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130-140(第1/15页)
131 ? 启发
◎实现相辅相成式的增长。◎
同样在经过官府一段时间的赈灾救援之后, 裕州受灾区域的百姓生活不仅也快速的恢复了正常,还显得比往年更为忙碌起来。
那些靠海区域的百姓,每日里都抓紧时间在进行海水晒盐, 忙得脚不沾地。剩下不靠海的区域,也在官府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土特产或手工品制作。
裕州官府这边也非常的忙碌,还临时增设一支工作组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事务。
说起来,这次韩彻实施的一系列赈灾救济的举措, 在两地州郡开展时, 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配合。
时下在自然灾害这块, 朝廷其实也是很重视的,并且还制定相对应的损免制度。奈何这份损免制度却又跟官员的考核制度,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矛盾。
这在以人治为主的古代封建社会下, 朝廷制定的一些律文,尤其是对远离京城等地方而言, 在实施起来时真就主要取决于吏治的好坏。
就好比过去面对自然灾害时,一些地方官员为了避免遭受朝廷责罚,影响自己的升迁前途,难免就会出现匿报或妄报。
而韩彻这次的举措, 难得的能让两地今年的税收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影响,地方官府自然就会积极的来配合。
很快,裕州府城的常平仓里就堆积了一大批的食盐,土特产还有手工制品。
数日后,松州官府果然也收到了这批食盐。
接着,松州官府再安排盐吏, 将这批食盐以每斗二十五文的作价, 开始对松州的百姓进行临时性的专供售卖。
朝廷如今对食盐实施的是民制, 官收,官运,官销的全面禁榷制。这就等于食盐除了制作这块之外,其他的一切事务都是官府在管控。
在这般严格的专卖制度下,就造成了售卖自开始后,松州几乎所有的百姓都纷纷拿着自家的户籍,跑去排队购置食盐。
这批食盐作价比新帝登基时,朝廷改制后所制定的四十文一斗,还要便宜十五文钱,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救济松州这次受灾的百姓。因此售卖数量有限制,能购置的人员也必须是持有松州户籍的。
这时,松州常平仓里也囤积了一大批的棉布。
就在大家原以为韩彻会利用他手中的漕运队伍,将这批棉布再运输至其他有强烈需求的州郡做高价售卖,好给朝廷再挣得一大批银钱时,未曾想他却直接就在松州码头开始做起了抛售。
说起来,今年松州受水患灾害,港口和南部区域的棉花地几乎尽数毁去。其他区域虽没有那么的严重,但雨水增多,对于棉花的生长也是很不利的。
往来松州做布帛生意的大商户们一面跑去抢购这批布帛,一面也纷纷在私下里猜测,韩彻这么操作的缘由。
前面韩彻所实施的那一系列举措,都是有利于受灾区域百姓的。好比食盐售卖作价变得低廉,在大家看来就都能够理解。可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棉花产地和棉布织造地,今年松州受水患灾害影响,棉花产量锐减势,必会就会造成棉布作价变得高昂。
结果韩彻却把这份利益让给他们商户,就实在是让人看不明白了。
“那位韩大人到底是在图什么啊?”
“不知。”
“那棉布咱们还要去购置吗?”
“要!”
“我就怕官府这次有所图谋……”
“不怕,他们抛售,咱们照规矩正常去买,不至于出事的。再说了,那位韩大人的名声一向来好,想来做不出那等事。”
“也是!既是韩大人在操办,倒确实没什么可太过担忧的。”
因着在安南和柏州任职期间,韩彻带动百姓发展当地民生经济,引来过许多的商户,使得他的名声在各地商户们之间也非常的不错。
于是这么一番思索后,那些商户们便都争抢着去购置棉布。
官府这次果然也很照规矩在办事,一点吃拿卡要类的事情都未曾出现过。
出乎预料的以一个比他们预期要优惠些许的价钱购置到了棉布,本来已经很让商户们感到高兴的。接着这些商户们将棉布运输到其他地区售卖,立马又赚取了一大笔银钱。
一直到官府当初大量给松州购置棉花地的一家姓陈的商户,在家中仔细核算着这次的生意账册时,忽地意识到了一件事。
“大兄,你这是怎的了?”陈七郎做完手中这本账册的清点核算,一抬头就见着自家兄长呆愣在那里。
“我适才想到了一件事。”陈大郎一脸严肃的说道。
“何事?”陈七郎问道。
“咱们这次在松州购置的棉布,所用棉花乃是咱们这地生产的。”陈大郎说道。
“这事咱们不是早就知晓么?”陈七郎仍旧满脸疑惑。
棉花在纺织原料上所呈现出来的各种优越性,已经使得大部分适宜种植棉花的,都将它作为了纺织原料上的最主要栽种作物。
而陈家所在的州郡,因为地理气候适合,棉花产量这两年飞速增长,更是成为了时下的主要产棉区之一。
但棉花产量高,并不能意味着棉布的产量也能增长。
都知道棉花需要经过轧棉,纺纱,再到织造,最终才能变成布帛。而前面几项暂且先不提,单只是织造这块,就不是说短时间就能达成规模。
本地商户们若雇工织布,不仅需要好的织造机械,还需要有一大批熟练懂织布技巧的百姓。专门去培养,时间和成本都太高,技艺和质量也远不如松州所产布帛。
陈家就是在几经思考后,最终还是放弃了。
“然此次,韩大人将棉花先运输去松州,雇佣百姓织造成布匹,再售卖给各地商户。”陈大郎意识到了一个大商机,此刻面色都激动得有些发红了起来。
“所以呢?”陈七郎坐在那,也还是没有听明白。
陈大郎耐心开始耗尽,急道:“官府既能这般去做,自然是有利润可赚取。咱们身为商户,纵使未能及时想出这等好的挣钱法子,总不至于有样学样还学不来吧?”
“大兄,你的意思是!”陈七郎这会终于领悟过来了。
“没错!”陈大郎兴奋道:“咱们自己就可以先在本地收购棉花,再将它运输到松州,雇人纺织成棉布……”
“我来算下。”陈七郎也激动的拿起算盘,噼里啪啦的就是一阵敲打。
很快,陈七郎那里就得到了官府这次棉布一匹赚取的大致利润。
这下子,哪怕是早有心理准备的陈大郎也难掩震惊道:“竟能有这么多?”
“织造贵在织布。”彻底反应过来的陈七郎,经商头脑显然也是不差的:“大兄,咱们还可以在本地收购棉花,先雇人纺纱,再将纱线运输至松州……”
如此一来,光是在运输成本上,他们就能比官府控制得更少。最终所赚取到的利润,自然就能比官府还要多。
“这法子好!”陈大郎顿时非常欢喜的直接拍板定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