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 130-140(第2/41页)
害,可以用“生不如死,十不存一”来形容。
云远府的瘟疫能这样快而稳地落下帷幕,委实出乎他的意料。
追溯根源,面前这位知府大人在整件事情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教授素来以严肃刻板著称,他能在门口苦等多时,一派和颜悦色,足以见得他对韩榆的印象极好。
韩榆只笑了笑,并未居功自傲:“教授可否与本官说一说府学的情况?”
冯教授欣然同意,向韩榆细细道来。
交谈间,两人很快来到课室。
云远府本就没几个读书人,考取童生以上功名的更是寥寥无几,拢共只二十余人。
然而当韩榆现身,这二十余人的反响却是极大的。
课室内欢声雷动,几乎将房顶整个儿掀了去。
“大人您可算来了。”
“多日不见,学生甚是惦念大人。”
“大人似乎消减许多,您总教导我们,读书要张弛有度,大人也要张弛有度,莫要累坏了才是。”
“大人,您今天还要给我们上课吗?”
学生们叽叽喳喳说着,热情高涨,让韩榆很是应付不来,不知该回答哪个好。
短暂的沉默后,知府大人决定跳过,直奔主题:“上次讲到什么
地方了?”
喧嚷的话语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哗哗翻书的声音。
手指和书页快成残影,谁也不愿落后于人。
坐在第一排的少年人最先回忆起来,高举双手,亮起嗓门高呼:“大人,是”
韩榆配合地把书翻开到相应的页数,不吝夸赞道:“记性不错。”
少年人瞬间激动得涨红了脸。
韩榆粗略扫一眼,心里就有了大致章程。
其实他都记得,只是为了活跃气氛,顺便转移个话题而已。
韩榆轻轻压了下书页,不让它顽皮地翘起来:“好,我们开始吧。”
学生们正襟危坐,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努力不错过知府大人所说的每一个字。
温和清朗的嗓音犹如涓涓细流,缓缓淌过心间,留下深刻的痕迹。
冯教授在门外小听了一会儿,露出会心的微笑,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他真想八月的院试就在明日,也好让隔壁府瞧一瞧,云远府也是能出人才的。
自从韩知府来到这里,云远府再不是被朝廷抛弃的混乱之地。
正如明珠蒙尘,假以时日定能大放异彩。
他说云远府,也说这些孩子们。
韩榆在府学逗留了一个半时辰。
一个时辰授课,剩下的半个时辰则用来答疑解惑。
冯教授口中的孩子们,其实好些学生的年纪比韩榆还大,有个别已是而立之年。
对方一心向学,每个问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韩榆也没什么好羞耻的,只管倾囊相授。
离开府学时,大家都很依依不舍。
“大人何时再来?”
韩榆失笑,这还没走就开始约定下一次见面了:“有时间的话。”
遗憾的嘘声此起彼伏。
“好好读书,早日考取功名。”韩榆叮嘱完学生,又朝冯教授作了一揖,“府学就劳您费心了。”
冯教授连称不敢:“在其位谋其职,下官只是做了本职之内的事。”
韩榆笑笑,囫囵解决了午饭,又前往官塾。
官塾的学生年龄偏小,四岁到十八岁不等。
唯一相同的,大概便是看向知府大人时闪亮灼热的眼神了。
和府学一样,韩榆也给他们上了一课。
之后又是答疑环节。
韩榆被一群孩子圈在中间,感觉空气都不流通了,有些闷热。
韩榆饮一口凉茶,浇灭些许体内的热量,没有让他们散开,继续方才没说完的问题。
离开前,他提到了府试。
“本官知晓在座很多人都通过了县试,还请戒骄戒躁,认真对待府试。”韩榆神情肃穆,“希望四月后本官能在府学见到你们。”
这大抵便是最好的祝福了。
学生们异口同声:“是,谨遵大人训诫。”
韩榆满意勾唇,挨个儿揉了揉面前几个小娃娃的脑瓜,转身离开。
离下值还早,韩榆乘马车回府衙。
一众官员正在奋笔疾书,韩榆远远看了会儿,吩咐韩三:“送些绿豆汤过去。”
云远府位于大越最南方,农历三月就有些热了。
厅堂里人挤人,空气又
不流通,光顾着擦汗了。
这样不行,大大影响了办事效率。
绿豆汤乃是解暑佳品,他们值得拥有。
收到来自知府大人的绿豆汤,感动得无以复加的官员们:“???”
韩榆伏案办公,边一心二用问韩三:“派了哪几个过去?”
韩三磨墨的动作微顿:“韩四韩五暗中随行,韩十二扮作商贾,携奏折入京。”
韩榆轻唔一声:“够了。”
今天一早,马三一行人就上路了。
负责押解他们的是云远府驻军,足足有上百人。
以防马三被灭口,奏折被截走,韩榆让韩字部兵分两路,两人护送大魏细作,一人护送奏折。
如今千夫长手中的奏折,上面不过一首寻常诗作。
真正的奏折,天未亮就上路了。
又一个时辰过去,锣声响起,韩榆打道回府。
洗漱后,韩榆坐在灯下,边撸猫边看书。
刚看了两页,韩二敲门进来:“主子,太平府有消息了。”
韩榆放下书,作洗耳恭听状。
“韩六根据韩兰芷提供的画像,找到家住梨花村的杜仓。”
萧水容娘家就在梨花村。
韩榆眸光微闪:“继续。”
“在韩六的威逼利诱下,杜仓竹筒倒豆子,把所有都说了。”
永庆元年,即韩榆韩景修韩静云出生那年。
杜仓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二流子,正月十六那天在镇上四处闲逛。
逛着逛着,就看到韩发背着个竹篓,鬼鬼祟祟地钻进巷子里。
杜仓跟过去,发现
他从竹篓里抱出两个孩子。
孩子一直哭,韩发却不管不顾,把他们放到地上。
“杜仓说,跟韩发碰面的是两个四五岁大的孩子,各自背着个竹篓。”
“其中一个从自己的竹篓里抱出个孩子,交给韩发。”
“韩发接过孩子就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