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佛系重来2: 127. 青云路(22) 求收藏~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快穿之佛系重来2》 127. 青云路(22) 求收藏~(第1/2页)

    所以赵王一问至此,清音面上神情都柔和了许多。

    裴玉娘嫁入卢国公府绝对算得上是高嫁,但她给她准备的嫁妆和底气,让她嫁入哪一家都不用担心。

    清音都给她打算好了。

    而且她之所以建议裴玉娘选卢国公府,也有其他用意。

    除了卢国公嫡次子品貌上乘,人配得上裴玉娘外,卢国公府也能护得住裴玉娘。

    哪怕将来她不在了,也不用担心。

    当然这都是后话。目前来说,卢国公府确实是最好的选择,裴玉娘本人和林氏也都极为满意,这才是最重要的。

    “多谢殿下关心,家姐婚事已经定下,卢本之不错。”

    赵王见她面有喜色,也很欣慰,卢国公虽是出了名的两不沾,但实力不容小觑,是名副其实的天子近臣之一。

    他与裴清做了亲家,至少在他的事上,不会靠向其他几个兄弟就成。

    “那就好,若不是怕不方便,本王还想去讨一杯喜酒喝。”赵王心情愉悦,不由调侃道。

    清音笑笑,含糊了一句,“以后说不定会有这个机会。”

    赵王心中一动,还不及问出什么,又听清音道:“殿下接下来应该会被安排回京营,京营是殿下的大本营,还望殿下守好了。”

    她点到即止,再多便不再提了。

    ……

    可惜的是,裴玉娘的婚期提前至六月了,是卢国公夫人和林氏共同议定的,除了裴玉娘本人有过短暂的慌乱外,清音也没有意见。

    她拿着那个婚期亲自给算了算,确实是个好日子,比八月更合适,便没有出声反对。

    只是为了给卢本之增加些难度,清音暗搓搓叫人在训练时,多摔打了他几次。

    另外在迎亲时,增加了几道关卡,专为|为难他。

    最近卢本之是苦不堪言,敢怒不敢言,就想等着成婚后向裴玉娘这个娘子告状。

    清音得知,只冷笑着回了两个字:“呵呵。”

    ……

    裴玉娘出嫁后,日子过得舒不舒心,从脸上就能看得出来,直至知道她有了身孕,林氏对她便再没了担忧。

    卢国公府那样的人家,生儿生女都好,她并不如何担心。

    长女出嫁后,林氏在清音的劝慰下,时常会去城外的庄子上小住散心。

    庄院里小桥流水,花园湖泊,另还有温泉,一年四季都适宜,林氏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清音见她喜欢,便让她在那多住一段时日,不用操心府里,等她去接。

    言下之意,她不去接,林氏最好先不要回来。

    林氏听她话里别有深意,便顺着她的意思,没着急回京。

    九月底,北军异动。朝臣荐赵王前往关城坐镇,永靖帝允之。

    十月中旬,闹得沸沸扬扬的立储风波终于进入了尾声。

    在大半朝臣推举韩王为储君时,永靖帝不满,而在另一小半朝臣推举梁王时,永靖帝沉默了。

    此举似是引燃战火的引子一般,整个朝堂瞬时哗然。

    永靖帝视而不见,他这般态度就像是坐实了想要立梁王为储君的意图一般,除了梁王一系,其他人全都不服!

    梁王何德何能?他上面的两个出身尊贵的兄长,韩王和赵王哪个不比他强出百倍?难道只因为他得圣宠吗?

    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

    韩王一系的人全都不服不甘,李皋当着所有人的面并未表态,他想去见李贵妃一面,想问问她,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可是不行。这事一出,所有人的动作都不能过大了,更何况是进宫去见后妃。

    时机太敏感了。

    若按李皋自己的意思,自然是想直接动手的。

    但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韩王虽不会阻止,但若他真这么做了,待到韩王继位后,李家就完了。

    可是真的不甘心啊!李皋觉得|得先说服李贵妃才行,有李贵妃在中间斡旋,事情想必会简单上许多。

    其实还有一个让李皋比较犹豫的原因,他也说不清楚,一方面觉得陛下要立梁王为储君,这一决定很突兀。

    一方面又担心动手之后,会被赵王摘桃子。

    毕竟赵王现如今不在京城,他手下又有兵……不可不防。

    但那个位置是真诱|人啊,光是想想,他都觉得热血沸腾。

    时至今日,叫他什么都不做,是绝无可能的。

    韩王身后,或许说是他身后,站着七成以上世家,这些世家的能量汹涌而庞大。

    退无可退。

    只要他们肯支持,再加上这些年收买的禁军,届时里应外合,逼宫下诏,韩王一定能够顺利继位。

    李皋到底没忍住给宫中传信,要见李贵妃。

    等了大半天,被李贵妃派人来拒绝了,来人还带来了李贵妃的手书一封。

    李皋看后大喜,当晚就逐个见了各大世家在京的当家人,还有韩王一系的主要人物。

    商定计策,定下起事要点。

    成事在即,却不知为何,他心中总有些慌乱,隐隐的有些不详之感。

    不过这种感觉很快就被他甩开了,此事可成不可败,李家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他再次将所有都事在脑中过了一遍,李家与世家在京城,以及京城附近的私兵,差不多有五万人马,再加上禁军至少有六成是他们的人。

    虽无法将手伸入京营中去,但北军已经尽在掌握,可在城外牵制住京营大军,如此的话,他们逼宫会更顺利些。

    至于战力强大的金吾卫,区区一万人,应不在话下。

    李皋想了好几遍,查漏补缺,直到夜半时分,他才伸手扶额,泛出些睡意。

    只是因为白天的事太过兴奋,他一时无法安枕。

    与他一样睡不着的还有很多人,兴庆宫的灯火还是亮着的,内侍不敢上前提醒,永靖帝最近一段时间,常常要过了子夜才会休息。

    又过了一盏茶功夫,永靖帝挥挥手,令人都退了出去,这时有一个看不清面容的黑衣人从暗处飘出来。

    “陛下,属下已经将信亲手交给了赵王。”

    永靖帝微微点头,吩咐道:“派人将宗正、少府令、中书令、卢国公传来,不要声张。”

    “遵旨。”话音一落,黑衣人便消失在了黑暗中,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宗正、少府令、中书令、卢国公四人来得够快。这四人中,年纪最小的也有五十多岁了。

    兴庆宫中,除了永靖帝身边的心腹大太监孙长福外,其他闲杂人等一个未见。

    正殿内,由中令书执笔,永靖帝口述,开始书写传位诏书。

    直到从永靖帝口中,说出“立皇三子赵王为储君”时,四个老家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