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78.第七十八章 兄友弟恭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78.第七十八章 兄友弟恭(第1/2页)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高原上的风裹着沙尘,在关中平原上打了个滚,将自己烘得热热的,冲进了终南山。

    但老种相公早有准备。

    他将一株白牡丹种在枝繁叶茂的树下,树叶将阳光遮挡住,又将热气慢慢地透下,滋养着这柱被养得很精心的花苗。

    花苗渐长,到了四月里,白似玉一般的花苞就自枝条上长了出来。

    老种相公连鱼也懒得钓了,一天到晚恨不得打地铺,就守着花开。

    种十五郎就是此时回来的,一回来就伸手去摸那花苞,恨得种师道只叹自己没有个鸠杖,否则必须当头痛打一顿。

    “你怎么回来了?”

    跑了一圈的小伙子摸摸头,“事情都了结了,侄儿就回来了。”

    老种相公想想,总觉得儿孙们在他面前提到过,种十五郎此次去兴元府,除了送粮外还有些别的事。

    老人板起了脸,“你此去兴元府,怎么全没些长进?”

    “侄儿亲手杀了几个贼!”种十五郎说。

    老人听了依旧面沉如水,不肯给他一个好脸色。

    “侄儿还拜访了几位蜀中的大儒!”种十五郎说。

    老人面色稍霁,捻捻胡须。

    “侄儿求朝真帝姬亲手写了符箓,保伯父平安长寿!”

    老人手里虽没有鸠杖,却还有一个浇花的水壶,就很想往小侄儿头上浇一浇,看看他脑子里都有点啥。

    种十五郎没察觉,伸开两只手挥舞,眼睛亮闪闪的,“烧了冲水喝,可好了!”

    种师道就眼睁睁看着他那张开的双手上下挥舞,奔着他那娇弱可怜的牡丹就去了。

    符箓写了一张,种十五郎也只求了一张,放在案几上,墨是极好的墨,纸也是极好的纸,尤其是符里还搀着极工整漂亮的瘦金体。

    旁边的小仆斟了茶送上来,种十五郎立刻很细心地将符箓往旁边挪一挪,生怕沾了水。

    现在他们转移回老种相公的书房里,而不再摧残那株牡丹了。

    老人瞥了一眼,仍不言语。

    “不愧是神仙,帝姬实在客气,她同侄儿说,若我还想为谁求符,她也一并写了。”

    “你可知道,”老人忽然说,“你的兄长们带你去灵应宫,原是别有些用意的。”

    种十五郎眨了眨眼,“侄儿知道。”

    “那你还回来作甚!”

    “侄儿不愿尚主,”他说,“愿效父祖先人,死于边野,马革裹尸。”

    白发苍苍的老人望着这个坦坦荡荡的少年,忽然就愣了。

    这话说得好吗?

    如果是别人家儿孙说出这句话,似乎是很好,很有志气,很值得夸赞的。

    可种家儿孙已经有许多马革裹尸而还者,这话由少年说出口,对上的是他这白发苍苍的老人,种师道就说不出什么称赞的话了。

    他在那一瞬间是骄傲而自豪的,看看他家的儿郎们!

    可那一瞬的骄傲像是沙子堆砌成的碑,立刻被无穷无尽心酸的潮水覆盖摧毁。

    老人伸出手去。

    种十五郎很乖巧地仰起头。

    已经满是皱纹与老人斑的拳头,忽然狠狠地对着少年的额头来了那么一下!

    种十五郎捂着头跑掉了,他在伯父这里没得到安慰,但是可以出门遛弯找回来,有许多疼爱他的老兵会拉着他去自己家中,给他做些地道家乡风味的,热气腾腾的饭食。

    伯父这里就不忙着吃饭了,老人拿起了那张符,眯着眼凑近了仔细看一遍后,从案几下拿出一个小匣子。

    他并没有真将它烧了冲水喝,而是很妥帖地将它收进了匣子里。

    “三郎可在?”

    “以你观之,”老种相公用竹箸戳戳那条烤鱼,“灵应军如何?”

    “军容甚整齐,”他很简练地说,“比西军不如,但已非团练义勇可敌。”

    老种相公听了就点点头,再看那条鱼,又有点不高兴地又将竹箸放下,“既如此,你们与灵应宫好好来往就是。”

    三郎的情商就很高,看一眼那条尺长的烤鱼,心知必是仆役们自外买来的,毕竟父亲自退隐终南山以来,从来就没钓过这样长大的鱼。

    “父亲不怕官家忌讳?”

    大宋有祖制在,皇子们一个个看着也都是聪明俊秀的人,其中不少能文能武,可“祖制”给他们限制得死死的,一步也不敢动。

    像是只要在“祖制”内,他们就能得平安。

    ——像是“祖制”就能保护他们,一辈子平安。

    好在还有一位帝姬在,因着官家的轻视和庇佑,竟能在兴元府这般胡来,拉出了一支军队。

    好在她是个帝姬。

    “若是以往,自然忌讳,”老种相公叹道,“来日若武、朔二州有失,西军除却朝廷,难道还能仰望哪位亲王襄助么?”

    亲王们忙得很。

    比如说康王赵构,他收到了这份大礼后是一刻也不敢耽误的。

    检查一下这人还活着,再检查一下书信证据皆清晰明白。人证物证俱在,要是执了他们去爹爹面前打官司,太子哥哥是一定要灰头土脸的。

    可爹爹是什么反应,他就不好说了。

    太子虽不得爹爹的宠爱,到底也是国之根基,既嫡且长,占着完全的宗法,朝臣们天然支持对象;

    耿南仲和梁师成是要下水的,可若是他们咬死了这事儿太子不知情,太子倒也可能脱身;

    咬不死太子,却能让整个汴京看到自己在咬太子,就算万分之一的可能,太子真被废了,渔翁得利的难道不是三哥吗?

    凭什么是三哥!

    不行,他得再想一想。

    要是不给爹爹,而是给了三哥呢?

    三哥得爹爹的宠爱,又有李彦王黼这群人的忠心,他倒真可能拉下太子;

    然后呢?

    三哥会感谢他吗?谁知道呢?关键是三哥的感谢没什么用,他赵构要只是想当个太平亲王,他折腾这些做什么?

    关键是这事儿他不给爹爹给三哥的理由拿不到明面上,到时候三哥只要抛他出来,他这些小心思岂不全被大家看见了?

    送给苦主童贯?

    康王思来想去,忽然站起身,“将这些收拾了,这人捆好了,咱们去东宫!”

    九哥来东宫时,诸位皇子的长兄赵桓拿着书卷,坐在书房的窗下,像是在看书,又其实并没有看进去什么。

    他全心全意在想着一些很美好的事。

    比如说——天暖了,兴元府该乱了。

    想到这一句时,他整个人有点兴奋,但立刻又告诫自己,他可是长兄长子,是这个伟大帝国的皇太子,他应当如琢如磨,温润如玉,完美得不可挑剔,而不是在这里想那些兄弟间的龃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