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120-130(第2/15页)
恩拥戴还正是持续高涨阶段。孙大郎又在衙门里得了职位,这时候对赵四郎等人讲起韩彻时,各种夸赞的好话连连蹦出,一路上甚至都没停过。
最后,赵四郎这支队伍可谓是听足了韩彻的各种传说,才被带到的县衙旁边的一间豪华大宅子的门口。
赵四郎震惊了:“这,这里不是杨大人的住宅么?”
怎能将他们安置到这里来!
作为往来安南县多次做沉香木生意的大商户,赵四郎当然与全权掌控安南县衙多年的郭杨二人打过交道。
甚至这宅子,赵四郎还曾携带礼品进去拜访过。
然赵四郎这话才问出口,原本一路笑脸热情对待他们的孙大郎脸色倏地一遍,张嘴便骂道:“我呸!什么狗屁杨大人的宅子!一个贪官污吏,他能修建出这么好的宅子,可全是从我们老百姓身上搜刮下来的!”
当初抢粮一事,可是让朱家冲的流民们都恨透了郭杨一干人。
韩彻做这出决定时,还告知众人,言道这种既是搜刮民脂民膏修建起来的宅子,得让它们为老百姓做付出,才是它们本来该有的归宿。
“大老爷说了,你们是来给我们送耕牛的。”有了耕牛,农户们才能种更多的地,收获更多的粮食。
想到这,孙大郎便又重新扬起热情笑脸:“自是应当好生招待你们。”
没错,韩彻将县城这些抄家得来的大宅子,改造成了古代版的高端招待所。
他还在询问县衙仅存的几个老衙役,对每年到来安南县收购沉香木的商队做了一番较为细致的了解后,便做了一系列的安排。
韩彻将商队的实力做了划分,因着这门生意并非寻常人能做,故每年到来的商队其实也就是那几批。
赵四郎是名单上被重点化圈的一位,所以孙大郎才会直接将他们带到整个县衙最豪华的宅子——原杨县丞的住宅。
临走前,孙大郎还又做了一番细致的交待:“宅子里已经准备好了十名杂役,十名厨娘,每日可帮忙做些简单的清扫和吃食。食材这块,你们可自行安排人去采买,也可吩咐厨娘帮忙采买。”
“哦,对了,厨娘和杂役这些也都是不需要你们花费银钱的。”
“旁边就是我们县衙,住在这里,安全你们也绝对可以放心!”
“若还有什么需要,也可派遣人去县衙通告一声。”
“……”
安南县离渠县较近,整体地势略高,气候温暖,物资非常丰富。但它也多未经人开发的原始森林,毫不夸张的说,每逢春夏时节,空气里满是湿气和瘴气,田野间爬着毒蛇,河水里长着毒虫等。
作者有话说:
注1:出自王徵《代耕图说》:“先为两辘轳架,如a。两辘轳系两长索,贯犁其中,如e。两人递转辘轳之索,一人扶犁往来,自可耕也。”
注2:出自王祯《农书》:形如木屐,而实长尺余,阔约三寸,底列短钉二十余枚,簨其上,以实竹柄,柄长五尺余。耘田之际,农人执之,推荡禾垄间草泥,使之溷溺,则田可精熟,既胜耙锄,又代手足。所耘之田,日复兼倍。
注3:出自王祯《农书》 :“水轮三事,谓水转轮轴,可兼三事,磨、砻、碾也。初则置立水磨,变麦作面,一如常法,复于磨之外周造碾圆槽,如欲毇米,惟就水轮轴首易磨置砻,既得粝米,则去砻置碾、碢干循槽碾之,乃成熟米。夫一机三事,始终俱备,变而能通,兼而不乏,省而有要,诚便民之活法,造物之潜机。”
这几样农具的图纸也都放到微博上去了,有不懂的可以去微博看一下。感谢在2023-07-29 23:20:44~2023-07-30 23:29: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梅兰竹菊城 30瓶;baozi 10瓶;桃桃乌龙 5瓶;rgmau、莫名其妙 2瓶;猫薄荷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22 ? 赚钱
◎第一次赚取到了银钱。◎
这几种农具里面, 除了水轮三事的制作难度大了些,其他几样都还是比较简单的。韩彻在临走之前,就还顺便提了一句, 言道水轮三事可以全村共用一个。
杨刺史也觉得这提议不错,毕竟谁家碾米也不可能是吃一顿才去碾一次的,确实没必要每家皆有。
很快,松州官府这边就开始对这几样农具进行推广。
这个时候,江南其他的产粮大区也都陆续收到了韩彻派人分送过去的几样农具的详细制作图纸。
其中水轮三事这款农具, 就算没有达到雪中送炭的程度, 也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一句及时雨了。
因为这次秋税的征收, 朝廷还需要从松州之外的江南其他产水稻大区一共征集一百万石的税粮走。其中三十万石是送去京城的,剩下的七十万石是分发给北直隶等地区的。
都知晓在晒得足够干的情况下,稻谷占比也能达到18-20%, 所以为了节省运输上的耗费,朝廷大多时候还会要求磨制成精米再带走。
然而耕牛本就缺少, 还要江南区域的百姓磨制谷穗去供应京城和北直隶所需的这批一百万石的精米,实在是有些劳民。
韩彻之所以能想到水轮三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水轮三事主要解放的还是百姓之后在这上面的劳作。而在这之前, 需要征集精米走的江南一些产粮大区,也是早就提前收到了朝廷下发的通知。
待到农历十月上旬,便陆续有其他地区将精米和物资送至松州码头附近的转运站来。不多久之后,转运站里就收齐了朝廷需要的这一百万石的精米,两百多万匹布帛和五百万斤同样需要运输至京城的各类物资。
算上今年前段时间的夏税时,韩彻作为检验全段河道运输, 送至京城的那批物资。再不算粮食和布帛的情况下, 加起来今年江南整个区域一共往京城都将送去近一千万斤的各类物资。
另外, 此次漕运还需要运输如松州常平仓这种在放粮售卖出去后,所换取到的一些土特产和手工制品。
也就得亏漕运队伍如今都是专业的船只和经过各种培训后的运输队伍,若不然一次运输这么多的粮食和物资,在过去根本想都不想。
韩彻带着漕卒们出发这日,松州港口处围观了一大片的百姓和外来商贾客流。
这些围观的外来商贾客流们是被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运输规模所震撼的话,那么松州本地的百姓则是高兴居多。
要知道在过去,松州官府都是征集是河道附近的百姓做漕民来负责运输的。
在整个服徭役期间,官府是不会给予百姓任何的工钱,有些吃住都是要百姓去自行解决的。还有用作运输的船只,甚至也需得百姓自己置备。
“那以后都不用你们来运输了吗?”听着身边几位本地人的一番兴奋的言语,对这事还不怎么了解的一位外地商贾就问道。
“哪还用得上我们?你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