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260-2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260-280(第19/45页)

?可?食。味道倒是不错,可?吃完一个?梨,全身透心凉,转天就感冒。

    至于酒,倒是有宋朝不多见的?葡萄酒、马奶酒,可?以尝个?新鲜。但众好汉喝惯了高度烈酒,对这些新鲜玩意也只是浅尝辄止。倒是阮晓露、张贞娘这些平常不甚嗜酒的?,葡萄酒喝得津津有味,拿它来缓解肉食的?油腻。

    大家于是想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梁山时,就有不少人兼职种田种菜养猪养鸡,如今到了异国,拥有充分?自?主权,自?然也谋划着开垦点田地菜园。但一则地理气候不同,过去的?经验难以胜任,二则种地周期太长,远水难解近渴。

    好在后勤队伍带了不少家乡特产,茶叶煎饼腌菜冬枣之类,还有几百坛梁山窖藏的?“仙人酿”,原本打算在北国悄悄的?卖一卖,赚个?差价。结果因为心疼自?己人,慢慢都拿出来分?了。等带的?东西消耗完,就只能倚仗辽金两国提供的?物资,或者自?己出去打猎。大伙都是平民胃口,“山珍”吃多了也不消化。久而久之,大家开始思念家乡风物。有人整天无精打采,着了魔似的?念叨:“大葱,大葱,俺要新鲜的?大葱……”

    阮晓露是全军参谋,除了行军打仗之事,其余都是她的?责任范围。熟思之下?,决定重启跑腿服务,把后勤事务外包给众家眷。然后张贴告示,定期将义军将士们需要的?南国物品列举出来,请当地商贩输至边境,由后勤部门负责对接。

    当然,在梁山上实施的?“军功换物资”政策,也入乡随俗,稍微修改了一下?:义军人员需要物资的?,得用自?己积攒的?饷银购买。有军功者,可?优先?发布需求与挑选货物。

    这其中当然颇有油水可?捞。不过大家也捞得很克制:首先?,后勤部门的?主力?是张贞娘等女性家眷,她们宅心仁厚,不肯胡乱坑人。而且当地商贩能在战火中活到现在也不容易,敢跟这些来历离奇的?悍将们做生意的?更是少之又少,可?不能欺人太甚,把人都吓跑了不值当。

    如此实行了个?把月,成效显著。大家终于喝到了像样的?茶酒,吃到了猪肉和汤饼。代价是,义军三千人全部钱袋见底。“维和”军饷眼看捉襟见肘,连从梁山带来的?零花钱也所剩无几。原因也很简单。缓冲区没有成形的?市场,买东西也没有固定价格,通常都是悬赏招标,价格多变。而缓冲区附近都被?战乱摧残狠了,人口也不多,物产几乎没有,官道疏于维护,常有东北虎上路溜达——如此恶劣的?商业环境,如果要商贾自?愿前来贩售,那?就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得加钱。

    自?古以来,农副产品都是当地产出、就近消耗。本朝商品经济发达,也只有少量货品贡品进入长途运输。到了终端,其售价通常成倍增长,价格大头都在运费上。

    于是,一斤粗劣的?四川散茶,在济州铺子里卖八十文?一斤,在辽国卖到三五百文?,在金国价值千钱,而卖到停火缓冲区,价格飙升到三两银子一斤,而且还只能用商人自?己的?秤。

    其余宋朝土产也都略同。虽然段景住有时也拿自?己的?俸禄买单请客,但大家不好意思全盘接受。涉及国际争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否则拿人手软,日后不好自?处。

    而且义军还发现,辽国铸造的?刀剑铁甲,品质十分?精良,不仅比宋朝官兵的?装备优秀不少,甚至比梁山自?己铁匠铺里造出来的?还略胜一筹。习武之人看重兵甲,于是纷纷换了辽刀辽甲。这样一来,钱更不够用了。

    刘唐悄悄找到阮晓露:“给咱梁山大寨递个?信,让军师派人送点补贴吧!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这话?跟其他兄弟说,都显得太没志气。只有小六姑娘善良细心,应当能共情一二。

    “咱山上也不是没钱,”刘唐自?作聪明地提议,“李俊兄弟不是送了那?么多金银珠宝?也没说不许咱使?吧?”

    阮晓露脑袋一扭:“他只说让我随便花,不包括你们。”

    刘唐:“……”

    阮晓露发愁的?是,她鼓动梁山兄弟改组成维和义军,虽然是为自?身、山寨、和大环境整体考量,也跟大家达成了共识,这并非一条功名富贵之路——可?总不能还自?己倒贴钱吧!

    否则, 岂非辜负了当初那?些放弃招安,毅然投票的?兄弟姐妹。

    “放心,我尽快想个?办法,不会让大伙一直穷下?去。”——

    “维和协议”虽然规定了义军粮饷由辽金官方提供,但毕竟只能管个?温饱;要想过得和以前一样舒适,至少生活水准不要降级太多,成本极大。

    如何冲淡缓冲区的?高昂物价,让南国土产的?供需稍微平衡一点呢?

    阮晓露不是经济学家,而且以眼前的?特殊状况,就算真?的?空降一个?经济学家,其理论大概也多不适用。她跟相熟的?朋友讨论半晌,回房,撇开杂思,拾起床头一封信。

    义军部队当然与大本营时时联系。但商贾罕至,信件往来也并不频繁,大多数都是弟兄们互相报平安。

    这一封是阮小七带给她的?私人信函,厚厚的?一沓。阮小七文?化有限,会读不会写。信件明显是他口述,萧让代笔。开头字体端庄大方,结构严谨,笔画流畅,浓淡相宜;写到十几页后,那?字体逐渐暴躁凌乱,龙飞凤舞。后来大概是被?阮小七拳头威胁,到得最?后几页,字迹又重新清晰饱满起来。

    前一半的?内容都是汇报老娘的?吃喝拉撒,林林总总事无巨细;然后是两三页的?想哥哥、想姐姐、没有你们俺好无聊;最?后才?想起来告诉阮晓露,李俊来了一趟。

    李俊到了梁山山门,才?知道她跟着维和义军“北漂”去了,气得他找茬跟留守的?阮小七打了一架。阮小七还委屈呢,说你老人家把这么多赃物堆在梁山保管,明显就是三年五载脱不开身,俺姐难道还等你?没有俺姐孤注一掷,投了一大把军功券,梁山现在都招安啦。李俊当然不买账,说她的?好多军功还是托我的?福拿到的?呢,现在用完就把我丢一边,良心呢?

    总之,吵了两页纸。当然从阮小七视角来看,纯属李俊没事挑刺。

    阮晓露自?语:“我们北上维和的?事,应该都发了江湖帖呀?”

    不过这年头长途旅行不稳妥,一封平邮在路上耽搁几个?月是常事。梁山转型太急,李俊很可?能没来得及接到讯息。

    此时有人在门外喊:“姑娘,开饭了!今儿鲍旭兄弟在林子里打了十几只野兔,热腾腾的?生切兔肝,晚了就没有了!”

    阮晓露眼前一黑,长吁短叹:“大俊,俺想你呀。”

    以往每次跟李俊在一块的?时候,不管多艰苦,嘴上没亏着,每天家常菜吃得美?滋滋。有时候她还嫌他做太多了,她吃不完。

    现在看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该打。

    她寻思,要是能把李俊忽悠来就好了。可?转念一想,就算他来,凭现有这些死?亡食材,估计也整不出好活。

    继续读信。阮小七这厮倒是没忘正事,告诉她,李俊此来梁山,实有要事商议。

    从去岁起,整个?华北黑市多了这么一条贸易链:金国派人渡海前往登州蓬莱盐场,非法以马匹换取食盐;李俊的?盐帮得到女真?良马,输送至梁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