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190-200(第15/36页)
得道,吕师也不是个神仙,传了两代弟子后,这座清虚观就自此颓败了下去。若是有人接手还好说,偏偏长安城内,像是大慈恩寺这样的佛教寺庙日益昌盛,道家真人虽有国教扶持,也没人乐意将这样一个清虚观给重新经营起来,至多就是收留些往来行客,收些旅费,以便维系香火。”
李清月挑眉,“所以现在是急于出手了?”
葛萨答道:“正是。不只是着急的问题,您想想看,若是接手之人不想让此地继续做道观,而是修建自己的宅邸,还得先将其先给推平再建,也过于麻烦了,加上这片里坊还不够格让人付出精力打理,价格便被再压低了一点。”
“可我想,公主既要在此地修建驻地,宅院布局应当与寻常屋舍多有不同,这个条件对您反而最是合适!”
“你很聪明啊。”李清月朝着葛萨夸道。
葛萨摆手:“不敢不敢,都是为公主分忧而已。”
交谈之间,李清月已站定在了一处,目光扫过了自西市往那丰邑坊而去的道路,将周遭街坊间的街道情况都纳入了眼中,在脸上露出了几分满意之色。
“行了,就定此地吧。”李清月没太犹豫便直接拍了板,快得让葛萨都有点没反应过来。
看出了他脸上的疑惑之色,李清月解释道:“很奇怪吗?宫人放归的决定已出,距离正式出宫不会间隔太久了,我没这个多余的时间还要去挑挑拣拣,甚至去选还有人住在其中的宅院。正如你所说,此地的便宜只有我的情况能吃得下,那还有什么好迟疑的。”
“但是,我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让你做。”她随即伸手往图册上一指,“看到这个邻居了吗?”
说是邻居,其实也不能完全叫邻居,应该说是隔壁街坊的“邻”。
葛萨顺着她指示的方向看去,就瞧见被她指着的名字,正是“阎立本”三个字。
当朝缮工大匠,负责蓬莱宫建造的阎立本。他的宅邸,就在丰邑坊以东的长寿坊内。
“买地建房的钱我已让澄心带来了,随后你就去为我谈妥这个买卖,尽快着手改建,到时候,我要你将改建的动静闹得大一点,然后带点礼物去隔壁登门道歉,最好——再带上一个丑一点的规划图纸。”
葛萨:“……啊?”
这又是个什么道理?
李清月语重心长地教导:“你做生意就要精明一点懂不懂!你说,阎立本督办蓬莱宫建造,手底下联络的土木行当的人难道会少吗?我阿耶那么抠……那么在意国库结余的人都肯将此等大事交托到他手里,他购置建造材料的成本必定不高。这不就是个省钱的门路?”
买地选址的钱都省了,建造上的钱自然也要节省着一点用。她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至于图纸为何要丑一点……”李清月一本正经地解释,“艺术家都是有些追求的,何况是阎大匠这种大画家呢!”
第195章
这个算计阎立本帮忙办事的决定, 李清月提出得毫无心理负担。
甚至她还得承认,在选择这块地皮的时候,除了它比起另外两处的面积更大之外, 也正因为这个有些特殊的邻居。
当然,前者的原因更大一点——
她已从葛萨提供的图纸中看出,若真能有继续扩张的资本, 在这个丰邑坊中操作起来要容易得多。
至于阎立本这一头……
李清月下了结论:“这叫什么……这叫抛砖引玉。”
“……”葛萨沉默地记下了这套冠冕堂皇的说法。
他总觉得,比起什么抛砖引玉, 这可能更应该叫做对一位画家与建筑师的挑衅。
但反正安定公主算计的是别人,也是在为他们这边节省支出, 葛萨顿时心安理得了起来, “公主放心,我会让人去办妥此事的。”
“那好,”李清月将那选址的书册塞回给了葛萨, “其余的两个地方我就不去看了,解决好此地就行。”
这个最需要她决定的事情有了着落, 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几日之后,前来与葛萨接头商定此地情况的, 就变成了澄心,和一个葛萨在之前并未见过的宫女。
按照澄心的介绍,对方出自尚仪局,也是此次将被遣放出宫的宫人之一。
“公主的意思是,此地在实际意义上应该算是个商贸据点, 但还是需要有一个对外的名目。”
葛萨问:“什么名目?”
澄心答道:“叫做四海行会。”
“行会……”葛萨垂眸沉思。
长安东市与西市贸易发达, 其中自然也有行会的存在。
这种行会, 是因西市内部同类店铺大多分布在一片,于是在平准署的价格保护与买卖需求的市场平衡下应运而生, 也就有了那“货财二百二十行”的说法。
行会的领袖,便被称为行首。
但这等行会的划分,大多还是以行当为门类的,比如布行、酒行、米行,又或者是以商人的由来划分,譬如他们这些来自西域的商人,也有类似的商行组织。
可葛萨并不难从澄心的话中听出,安定公主所认定的这个行会,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其收容了宫中遣放出来的宫人后,或许该当将其称作女子行会,也并无明确的行当划分,在功能上要更为驳杂得多。
安定公主这个行首,也绝不可能是要做些小打小闹之事。
当它不以商会为名,而被称为行会,还被冠以“四海”这样一个特殊的名号之时,更足可见公主对其的殷切寄望。
“有什么问题吗?”澄心朝着葛萨发问。
“不,没有。”葛萨立刻收回了自己的种种想法,转回到面前答道,“公主有自己的大计,我一应照办就是。”
澄心朗声:“好,那么劳烦你来看看她们对于行会驻地的要求,公主希望你能在将此地建成期间,将其尽数实现。”
“这是自然。”葛萨一边回答,一边接过了一旁宫女手中递交过来的文书,当即被这文书的分量惊了一跳。
他翻开就见,这文书何止是分量惊人,在这其中罗列的条条框框也很有逻辑条理。
种种事项被事无巨细地囊括在内,让人几乎想要倒抽一口冷气。
葛萨转头看向这貌不惊人、神情平淡的宫女时,顿时多了几分敬畏。
听闻尚仪局女官负责宫中的礼仪起居,还早在显庆五年就开始协助皇后举办献俘大会,插手于外朝事务,果然在办事上不仅有大唐官员的公事公办,还有一份内廷特有的周到细致。
一想到是这样的一批人要效力于这四海行会之中,他起先还对此计划存有的一点小觑,都已不见了踪影。
在这份文书之上,擅长某项行当的宫人人数、宫人的年龄分布、文化水准都已记载在案,便于确定这行会各部分的规模。
更特别的是,有些葛萨本以为不会有所提及的东西,比如说离宫宫人的生活习性以及对安保条件的诉求,也都以明确的方式列在了这份文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