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24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240-260(第17/20页)

大的词人。”】

    宋朝文人纷纷精神一振,唐诗是很不错,可是他们的词也是极好,奈何天幕一直不说,让人郁闷,此刻天幕一说起,各个振奋起来。

    【“读宋词,你一定不可错过岳飞的满江红,那是满腔的爱国热血,是宋人决不能忘记的国仇家恨,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

    读宋词,你一定不能错过柳永的雨霖铃,那是千古以来永恒不变的主题,是离愁,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入骨思乡之情。

    读宋词,你一定不能错过辛弃疾的永遇乐,那是伤古怀今的愁绪,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愤。

    读宋词,你一定要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读宋词,你一定要读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读宋词,你一定要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读宋词,你一定要读何须论得丧,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读宋词,你一定要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读宋词,你一定要读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些无一不是最经典的宋词,是华夏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李一缓缓吐了口气,“可是读宋词,你一定要读苏轼。”】

    苏轼也不是第一次被天幕提过了,他已经过了知道自己名垂青史的兴奋,现在就很想知道,天幕对他各种夸奖会不会像之前那些一样给些能帮助国家的好东西。

    【“苏轼之于宋词,就如同李白之于唐诗,失去李白的唐诗将少掉无数经典,变得黯然,而失去苏轼的宋词,如断一臂,少了最耀眼的那轮明月。”

    “我看过这样一个说法,如果要从浩瀚星海中撷取一颗作为宋代文化成就的代表、士人精神的标杆,那么人们大多会把目光聚焦到同一个人身上,那就是苏轼。

    他是千载以来文人们的精神绿洲,是最豪迈洒脱的大美食家,是我们和蔼可亲的苏东坡。”

    “谁能不爱苏东坡呢?”

    “没有人能不爱李白,所以也没有人能不爱苏东坡。”】

    不愧是他哥。苏澈抿唇一笑,他的兄长,虽然有时候各种不靠谱,但是论才华,他长这么大就没有见过还有比他的兄长更厉害的,和李太白并列齐名,那是应该的。

    苏轼显然不值得自己在弟弟心里这么牛逼,但是他还是忍不住笑了,毕竟那可是李白,哪个文人不看李杜。

    李白先被宋词吸引了,实在是李一举例的每一首宋词都太过经典,哪怕每一听过宋词的人,被这么一通灌输下来都只觉得惊艳绝伦。

    这样有别于诗的另一种题材实在有意思。李白想,看起来蠢蠢欲动,很有学习精神。

    随后,他又被苏轼所吸引。

    能在天幕说了无数经典之后还脱颖而出,想必非同寻常。李白暗想,当然,也有因为天幕拿他相比较所以更加注意的原因。

    而杜甫则好奇,‘没有人能不爱李白,所以也没有人能不爱苏东坡。’的苏轼又该有何等作品才能得到这样的评价。

    毕竟,他都是死后那么久才慢慢和太白兄并列齐名的。小迷弟杜甫不承认他酸了。

    【“苏轼的作品其实我也曾经说过一两首,都堪称千古名篇。”李一兴致勃勃道:“但是一两首词又如何能表达得完苏东坡呢?”】

    第 257 章

    【“说起苏轼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噔噔噔, 是东坡肉!”李一斩钉截铁道。】

    有在听没在听的人都缓缓打出一个问号,啥?啥?啥?

    东坡肉,什么东东!

    【“对, 没错, 就是东坡肉, 吸溜ω”李一一副嘴馋道:“东坡肉, 也就是红烧肉,一道流传千百年的著名菜色, 现在大家提起红烧肉, 就不得不提起将吃红烧肉事业推向高峰的人,也就是苏轼苏东坡。”

    “有道是——黄州好猪肉, 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李一捂嘴笑道:“这首《食猪肉》诗,就是出自苏东坡之手,不难看出他不仅是“每日早来打一碗好吃”,而且, 还深谙红烧肉“慢着火, 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烹饪之道。

    若论大美食家的话,没有他我是不服的。“】

    苏东坡颇为自得的撸了撸胡须,那确实是好吃又美味。

    【“众所周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猪肉由于令人诟病的饲养方式所以是上不得台面的, 也就是富者不肯吃。

    哪怕价钱如粪土,但是吧,贫者不解煮,也就是不会做,做得不好吃。

    所以猪肉是真的不受欢迎,除非没办法的穷苦人家才会为了肚里有点荤腥去吃。

    直到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

    然后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后来他到杭州任知州,一次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而苏轼则很有先见之明,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而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东坡肉由此名声大噪,后来更是成为走进千家万户的名菜,大众菜。”

    李一感叹道:“古代不是没有好吃的菜色,但是那时候人家有什么好的方子菜谱都是留起来当传家宝,增加家族底蕴,哪里会流传出去。

    而能给饮食单调的老百姓饭桌上增加一道新的荤菜,苏东坡怎么不算功德无量呢?他大美食家之名是毋庸置疑的好吧!“】

    李世民若有所思,“如此,这苏东坡倒确实是对得起天幕这样的赞誉。”

    【“对了,说到这个,就顺便提一下,猪肉其实很美味,但是没有经过阉割咳咳,味道就会很重,所以从小就要给猪猪们去势。”李一委婉道:“这样猪猪长大后就会很好吃啦。”

    猪肉可是人类主要的肉食来源,李一决定给每个朝代都发一本养猪指南,她看母猪的产后护理就不错哈哈。】

    第 258 章

    【“说起苏轼, 东坡肉那自然是大名鼎鼎,但是比起他美食家的身份,自然还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更加引人注目, 照耀千古。”李一眼睛发亮, “你要了解苏轼, 就不能只了解他的作品, 但是又更不能不了解他的作品。”

    “在苏轼的作品里面,我们看见了一个无比洒脱豪迈的苏轼, 他有着开阔的胸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