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120-130(第5/15页)
出声缓和,将人留下来后,便聪明的赶紧闭上嘴。
“这吴家跟韩家,过去曾有过些许的嫌隙,今日方才会如此,你又何故与他生这般大的气呢?”一直待到吴姓郎君再也瞧不见人后,同桌另一人方才出声道。
“什么嫌隙?”不过显然还不知晓这些旧事的季姓郎君,当下不免愣住。
于是,对方就将早几年那会,陈家和吴家曾经联合起来排斥打压过韩家的事,简单的讲了一遍。
京城世家大族这个圈子里,其实是很难藏住什么秘密的。
更何况当初韩家势弱,家里官职最高的韩彻,还又远在柏州外放。陈家和吴家恼怒韩三娘折损了陈二娘的名声,害得她只能下嫁给杨家的杨三郎,在对韩家实施这些打压和排斥时,可是从未做过掩藏。
而这本来也是陈家和吴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侧面告诉其他的世家大族,与韩家交好,就很可能得罪他们陈家和吴家。
这时经提醒,同桌另外一人也想起这事:“这事我也听说过一些,不过陈家后面好像还设宴请了韩家去做客。”
想当初,他还曾跟着家人一同去赴宴,自然也就见到了陈家是如何礼待韩家的。
“我看当初定是吴家先跟韩家起嫌隙,陈家作为姻亲,就帮了吴家的忙。”一旁有人就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此言有理。”
同桌的人皆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因为自从那以后,陈家和吴家就也没再打压过韩家了。
反倒是众人观看吴姓郎君今日这表现,明显对当初的事情还有些记恨在心。
……
渐渐的,不知何时起,京中的世家大族之间就传出了一些,吴家和韩家因曾经结下的嫌隙,至今两家关系仍旧不大好的风声。
只如今的韩家到底不同于过去,毕竟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韩彻这会可正是得太子重用的时候。
说不定要不了多久,这位就能入三省之一呢!
事实上,太子最近也确实是在思考,要对韩彻官职再进行升任的打算。
党派之争过后,国库财政空虚严重,京城和北直隶等地区的粮价又暴涨,引得民愤沸起。也让太子越发体会到了,有这么一位能理财的大臣的重要性。
再加上最近,朝廷也在开始筹备太子的继任新君大典。
说来老皇帝命也是真的够强悍的,遭遇过几次病重,但却几次又好转过来了。
这次就也是如此,太医署的医官门当初都曾隐晦的表示过,老皇帝估计是没多少时日可活了,结果他这么养着养着,虽然现在还是劳累不得,政务更没办法处理,身体却是真的有了明显的好转。
太子也一向来信重自己的王妃,这位太子妃出生高贵,过去在政事上也曾给予太子不少的助力。
夫妻两个能走到今天这步,也跟他们彼此心齐有很大的关系。
这日太子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太子妃说了。
对于给韩彻升任官职一事,太子妃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只在那也夸赞几句韩彻的能力后,就笑着说道:“听闻那位韩侍郎至今尚未婚配,殿下何不赐予他一段好点的姻缘?”
“竟还未婚配么?”太子惊讶。
实在是韩彻如今也三十出头的年纪了,放在眼下来说,若是成婚特别早的,说不定再有两年,都能操持自己的儿女的婚事了!
太子也不可能去盯着一个臣子的婚事,也就一直对此事并不知晓。
“韩侍郎这些年来一直为政务在外奔波操劳,想来是因此而被耽误了。”太子妃说着,就还又叹气道:“听闻韩侍郎家中还有两个妹妹,也皆是聪慧知礼的好女郎,奈何父亲早逝,唯一的兄长又常年被外放,也一直未能寻找到合适的婚配。”
“韩家两个女郎有多大了?”太子好奇的问道。
太子妃就说道:“说来,那韩三娘倒是跟咱们二郎差不多的年纪。”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8-01 00:00:00~2023-08-01 23:52: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达吉马、猫薄荷 10瓶;更砂 5瓶;小四是北凉柿子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24 ? 道理
◎原来道理竟还是要分人来说的。◎
今年秋税过后, 京城的物价可谓是接连下降。
百姓最开始见着米价变得便宜许多,就纷纷跑去抢购大米。最开始那一两个月,京城粮食铺子的生意就可谓是好到极点。每天店门口车水马龙的, 使得一些铺子因为赶不上大家抢购的速度,常常出现早早售罄的情况。
还是在抢购了一段时间后,京城百姓发现这些粮食铺子即便今日将大米抢完,明日一早又能重新供应下,情况才好了些。
而最近这大米的作价, 在抢购情况好转过来后, 就又出现了下滑。
米斗从二十五文, 现在下滑到了二十三文。
也别觉着六斤米一共也不过才便宜了两文钱,要知晓大米属于日常主食之一,放在时下这种鲜少分家的情况下, 一大家子的消耗量算下来后,对寻常百姓来说, 就绝对是一个够让他们心疼的数字了。
于是最近京城百姓就不再抢购大米了,他们开始被那些从其他区域运输过来的土特产和手工制品所吸引。
不过这些东西毕竟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吸引归吸引,想要大家跟之前抢购大米那样疯狂, 还是不可能的。
只是这价钱都变得比过去便宜起来,在有能力消费的情况下,不少百姓也就舍得花银钱去多购置了些。
京城的一些大商户,近来也觉得做生意方便了许多。
这些商户过去做生意,需要将外地的一些货品运输到京城和北直隶等地区来时,朝廷以往所遇到的那些问题, 除了货品损耗这块不一样外, 其他的问题, 这些商户也一样全都有遇到过。
但现在不同了,由朝廷专门组建起来的一万余人的漕运队伍,在不需要运输物资和税粮的时候,就还会肩负起在河道巡查的职责。
有这么大一支庞大的官办运输队伍时常会出没在各段河道里,试问一下,沿路的那些盗寇贼匪又哪里还敢轻易跑河道来围堵抢劫?
所以,因此受益的也不只是京城和北直隶这边的商户和百姓。
没了这部分所产生的巨大损失,全国各地的大商队的运输成本大幅度减少,商人们又在见到朝廷利用漕运队伍会运输一些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在各地抛售后,对于货品往外售卖的价钱,自然也就会跟着做出一定程度的让利。
虽是做出了一些让利,不过利润空间有运输损耗这部分的减少,能从中找补回来,实际也就并未变少。反而因为作价变得实惠,促使了一部分百姓的消费增长,使得商户们最后赚取到的银钱还变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