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番外1~3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番外1~3(第2/6页)

    《乡约》第六十六年?,宋朝最后?一位皇帝主动退位,将帝国仅存的十三州拱手相让,牺牲了自己的地位和特权,让境内的人民终于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和富足的生活。史?官们盛赞这位末帝的德行,虽然从当时的情况看来,如?果他坚持与《乡约》领地对抗,其臣民的不满情绪将会?日益加剧,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一自愿的决定也蕴含了政治考量。

    当然,帝制也并非一去不返。《乡约》实行一个世纪后?,东亚局势动荡不安,先后?有数位野心家试图在《乡约》框架内攫取过多权力,但大多被梁山集团中警惕的武术家所暗杀。十三世纪初,一个出身梁山集团的省份管理者试图背叛《乡约》,自立为帝,恢复往日帝国荣光。忠诚于《乡约》的百姓和梁山武装势力与他和追随者们进行了艰苦的战争,最终捍卫了人民的自治权利。

    直到中国航海家与欧洲和阿拉伯世界深入接触,社会?思潮泛滥,这个简单而?朴素的《乡约》制度才逐渐转型……

    ……——

    ※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在宋朝末年?及乡约时期的历史?中如?此重要,以至于需要单独一个章节来阐述。

    据考证,最初的梁山武装集团主要由有犯罪记录并具有与帝国军队进行暴力对抗经验的武术家组成。这也许正是《乡约》中浓厚的体?育精神的来源。在梁山势力管辖的范围内,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武术技巧被极力推崇,这和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这也保证了根基尚浅的《乡约》得以顺利实施。

    在体?育精神的推广上,一位宋朝女性的尤为突出。渔民家庭出身的阮,其三个兄弟都是梁山犯罪团伙的早期成员,无可避免地,她也加入了这个反抗者组织,并且迅速跃升为其中的重要角色,以独出心裁和剑走偏锋的办事风格而?闻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的宋朝文化中,女性承担社会?职责的例子虽然比较罕见,但并非绝无可能。在梁山团伙组成中,不少重要成员都是女性,这正反应了底层平民对于儒家礼教思想的蔑视。并且和团伙早期人才匮乏、不得不倚仗有能力的女性解决问题有关。

    在梁山团伙遭遇危机时,阮曾经数次担任代理领袖,带领整个团伙脱离险境。但她的志向显然不止于此。早在《乡约》正式实施以前,她就在试探性地组织了以梁山为主办地的地区性体?育积分赛,奠定了梁山武装集团以能力为晋升渠道的基础,也籍此选拔出了许多优秀的男性和女性人才,加深了民间武术家的相识与联络,为日后?《乡约》的奠基和传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宋朝官方的记载中,阮参与了“都城之?乱”,被帝国军队捕获,并在监狱中早逝。这毫无疑义是梁山团伙的一大损失。但考虑到宋朝晚期的官方史?料如?此混乱——皇帝为了掩盖自己在“都城之?乱”中的无能,曾大肆清理事件的目击者与参加镇压的官员,并且亲自监督了史?料的篡改——这一记载可能并不属实。关于她的传言仍旧活跃于此后?的数十年?间。从民间发掘的文字资料来看,《乡约》时代的历届全国运动会?,都有着?阮进行设计的影子。

    (注:阮的其他事迹,见“经济”篇和“外交”篇)

    《乡约》领地的设立使得民众没有束缚的情况下?,设计更为精密复杂的大赛,并且邀请全国、乃至东亚地区各族优秀体?育健儿参加。在赛事开办过程中,所有参赛国家——即便是敌对国——都需要暂停作战,以示对东道主的尊重。这个盛大的地区性运动会?被认为是当今风靡中国的“全国运动会?”雏形。很多受欢迎的比赛项目,例如?俯卧撑、摔跤、划龙舟、钓鱼、越野障碍赛……都是从宋朝一直传承而?来,并见证了许多传奇选手。

    有人认为,这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体?育赛事与《乡约》同等重要,它极大增强了区域凝聚力,并将公正与和平的信念深植于人们心中。此外,由于梁山集团对男性和女性身体?素质的同等尊崇,致使在迅速扩大的《乡约》领地里,上层女性缠足的风气昙花一现 ,很快成为了过时的潮流,为民众所抛弃。很难想象,如?果这一古怪而?残忍的习俗得以延续,会?对十二世纪以后?的中国人口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

    ……——

    ※科学?与技术

    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尽管经济史?研究人员认为乡约的通行离不开甩掉宋朝的沉重支出包袱、以及盐业创新所带来的大量财政盈余,但科学?史?研究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梁山团伙招募了众多技术精湛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很多都是被宋朝帝国迫害而?被迫逃亡到团伙当中的。在这个重视个人才能、鄙视党派之?争的群体?中,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认可,并且得到了充足的经济支持。他们对《乡约》领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以至于到宋朝末期,人们惊奇地发现,《乡约》领地的农业生产和军事力量都远远高于相邻的帝国辖境。

    实行《乡约》的山东河北地区,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其他地方都高。据后?来的统计,在《乡约》自治的前十年?里,山东十六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0%,比同期的京畿路要高出三倍,比最富庶的两浙地区高一倍半,人口增长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少学?者认为,这或许得益于《齐民要术》这本?宝贵的农业指南的支持,其支持者在乡约运动中打?破了农业知识的垄断,将其传授到全境。结果是,当其他地区发生旱灾和饥荒时,山东人民仍然可以吃到菽粟和高粱。再加上生活水平的差距,许多外省人背井离乡,投奔山东。尽管朝廷设置了重重障碍,但普通百姓为确保家庭安康和繁荣的决心,无论?多大的困难都无法阻挡。

    在工匠凌和数学?家蒋的合作下?,梁山武装集团改造了原本?就十分先进的火器,致使自身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据东亚地区的武力绝对优势。在一位道教修行者公孙的努力下?——尽管他们的初衷只?是制作长生不老的丹药——采矿业得以迅速发展,进而?导致冶金技术的大幅改革,造出了更加耐磨损的农具和更加坚韧的兵器。一位从帝国倒戈到梁山集团的船舶工程师孟参与设计了可以抵御远洋风浪、并且航速提升50%的中式帆船。鉴于《乡约》领地逐渐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中国沿海地区,实质上垄断了大多数出海港口,这些帆船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民间远洋贸易。

    ……——

    ※艺术与文化

    如?果说?梁山反抗团伙与《乡约》的滥觞给帝国带来什么积极的作用?,那便是在宋帝国末期,文学?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文人们哀叹帝国的衰落,并抓紧时间进行奢侈的狂欢。由于《乡约》领地提供了更加优越和安全的生活环境,许多人纷纷涌向那里,并试图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化知识在这个新型的草莽政权中崭露头角。皇帝试图通过培植和奖赏文人来限制人才的流失,但吸引而?来的多是沉溺于自我享受和奉承当权的自私知识分子。这个时期的诗词和笔记反映了这种末世狂欢的戏剧性,当然也有很多关心国家和民生的作品,其作者大多没有得到帝国的优待。

    在《乡约》领地里,很显然,由于重文轻武的风气得到扭转,花费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来培养一个埋首经书?的学?者被认为是浪费资源的事——至少在《乡约》前期的数十年?是如?此。科举制度的缺失使得梁山管理集团只?能依赖于已?有的文人储备,以及从帝国策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