,白未晞开始去想,如果不能阻止黔首自发到长安来,那么怎么处理这件事,才能得到利益的最大化。

    于是白未晞去找了游溯。

    白未晞问: “对于黔首自发入长安这件事,主公有什么想法吗?”

    游溯正在书房里看兵书,见到白未晞来便立刻将兵书放好,端坐在主位上,一副十分尊敬的姿态。

    听到白未晞是为这件事来的,游溯无所谓地说: “先生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太傅这样的无所谓,白未晞都忍不住怀疑游溯这人是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不懂朝政的傻大个。

    但在历史上能终结近百年乱世的人,怎么看也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糊涂鬼。

    那就是真的心大到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了

    白未晞叹了口气: “主公,来长安的黔首有几千人。”

    言外之意是——你知道的,这是多大的政/治资本。这场秀做好了,对游溯的加成可能比成功赈灾还要大。

    然而游溯却依旧是一副毫不在意的表情: “他们是来感谢先生的,先生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白未晞却摇头: “不,他们感谢不是臣。”

    白未晞抬头,清淡的目光落到游溯的身上: “他们是来感谢主公的。”

    “感谢孤?”游溯一愣,随即笑道, “桑丘没有和先生说吗?孤已经昭告世人,这场赈灾是由先生和仲父一起主持的。”

    白未晞: “但是主公在宣传的时候,却隐去了国相的名字。”

    游溯的手顿了一下,才说道: “这是仲父要求的。”

    白未晞反问: “那主公便应该知道,仲父为何拒绝在民间扬名。”

    游溯不言。

    白未晞替他说: “因为国相明白,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国相愿意将扬名的机会都送给主公。那主公也应该明白,臣也是这么想的。”

    好一会儿,游溯才说: “先生应该知道,孤不是那种人。”

    这话说的甚至带着几分委屈,像是在控诉白未晞竟然把他和那些生怕被臣子抢了风头的诸侯相比。

    白未晞: “……”

    白未晞竟然觉得游溯此时像极了撒娇时候的二狗。

    可怕。

    将这个可怕的想法驱逐出脑海,白未晞才说道: “主公应该听过徙木立信的故事。”

    游溯不知道白未晞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提起这个故事,但他还是点头: “自然听过。”

    毕竟这个故事实在是太有名了。

    当年卫人公孙鞅入秦,以法家霸道说服秦孝公,秦孝公决意变法。而公孙鞅主持大局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当时秦国的国都栎阳集市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承诺若有人将这根木杆运送至集市北门,便赏五十金。

    一开始,黔首都不信有这样的好事,但有一个人真的将木杆徙木于北门,公孙鞅立刻给了这个人五十金。

    从此,黔首便知,现在的秦国政/府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过去由于秦国政/府朝令夕改而造成的人心不附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老秦人人人信赖的政/府。

    秦因此而兴。

    白未晞说道: “主公,我们现在在做的事,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