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阶上: 第 90 章【正文完结】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琉璃阶上》 第 90 章【正文完结】(第2/3页)

是这大邺江山,都要被她弄垮喽。”

    果真是个大得不能再大的大事,太后听完人都麻了,颤声说:“这妖精,留不得……万万留不得了。”

    古来祸乱朝纲的女人还少吗,她不光要皇帝的命,还要断送这大邺江山,自己就算再同情许家满门,也绝不能姑息了。

    想法子,直接把人除掉吧,太后道:“给金禧送包药过去,趁人不备下进饭食里,一了百了。”

    不芣眨巴着眼儿说:“您要是这么做了,恐怕会伤万岁爷的心。为个女人,弄得母子之间势不两立,岂不让宫里那些娘娘看笑话?”

    太后发了愁,“杀又杀不得,那该怎么办?”

    不芣脸上露出了奸诈的神情,回头望了望,见外头没人,才小声道:“老祖宗,奴婢有个法子,既能除掉这心腹大患,又能叫万岁爷不和您置气。”

    楚嬷嬷见他说说停停,急道:“别卖关子了,赶紧一口气说完吧。”

    不芣说是,“老祖宗,与其下砒霜,不如让金禧往饭食里下麻沸散,先把人弄得昏睡过去,再点一把火,把她烧死在里头。”

    楚嬷嬷吓了一跳,“这是什么馊主意,又下药又放火,还不如直接毒死。”

    “直接毒死了,万岁爷恨老祖宗,可要是用我的法子,万岁爷只当是她自己不想活,恨不到老祖宗身上来。”不芣娓娓说着,极有成算的模样,“延春阁里还有个杨稳呢,一气儿死了,逃不过杨稳的眼睛。想辙把杨稳支开,她用了药就睡觉,天塌下来也不知道。老祖宗一定在想,都是一样下药,不下砒霜下麻沸散,横是多此一举,其实您没明白里头巧宗儿。事儿要闹大,万岁爷才好有退路。先毒死后放火,鼻子眼儿里干干净净,仵作一验就明白了。可要是活活烧死呛死,口鼻里头都是黑灰,万岁爷还能疑心谁?“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代价委实太大了。楚嬷嬷瞧了瞧太后,“好好的花园,烧了多可惜!”

    太后心里却打定了主意,要是毁一个花园就能清君侧,那也是不赔本儿的买卖,做得!

    所以就照着不芣的主意办吧,寒食节就在后儿,皇帝既然已经知道藩王谋反的计划,想必顾得前头顾不得后头。

    于是计划顺利实行,一点儿没出纰漏。杨稳果真被支开了,许是春也把药喝下去了。延春阁烧起来了,火烧得那么旺,冲天的火焰把咸福宫的窗户纸都照红了。

    太后僵坐在圈椅里,心一直高悬着,放不下来。

    终于等到不芣回来,他进门行了礼说:“回老祖宗,事儿没成,也成了。”

    楚嬷嬷啐他,“说明白喽,哪儿学的打哑谜!”

    不芣挨了骂,缩脖儿道:“许姑娘没死,被杨稳和车轱辘救出来了。不过万岁爷误会她轻生,知道留她不住,已经发了话,让杨稳带她走了。”

    太后撑起了身子,“这会儿出宫了?”

    不芣说是,“奴婢瞧准了他们出宫,才回来报信儿的。不过万岁爷很伤心模样,闷着头回了养心殿,先前还要冲火场救人,得亏被章总管和康掌事拦下了。”

    太后听罢,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好……很好,出宫了就好。我也不想造杀业,只想让她离皇帝远些儿罢了。花园没了还能重建,皇帝要是没了,这大邺江山就保不住了。”说罢沉寂下来,好半晌才对楚嬷嬷道,“过两天,等皇帝心绪平稳些了,预备几道好菜,把他请过来一块儿用膳吧。我们母子这些年乌眼鸡似的,没有好好说上几句话,经历了一些事儿,才知道两下里平安有多重要。”

    楚嬷嬷应了,又犹豫问出口:“万岁爷这会儿答应放人走,过程子会不会又改主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她就算离开京城,只要万岁爷想找她,还有找不着的道理?”

    太后却缓缓摇头,“他的心性,我最知道。痴迷的时候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但有朝一日明白了、清醒了,当断则断,不会有半分留恋的。这个儿子,虽自小不得我喜欢,但他那种狠辣果决的性子,说句实在话,像个做皇帝的人。我也是早有担忧,唯恐他处处强人一头,把他哥子压下去,后来……果然。如今我也想明白了,再恨又能怎么样,死了的人回不来了,不能再赔进去一个了。等事儿缓一缓,让人去慈宁宫布置布置,我搬到那儿去吧,总不好一直让他下不来台。藩王之乱平息后,他就是大邺朝顶天立地的皇帝,别叫史官在《邺书》上胡写,既然做了皇帝,一辈子就风风光光的吧。”

    ***

    做皇帝,自然是风光的。

    三王之乱平定后,剩下的藩王们老实多了,连府邸里有多少护院,都据实向朝廷回禀。姿态一低再低,想撤藩便找不到借口,皇帝原想借机把藩地都收归囊中的,但因藩王们让人无衅可寻,这个计划最后不得不暂且搁置了。

    因集权,大邺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局面。边关太平,无人扰攘,皇帝重用贤臣,朝政中兴,京城冠盖云集,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内阁大学士们叩请皇帝泰山封禅,毕竟天狩朝这样的成就,足以昭告天下了。

    皇帝却摇头,“朕所求,远不止于此。朕还要修运河、开海运、使稼穑不为税赋发愁,工匠不以淫巧糊口,商贾勤于生理,不以招摇撞骗敛财。贫富相睦,相安相乐,这才是朕心里的大同之道。”

    内阁众人听完,纷纷起身长揖,“人君至诚临下,何患治道不成。万岁威加四海,惠布八方,是庶民之福,臣工之福,更是大邺千秋万代之福。”

    皇帝笑了笑,倚着龙椅的扶手道:“朕要开创万世基业,仅凭朕一人,难以办成,还需诸位鼎力相助,君臣一心,排除万难才好。等到朕实现愿景的那一天,如果身子还强健,就厚着脸皮泰山封禅一回。朕也愿意敬告天地,呈禀先祖,朕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对得起慕容家的列祖列宗。”

    话说得客套,但也不全是客套话。他当政多年,谦虚纳谏,知人善任,恭俭爱民,连那些以谏言为己任的御史,对他也无可诟病。

    只有一桩,还是后宫的事儿。朝政处置得再好,后位悬空了两年,自打阎皇后病逝后,就再也没有册立过新皇后。

    御史跃跃欲试,“皇长子既然交给淑贵妃抚养,皇上何不抬举贵妃,也好让后宫有主,坤极大定。”

    皇帝说不必,“贵妃暂行抚养,等到了开蒙的年纪,自然要送到南三所,由大儒教授学问规矩。朕御门听政,只想听诸位臣僚商议国事,至于朕的私事,就不必拿到朝堂上来议论了。”

    几乎每一次都是这样告终,谁也不敢壮胆儿说一句天家无小事,私事就是国事。包括几位嘴毒的言官,起先还敢触一触逆鳞,但当你发现说得太多,会招来皇帝的浅笑,问你想不想纳妾。自诩为清流的言官们,就再也不敢多嘴了。

    毕竟皇帝的那段情史,几乎人尽皆知,见过山川壮美,怎么屈就于沟壑?所以最好就是绕开后宫,聊民生聊边防,聊一切与政务有关的话题。别等回家的时候,发现教坊司送了美人过来,家里又要鸡犬不宁——

    自家家务都处置不好,还有脸管皇帝的闲事?

    所以每次的奏对,都是大是大非酣畅淋漓,朝会过后臣僚们散了,皇帝站起身返回养心殿,但不知不觉地,又走进了永寿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