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24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240-260(第10/20页)

春望简直透着一股悲剧的感觉,国都破了, 哪能不惨啊?

    特别有同理心的二凤陛下已经有点上头想哭了,这毕竟这破碎的国家是他的大唐啊!!!

    杜甫也有点遭不住,感觉未来自己和国家处境都很惨这个世界还能不能好了。

    【好在李一自己是个思绪飘散的,她若有所思道:“说起来我最近特别喜欢李龟年,而说到这位被誉为唐代乐圣的李龟年,其实和杜甫也是老相识,杜甫还为他写了首诗。”

    “诗呢自然是写的极好——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一笑道:“虽然再相见已经是物是人非,可是还能异乡见到故人,如何不是幸事呢?”

    “至于杜甫为诸葛亮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那更是不要太有名。”】

    诸葛亮摇了摇扇子,其实他不是很喜欢这诗透露出来的意思来着。

    【李一笑吟吟道:“其实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大家可能都没有发现那是杜甫写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李一一口气念了很多首诗,她颇为感叹道:“在咏物诗上杜甫也格外有天赋,或者说看多了他那些沉重的诗句,再看看这些,难免感觉到两极分裂,如果不写上诗人的名字,我根本想不到这些诗居然是出自杜甫之手。

    简直不敢想象,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却又仿佛看见了另一个杜甫,一个更完整的杜甫。”

    “没有谁生来就是忧国忧民的,在那个充满光正伟的身影下,杜甫仍然是人。”

    “比起杜甫最为出名的三吏三别,我其实更喜欢他写的这些景物诗。”

    “但是说起杜甫,如何能不提三吏三别呢?”】

    第 251 章

    【“古代文人大都想要入仕一展抱负, 而诗人这个团体普遍都是失意人,杜甫也同样有抱负,有志向, 想要当官。”

    “那么杜甫的抱负是什么呢?是“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在公认的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作品《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面他写下这句诗, 那时候唐玄宗下令让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 然后就出现了野无遗贤的笑话,而杜甫也自然是落榜了。”

    “当时杜甫心中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于是他写下这首诗向很欣赏他的韦济告别, 并且再一次自荐,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当然还有抨击现实的黑暗。”

    “全诗大意是我杜甫年少就有才名,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诗词歌赋上可以和杨雄曹植比拟,很多名人都愿意和我做朋友。我以为自己会很快出人头地,然后辅佐皇帝重现尧舜时期的风俗淳朴的社会,然而现实却给我狠狠一击。

    前阵子皇帝下诏时我以为就要振翅高飞,结果转头又成空, 朝廷的考试也成为一场笑话。

    您总是吟诵我的诗赋, 夸我写的好,可是我却让您失望了,可我依然还是不想放弃自己的抱负,我还想再试一试。

    如今我要离开京城, 想到您对我的恩情,前来向您道别, 哪怕我是那么的不舍,但是没有办法,我还是想像白鸥那样出没在浩荡的大海,还想展翅高飞,而不是对小人趋炎附势以获取上进之身。”

    李一轻声念着这首诗,充满感叹,“这大概就是古代诗歌版本的简历了吧,好绝啊。”确认过眼神,是自己写不出来的东东。】

    杜甫默了默,人到中年依然仕途不顺,换作从前他是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会落得这般田地。

    杜甫称得上天才,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都快,七岁就能作诗,他骄傲也自信,有一腔热血报国之心,坚信自己的才华必能大展拳脚,哪怕第一次科举落榜也依然不气馁,游历四方,结交朋友,对未来充满信心……然而现在才知道,原来是这才是一生苦难的开始。

    他自嘲一笑,有点被打击到了。

    李白拍了拍他的肩膀,太懂了这复杂的心情。

    【“明白了杜甫的抱负,也就更能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写下三吏三别这样的诗。”李一曾经很不喜欢三吏三别,哪怕再大名鼎鼎也不喜欢。

    那实在是很苦难的诗,生活已经很难了,何必自己找罪受呢……嗯,结果现在还是主动找罪受了。

    李一吐了口气,缓缓道:“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代表作,可以说是照耀诗歌史的名篇,被人们誉之为“诗史”,创造于盛世颠覆后战争不断的那个年代,也就是安史之乱。

    在那个无休止的战争时代,连年的兵役,百姓哀鸿遍野,饿殍遍地,那时候的百姓是真的很惨,而三吏三别总体上就是描述了饱经战乱罹苦的百姓们在战争中哀恸绝望的悲苦命运与处境。

    其中“三吏”从官吏的角度,着重表现百姓遭受的兵役灾难是由怎样的官吏造成的;而“三别”则从受害者的角度着重表现百姓遭受了怎样深重的兵役灾难以及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种灾难。

    在这些诗中,杜甫截取一幕幕人间惨剧,兵祸不休,于是不断征募新兵,可年年征兵,哪里还有人呢?所以“老翁逾墙走” ,“唯有乳下孙” ,好多人家都要绝户了。

    可就是这样,却连耄耋之年的老人都不能幸免,“老来卧路啼,岁暮衣裳单”;连新婚之日的喜庆都无法安宁,“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老无所依还要奔赴前线,“内顾无所携,近行只一身”,种种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只让人看了不禁想感叹惨,好惨,真的太惨了。“三吏三别属实有点沉重,于是李一忍不住就想皮一下。】

    第 252 章

    杜甫抿嘴, 情绪有些低落。

    “太白兄,你说陛下他……”还能改好吗?

    不止杜甫犹疑,大唐很多人都在犹疑, 在天幕出现以前, 他们以为出现一位圣君明君, 他让大唐繁荣强大, 开创盛世。

    他们以为这又是一位“太宗陛下”,他们歌颂他, 赞美他, 爱戴他。

    无数能人志士渴望入仕,报效朝廷, 一展抱负,和这位“太宗陛下”来一段君臣佳话。

    这本该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是该成为千年后也为之赞叹不已的盛世。

    可最后,也是他们心中的圣君毁了这一切,毁了所有人的希冀和幻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勉强的笑了下,好像不可能了。

    诚然一切还没有发生,安史之乱可以提前杜绝,可是真的还能相信他们的皇帝陛下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