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佛系重来2: 123. 青云路(18) 求收藏~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快穿之佛系重来2》 123. 青云路(18) 求收藏~(第1/2页)

    “林家是一年不如一年,你那几个表兄弟也没个成材的,不止帮不了你,可能还会拖累你,不必理会他们。”

    “要是爹娘怪我,那就等我以后到了地下,亲自去给他们个交待。”

    林氏的话让清音觉得心疼。

    她边听边点头,“母亲别担心,这几年对舅舅家,我也有关注……”

    “如您所说,林家表兄弟都不太成器,但人并不算无可救药,舅舅舅母且不提,对几个表兄弟,我会让人多看着点。”

    “清儿,你很不必如此费心……”林氏很意外清音竟早就关注林家了。

    其实清音也不是要拉拔林家,林家子弟不算好,却也没那么差,她这般也是为安林氏的心。

    再怎么样,林家也是林氏的娘家,若真有事,到头来她还能真袖手旁观不成?

    她能,恐怕林氏不能。

    怎么都是她的事,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减少点麻烦,林家只要安安稳稳的保持现状就行了。

    再多的,她也不会给。

    ……

    会试之后还有最后一大关,殿试。

    殿试是在月中旬,离殿试没多长时间了,得中贡士的喜悦渐渐散去,得全力备战殿试了。

    殿试不会再淘汰人,但殿试成绩将决定以后几十年的为官之路是否顺畅,能否功成名就。

    殿试是科举的最后一轮厮杀。

    科举之途,成败在此一举。

    至于官场,那就是另一条路了。

    裴宅再次闭门谢客,重新安静下来。

    殿试是在皇宫大殿内进行。

    这不是清音第一次进“皇宫”这种地方,但每一个世界的皇宫都大有不同倒是真的。

    大齐的皇宫占地面积极广极大,相较于从前所见皇宫的金碧辉煌,建造华丽,大齐皇宫更显巍峨雄奇,气势上更胜一重。

    殿试这日是个好天气,因要面圣,贡士们都到的很早,五百余人看起来还是很多的。

    好在殿试场地太和殿的宫殿足够大,不用担心会容纳不了这么多人。

    本场殿试仍是由礼部主持,除了诸考官之外,期间皇帝也会亲至监考,时间不定。

    若能在这一场考试中被皇帝注意到,且考卷成绩不拖后腿的话,肯定能在皇帝跟前挂上号。

    但若没有十足把握,宁可还是不出这个风头。

    到了殿试这一关,求的终归是一个稳字,这也是最稳妥的方式。

    只是今年会试有些特殊,录取了五百多人,想要在这五百多人中出彩,确实不甚容易。

    殿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殿试是不会落榜不错,但除了一甲、二甲外,还有甲。

    甲就是同进士,落到同进士中去,一步不及,以后步步不及。

    没有人走到这一步还想进到甲之中去,无论如何,都要最后一搏。

    清音本以为之前几场考试弄出那么多例外,这次殿试会更甚,却没有想到,这次殿试的策问题竟算不得多出彩。

    以她敏锐的听觉,在见到题目的那一刻,起码有一大半的考生呼吸都放缓了下来。

    看来大家都在庆幸啊。

    清音看着策问题目,边磨墨边揣度永靖帝的真正用意。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原句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话主要是想强调百姓富足和国家富强之间的相互关联。

    百姓富足程度,决定了国家富强程度。

    这话十分中肯。若这道试题果然是永靖帝的意思,那她还是低估对方了。

    她动作从容,提笔写道:“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

    殿试就只考这一篇策问。

    字数要求至少两千字,时间是个时辰。

    对清音来说,时间有些过于充足了。

    她先在草稿上写了一遍,略微修正了一些语句,这才往考卷上誊写。

    写到半截时,就感觉身后站了个人,不用猜也知道是谁。

    她手中的笔连停顿一下都不曾有过,只按照自己原先的节奏书写,很快身后站着的人就离开了。

    清音倒是想提前交卷,但这种场合下,皇帝还在,明显不是交卷的好时机。

    这般一等,直到考试时间过去两个多时辰,才瞥见坐回龙椅上的永靖帝起身离开,一刻钟后都没再回来,有人同她一样,提前交了卷,她这才跟着那人后面交卷离开宫殿。

    出了太和殿,就见好几人匆匆找内侍带路,她就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回事了。

    估计是憋|尿了。

    清音笑笑,脚下不停,很快就被送出了宫。

    她走得早,不知后面还有不少后续。考完试真的就像是完成了一项任务般,总算是不用叫家里人跟着提心了。

    她也能轻松些。

    清音还没歇两日,就收到赵王那边传来的消息,想约见一面。

    清音摩挲着指尖。

    赵王年前就从武阳关被传召回来了,与东夷的战事打打停停,东夷人这次损伤极为惨重,一时半会还真起不来。

    听说永靖帝本是想派梁王过去接替赵王的,但是叫朝臣们一致发力给拦下了。

    现成的桃子叫梁王去摘,别说赵王一系的人不肯干,韩王一系的也绝不同意。

    凭什么啊,要去也是叫韩王过去。

    要不然,都别去!

    几方争执不下,这事就这么搁浅到现在。

    不过因着这事,梁王却再一次的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

    连郑贤妃在后宫也受了好几场排挤。

    前几年,梁王虽受宠,但多是些无妨大雅片面性的东西,比如永靖帝常夸他是诸皇子之中最为乖巧懂事的那个,每每赏赐给他的东西,都要比赵王和韩王多,诸如此类。

    梁王得宠,实际也只是相对而言。

    他本人其实存在感并无多强,郑贤妃在后宫里也十分低调。

    相较于李贵妃和杨淑妃,郑贤妃家世算是差一些的,她是属于典型的母凭子贵。

    这样低调到没多少存在感的母子,即使是因梁王更受皇帝看重,也没有多少人有多看重他们母子。

    其实这本身就有些奇怪,既得皇帝看重,还能低调到不引人注目,委实是不简单。

    尤其是这次梁王冒头又被提及,众人这才恍然发现,梁王不知从何时起,身后也聚集了一帮拥趸。

    从前皆是小看于他了!

    至此,梁王正式下场。

    赵王回来与清音联系过几次,面却是一次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