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之赏花升职》 130-140(第1/14页)
第131章
在完成海上基建的第一步任务后,次日,胤祉三兄弟去畅春园向马佳芸兰请安。
是的,马佳芸兰现在住畅春园。
自打畅春园修建以来,每年夏天都会有这样一段时间,但凡得过宠的,或者像宣妃一样有背景的,都能跟着康熙出来避暑一、两个月。
今年春节未过,才刚刚渐入夏,因天气和以往相比暖和的更早一些,康熙已经迫不及待带着一些妃嫔从紫禁城搬了出来,有时还会有儿子或者重臣。
可能因畅春园的风光实在是美,完全是御花园不可比拟。
紫禁城是皇权的象征,但居住环境真的不算多好,尤其是居住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有些庶妃住的地儿还不如宫外达官贵人府上一等丫鬟住的空间大。
这样一来,畅春园便成了好去处。
马佳芸兰属于来畅春园最频繁的妃嫔,她在这里住过很多地方,丁香堤、芝兰堤、桃花堤、云涯馆、瑞景轩、蕊珠院等附近,渐渐固定在四花园附近。
在这里不仅能够撸一撸乌苏氏两个庶妃养的橘猫和临清狮子猫,还能看见孔雀开屏、白鹤亮翅等,居住的院里种了驱蚊草,能够消灭蚊虫的同时,还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柠檬香气,在夏天很是好闻。
三兄弟来额娘院子里时,马佳芸兰正巧出去遛弯去了。
马佳芸兰这些日子的压力也不小,她需要集中精力与多位聪明人隔空斗智斗勇,期间也不知死了多少脑细胞。
但脑细胞这种东西,如果不用的话,也照样会死,多多使用还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不至于像机械一样被动生锈。
如今总算下完海上基建的第一步棋,马佳芸兰正在享受秋冬秋雪,加上新来的四名大宫女待补——秋琴秋雪秋诗秋画的从头到脚全方位按摩。
关节咯吱咯吱地伸展,感觉整个骨头一下子都软了。
两个字。
——“舒坦”。
早餐也是精心挑选的贡品鸽子鱼,小火慢炖,再加上新鲜制作的蛋清面,煮成一碗肉嫩醇香、汤汁鲜美的鱼面。
三兄弟是下了早朝一块儿来钟粹宫的,马佳芸兰早已经用过早膳。
今早晨间雾在京城来说不算小,还未经过工业污染的白雾,凉丝丝的,掺着一点儿昨夜雨后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这样不冷不热的天气,最适合散步。
马佳芸兰沿着荷花池围着走,荷兰还未盛开,但池塘里的鲤鱼们绝对是一大亮色,还活灵活现。
等马佳芸兰回到住所时,胤祁正在和胤祝抢最后一块的马蹄糕,胤祉则在一旁悠哉闲哉地喝茶围观。
“多上一碟便是,争来争去也不嫌幼稚。”马佳芸兰轻呵了一声。
“额娘!”三兄弟简单行了个礼,问安的词汇也是各有特色,末了,胤祁还针对上一句话给予回答,“这不是抢来的最香吗?”
胤祝倒是不觉得,他觉得只要是出自额娘宫里的都香,明明一样同样的厨子,在宫外却做不出这个地儿。
马佳芸兰斜了他们一眼,又对胤祉说道:“午膳想吃什么?最近怎么又清减了,多注意身体,不如煲两个汤补一补?”
胤祉笑了笑:
“听额娘的。”胤祁在一边假装不服气,高高举手:“额娘,额娘,这儿还有一坨人呢。”
马佳芸兰:
“这叫论功行赏。”
“这功也不能让二哥一个人得了吧,”胤祁嘟囔着自己和小六也有帮忙。
“小六”胤祝踹了他一脚。
马佳芸兰与胤祉一起围观双胞胎干架,这样的悠闲日子可不多,让他们想到小时候,双胞胎也是这样让人欢喜让人忧。
在双胞胎幼稚地斗来斗去第N个回合时,马佳芸兰也问起胤祉的工作。
这些日子不止她忙,胤祉可能比她还忙,他除了忙自己这边外,还有手上的工作,关于整顿八旗。
八旗的事情马佳芸兰也知道,可太知道了,这件事还是她提醒的。
八旗在这个年代是骁勇善战的标签,到了后世,则给人贪生怕死、纨绔子弟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还是与体制和人的本性有关。
首先,几乎每个人都有惰性,贪图享乐是人性弱点之一。
八旗中不止包括皇宫贵族,还有更多的普通兵丁,他们才是八旗的基石。
皇权统治者也非常明白,八旗是清朝皇权的支柱根基,他们为了维护八旗的兵力,从顺治开始,便颁布许多政策。
为他们提供不少福利,比如,豁免税赋与劳役,每个月还有‘月俸’;也为他们框出非常多的限制,诸如不提倡经商等其他生计,专注于骑马射箭,保持兵力。
以上的政策在战乱时期或许能够凝聚兵心,转到在和平时期,却成了八旗贪图享乐的一部分,游手好闲、斗蛐逗鸟、好逸恶劳,逐渐成为他们的标签。
他们活成了大清的“寄生虫”,还是尾大不掉、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的那一种,毕竟大清的建立便依靠八旗。
待三藩平定后,八旗的兵力与精神状态已经有明显下滑;等大清战胜噶尔丹后,疆土基本上衡定,有小危险,但暂时翻不出什么惊涛波浪。
在马佳芸兰提醒过后,胤祉便一直有注意这个,只是之前漠北未平,暂时不能把这个摆在明面上。
现在噶尔丹的势力已经瓦解,蒙古一步步被塔娜收入囊中,大清陷入平稳时期,胤祉便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
不过凡事需要证据,直接上去说已逝皇玛法与汗阿玛的政策行不通、八旗会变成废物,这当然不行。
胤祉选择以数据说话,先开始收集证据。
他先借着噶尔丹的论功行赏,介入了兵部的辅助整理工作,又借着过去科普表格与出征噶尔丹在兵部累积的人脉,收集整理八旗二十多万士兵的个人信息表、汇总表。
这确实是一个海量的数据库。
好在胤祉不是一个人。
他如今是亲王爵位,府上的附属官、侍卫等加起来有数十人,何况还有他从天南地北召集来的门臣。
只能让大家伙繁忙一些。
这样的大动作当然瞒不过在兵部很有话语权的大阿哥与大阿哥党,也瞒不过一直盯着胤祉的太子党。
很多人不理解。
不是说他们认为这样做完全没用,而是没有什么大用,战时士兵消耗更替速度很快,优秀的士兵迟早脱颖而出,和平时期,更不需要记录,连将领都不是人人认得,普通士兵可能一辈子遇不见一场战斗。
但胤祉还是坚持做下去,还未统计完,已经在八旗里找到不少问题。
尤其是在管理方面。
清朝的八旗士兵不止在京城,还有边境、州县城市、海关港口、官府驻地、武库校场、驿站士兵等等。
这样的规则并没有错,清军属于满人入关,少数民族政权,驻守士兵有利于对于各地政权的管控,促进满蒙汉相融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