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24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240-260(第13/20页)



    杜牧:呵呵,勿call。

    【“李白比杜甫大,不过小李杜里面李商隐比杜牧小十岁,而李商隐成名前杜牧早就成名了,有李杜如玉在前,李商隐也很仰慕杜牧,想要和杜牧也来成就一段佳话。

    他写了《杜司勋》一诗赠与杜牧,因为杜牧担任过司勋员外郎,所以被称为“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说起八卦李一就轻松多了,她笑吟吟道:“要知道伤春和伤别都是唐诗中的常见题材,但“刻意”一词说明李商隐发现杜牧在诗中其实隐藏了更多的寓意,而自己便是品出这些余味的知音。

    “人间唯有”既体现出他对杜牧的推崇,也体现出他作为知音的自许。

    可以说这首诗高度评价杜牧“伤春复伤别”之作,称赞其诗歌高超的艺术水平。既突出了杜牧的文学地位,也表达了他对杜牧的倾慕之情。

    但……杜牧压根不搭理他。“李一哈哈大笑,很是幸灾乐祸。】

    李商隐缓缓打出一个问号,然后气闷:“笑屁!”可见气急败坏了。

    杜牧:并不喜欢和傻子来往。

    【李一戏谑道:“不过没关系,杜牧不欣赏李商隐,白居易欣赏啊。

    白居易在老病退休以后,非常欣赏当时已经初露头角的年轻人李商隐,对他开玩笑说:“老夫死后要是能投胎做你的儿子就好啦。”

    李一欢快道:“白居易比李商隐年长约四十岁,几乎要高两辈,能说出这样的话,足见对其爱重的程度。

    尽管白居易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根本就是天差地别就是,但人可能就是喜欢自己没有的吧,比如白居易。

    值得一提的是,李商隐他……真的给儿子取名叫白老,绝了哈哈哈。“】

    白居易有点好奇,有点哭笑不得。

    元稹噗呲一声笑了,“这小朋友可真是不得了。”看兄弟的笑话他喜欢。

    李商隐眼睛放光,哎呀,这真是不好意思,嘿嘿。

    【“白居易是谁呢?”李一露出一个笑容,“李白写尽了浪漫主义诗词,无人能模仿,从未被超越,成为诗仙;杜甫把现实主义诗词写成了教科书,封圣诗界。

    整个大唐诗圈都笼罩在他们二人之下,直到白居易的新乐府出现,才被公认为唐朝第三大诗人。”

    “这就是白居易,一位几可比拟李杜的大诗人。”】

    第 254 章

    【“李白杜甫白居易, 算是公认的唐代三大诗人吧。”涉及排名这种容易争吵的话题,李一一般都引用比较公推的,不过她还是蛮喜欢白居易的诗的。

    “白居易的诗对上学的人其实不太友好, 因为篇幅长, 但是好就好在语言朴实易懂, 做阅读理解比较好理解。”李一一会皱眉一会又笑, 有点纠结。

    “就,如果需要背诵的话你会恨不得首首都是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再不济床前明月光也行啊,主打一个短小精悍好背诵就对了, 但白居易这种喜欢写长篇幅的都是不受欢迎的。”李一发出来自学渣的吐槽。

    “不过,”她话题一转,“只是单纯欣赏那白居易的诗对普通人就很友好啦,平易近人,不像某个喜欢引用各种偏门典故的诗人,光是去查典故就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了,这阅读门槛不要太高,对,我说的就是用典狂魔辛弃疾。”

    李一吐槽, “宋朝的词人都特别喜欢在诗词里面引用典故, 简直是无典不欢,像苏轼、欧阳修、李清照这些大佬,随便翻一首诗词,基本都能找到典故, 可以说用典在宋朝达到高峰,但这些人比起辛弃疾来, 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辛弃疾用典疯狂到什么程度,他作一首词,可以做到句句有典,甚至还可能一句词有好几个典故,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天知道这首词总共也就128个字。

    而这还不是辛弃疾用典最多的词,最多的一首整整十一个典故,就离谱,任何做阅读理解的人都会恨他的。“李一怨念道。】

    辛弃疾摸了摸鼻子,这个么,他那是必要用典,没有瞎用,后世的小朋友一定能理解的,对吧?

    【“不过辛弃疾作词虽用典颇多,但这是他词作语言特色所在,而且词中镶嵌典故要是用的不好就会让人觉得生硬艰涩,但辛弃疾却每每用典都能恰到好处,浑然天成,读来不觉有堆砌之感,反而更加奔放自如。”李一还是说一句公道话,“所以他的词虽然读起来有门槛,但是经典确实不少,很是值得品味。”

    李一说着,又继续道:“白居易是一个很与众不同的诗人,要知道在古代识字率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低的,文人的作品通常都是给同阶层以上看的,普通老百姓哪里能看得懂那些优美的文章诗词呢?这当然不是他们写的不好,只是每天埋头田地,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哪里懂呢?可白居易却为他们写了浅显易懂的诗。”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老妪能解,出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就是说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如果懂了,那么他就会觉得这很好,可以使得大家都懂,便将诗抄录出去,供大家传唱。

    白居易认为文章是写给大众看的,如果不能为大众所理解,即使再华丽的词藻,也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语言平易通俗,富有人情味就是白居易诗词最大的特点。”

    “像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李一随口念了好几首诗,然后笑道:“怎么样,是不是都很简单很好懂,在白居易的诗里,一般不会有让人看不懂的字眼典故,完全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理解,充满平易近人的感觉。”

    “有人说,白居易的诗是写给老百姓看的诗,看起来确实如此。阳春白雪虽好,下里巴人也同样必不可少。

    与晦涩难懂的浪漫主义相比,白居易的诗歌显得更加通俗易懂,和蔼可亲了。

    但是白居易厉害就厉害在,哪怕他的诗已然接近现在的大白话,但是他在通俗之余却又不失华美,浅显却又意境优美,将诗歌与现实相结合而不失诗歌韵味。”

    “即,下里巴人他要,阳春白雪他也要,又要通俗易懂,又要文辞优美,而这些白居易都做到了,而且融合的很好,要不然说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大唐又一位大诗人。”】

    白居易很高兴,而他的小伙伴元稹看起来比他和更高兴,虽说文无第一,但是,元稹用力拍了一下白居易的肩膀,“我觉得第三大诗人听起来不够帅气,乐天你觉得呢?”

    白居易很难不笑出来,但是他还是克制道:“我觉得我挺努力了。”李白杜甫那是那么好越过的嘛?

    那可是李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