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110-120(第13/15页)

才有人发觉韩老三不见了。

    韩老三不同于旁人,他可是韩彻从京城带过来的仆从。此时瞧见他人不见了,马上就有人询问起来。

    韩彻便告诉大家,朱家冲如今已经开荒基本完工,他便让韩老三带人去安南寻摸其他适宜开荒的地方。许是韩老三寻摸得地方远了些,今日才未能赶回。

    ……

    韩老三不见一事,马上也被传到了郭杨二人耳中。

    “你说,这韩老三当真是被韩彻派去寻摸其他荒地了?”杨县丞是并不信这说辞。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郭县尉并不当回事。

    在郭县尉看来,那韩老三即便被韩彻有另外的安排,也不需要担忧。他们这次可是走的正经流程,朱家冲充入官田的文书更是已经造好。

    不论韩彻怎么折腾,都已经无力回天。

    “你还是不要太过大意。”杨县丞皱眉:“你也知道,韩彻将那些流民都安置在朱家冲。届时收粮,那些流民必然是站在韩彻那边的。”

    郭县尉得意道:“这不是正如咱们的意了么!”

    说实话,韩彻这几个月在朱家冲开荒,收编流民耕种,又教授乡民种地等举动,收获了不少百姓的称赞拥戴,也让郭杨二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威胁。

    他们二人虽然掌控县衙,但若安南县的百姓只认他韩彻,迟早有一天,县衙就成了个摆设。

    韩彻还占据着名,须知他才是朝廷任命的安南县县令。

    于是在眼见着韩彻还真有可能将双季稻栽种成功时,更让郭杨二人意识到,绝对不能再让韩彻继续下去了。

    那可是从未有人做到的一年两收水稻啊!

    还是能被当吉兆,呈报给朝廷,受到圣上称赞嘉赏的!

    再者,郭杨二人也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韩彻在朱家冲栽种的早稻,即将迎来大丰收。虽说安南县的物价极低,粮食是一贯来不值钱。但一点粮食和一堆粮食,区别就大了!

    安南县又为下等县,登记在册的人口总数就只有那么多,郭杨二人每年能从中捞得的油水其实并不多的。

    郭杨二人既为了打压韩彻,也心动朱家冲那一大片即将成熟的早稻,便决定这时候对韩彻出手。

    在他们的计划中,第一步就是造文书,将朱家冲录入县衙官田。

    韩彻必然不会同意,朱家冲的那些流民也必不肯,届时流民只要一闹,县衙便可以流民不服管制,对抗官府为由,对其实施镇压。

    县衙捕快虽不多,但别忘了,整个县衙任职者上下皆是安南本地人。

    这么多年来,郭杨二人能掌控住县衙,令县令只是摆设,靠的可不仅仅是县衙这么点人数。所以韩彻身后有流民,县衙身后可是这安南众大族。

    只要他们将流民镇压住,便可给韩彻戴一顶“蛊惑流民闹事,对抗官府”的罪名。

    而且他们还都打探清楚了,韩彻当初就是被圣上以“蛊惑太子,动摇国本”为由,厌弃贬谪流放到他们安南来的。

    这么一来,韩彻这县令绝对是做到头了。

    待到韩彻一栽,他们就可以安排人将那两季稻一事继续下去。届时,凭借着两季稻的大功劳,杨县丞说不定就能摆脱非科举的出身桎梏,谋得这安南县县令一职。

    想到这,杨县丞不免愉悦道:“唉,咱们还是得感谢韩彻的。”

    郭县尉嗤笑:“那是他蠢。”

    这么大的功劳,韩彻竟不想着先自己偷偷捂住,待栽种成功后找朝廷邀功,而是自掏腰包,免费给那些个农户赠送秧苗,还把这两季稻的栽种技艺,尽数教授出去。

    如今可不就得便宜他们了么!

    然后就在郭杨二人得意万分时,昨日出门的韩老三终于回来了。

    确定韩老三将事情办妥后,韩彻这天来到了县衙。当着郭杨二人和一些衙役的面,将他那晚写的另一封信件,交给一衙役,命其速速送往府州。

    郭杨二人顿感不好,脸色大变。

    这个时候,韩彻要给府州送文书,一想便可知是为的何事。

    于是等到韩彻带着人一走,这封信件便落到了郭杨二人的手上。二人快速的将信件拆开,在看清文书所书写的内容后,脸色便越发的难看。

    如他们所猜测的一样,韩彻已经将两季稻的事书写成文书,欲报给府州。

    “这文书不能让他送出去!”郭县尉扭曲着一张脸道。

    “文书烧了吧。”杨县丞更狠:“听说朱家冲早稻即将要收割了?”

    郭县尉:“那韩彻有言再过四五日便可。”

    “那就不等了。”杨县丞说:“你今日便去各家通知,让他们准备好,后日一早,我们便去那朱家冲收粮!”

    “好!我这就去!”郭县尉瞬间心都要沸腾起来了!

    待到仆从们商量一晚,一致决定也花些银钱请人代购买藕粉。毕竟这藕粉便是因请人代购,每斤加价二十文,也仍旧属于拿回去后,能便宜到让自家郎君夸赞他们。

    结果第二天仆从们去寻人代购,才发现纵使他们舍得花钱,这代购也并非他们想寻便能寻到的。

    藕粉目前只安南独有,随着名声越传越开,寻来安南购买藕粉的人也在每日增多。

    如三位书生这般派遣仆从前来购买的,还只是为自家所需,要量终究有限。真正需求量大的,还得是那些商户。

    这些商户皆曾亲眼瞧见过藕粉售卖时的火爆,然后等到了安南后,又得知藕粉一斤才一百文!突然间,这些商户心中都滋生出了一种买藕粉就等于在捡银钱的激动!

    于是为了能捡到更多的‘银钱’回去,这些商户们便开始花钱请人代购,甚至一些商户每日都寻数十人替自己去排队。

    对于安南的百姓来讲,三时辰,也就是后世的六个小时,便可收入两百文,已然是一份很高的收入了。

    若还能赶得上最早那批,一天便可赶在宵禁之前轮上两次,收入就能再增多两百文。

    需知晓在今年之前,好些人家里连温饱都做不到。时下农业技术本就落后,而一些上等的好田地,又很难落到普通农户手上的。可即便如此,官府前来征缴税收,农户却又不得不交。

    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户们赶来县城,替人排队代购买藕粉。

    为尽可能的避免人多生乱等现象发生,韩彻便派遣衙役在售卖藕粉旁边的铺面,设置了一个临时办事处。一日内的代购交易自由,但若是有长包需求,双方需得到此登记立契。

    外来商户需得提前提交足额保障金,而代购们则需得拿出自身户籍,做详细登记。

    这样一来,有官府做保障,外来商户们便不用担心被骗,或被坐地起价等意外。而代购们也不需要再担心,商户临时反悔,讨要不到报酬。

    当然,照目前的形式来看,藕粉短期内是不可能出现会砸手中的情况。

    对此,最为满意的便是外来商户们了。他们都是带来多少银钱,就恨不得全拿去招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