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京城报仇的: 第 34 章 京城报仇第三十四天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来京城报仇的》 第 34 章 京城报仇第三十四天(第1/3页)

    这天傍晚出门时心情低落,脚步声都拖着“沉重”二字,回来时倒哼起了轻快的歌儿,推门声里都听出高兴。

    义母担忧女儿,大晚上撑着不睡,边做针线活计边等门。望一眼便奇道,“出什么大喜事了?看把你乐的。”

    应小满坐在炕边,高高兴兴地说,“娘,我寻到确切的法子,可以报仇了。”

    “哦。”义母不冷不热应道。

    这两个月类似的话听了几十遍,人早听麻了,过耳就忘。“这回又打算什么时候啊。和七郎和你一起去不?”

    “七郎最近忙,报仇机会难得,先不等他了。”应小满眼睛亮晶晶的,“今晚就去蹲点。”

    “一天来来回回跑出去多少趟?”义母又好气又担忧,“大晚上的还要出门。你个小伢儿半点都不累的?”

    岂止不累,简直精神百倍。

    她哼着小曲儿准备今夜踩点的物件。

    准备到半途,突然想起,回头问一句,“七郎今晚来过了么?”

    义母摇头。

    应小满嘴里哼着的轻快小调停了停,咕哝,“他真忙啊。”

    义母担忧得睡不着,提灯在小院里照亮,翻来覆去地问:“你一个人成不成?报仇这等大事,不等七郎再来商量商量,帮把手?”

    如果有个人帮忙蹲点,筹划,那当然更好……

    但七郎最近忙。

    应小满:“我一个人可以。”

    五月天气燥热,人睡得晚,应小满又激动得睡不着,索性一口气把埋伏下套的物件全从屋里箱笼翻出来。

    绊马长索,挖陷坑的小铁铲,义父留下的十几颗铁蒺藜,擦得锃光瓦亮的飞爪,杀鱼的柳叶薄刀,老家带来的二十斤门栓。

    桩桩件件清点完毕,收进包袱,鼓鼓囊囊一包扎好背起。

    “娘,我出去一趟,回来得可能会晚。你莫等门。”

    义母不放心,追出来喊,“今晚只蹲点!动手大事,还是等七郎帮把手。”

    应小满没吭声,背起包袱便出门。

    山里打猎讲究时机。错过一次好机会,叫猎物生了警惕,十天半个月都等不来下次。

    报仇也差不多。

    晏八郎跟她附耳细说的当时,她便敏锐知道——机会来了。

    大理寺西边侧门小巷狭窄,窄到车驾难以通行,马匹只能进一匹,行人并肩只能走两个,平常只供狗舍里的狗子从侧门出入。又因为靠近官衙,百姓退避,这条巷子少人来往。

    这么一条窄巷,偏偏横插出去,可以直通长乐巷附近的大街,省下沿着西门内大街往北在往东绕一大圈的麻烦。

    按晏八郎的说法,晏容时在大理寺做事到深夜,偶尔会吩咐车马提前等候在窄巷尽头,自己领长随横穿窄巷出去。

    她今晚出去确实只打算蹲点。

    如果被她蹲到好机会的话:当场下手,也不是不可能。

    ——

    应小满抱着包袱,精神奕奕出门去。

    没走出两步,迎面却正好撞到刚回来的沈家阿奴,同样抱个鼓鼓囊囊的包袱,吃力地半拖半扛。

    两边远远地照个面,沈家少年郎主动打招呼,“应小娘子,家里两方砚台顺利当得十贯,我买了好些吃用物件。”说着掀开布包,露出里头一串粽子,五斤肉。

    “这下才是当家。

    把自己的包袱放去路边,帮扛米面。

    沈阿奴还在强撑着,“米面沉重,我买了二十斤!怎么能让你来——”

    应小满轻轻松松一扛便走,留个目瞪口呆的少年郎在后头,片刻后提着大包小包追进沈家门里。

    沈家娘子病得起不了身,沈阿奴捧着包袱进屋给母亲看。

    夜风传来依稀哽咽声,“当卖了你阿父珍爱的砚台,等他回来,定要责怪与你……”

    沈阿奴的声音道,“等父亲回来责怪便是。母亲身子要紧……”

    这沈家狸猫虽有点小糊涂,还不至于没救。应小满带着欣慰往门外走。

    片刻后,身后却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沈阿奴从自家追出巷子,“应小娘子,入夜了,你带着沉重包袱要去何处?我帮你拿包袱。”

    应小满连声道,“不用不用!太重了,你背不动,让我来。”

    沈阿奴被那句“你背不动”激得脸皮子发红,血气上涌,不依不饶地一定要背。

    又存心带着心上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心态,学着应小满刚才的模样,把地上包袱一扛便走,“我可以!——啊呀!”里头什么东西,重得像石头!

    应小满烦恼地跟在旁边,“你说很重了,还给我罢。”

    里头装了七八斤一对飞爪,二十斤的包铁门栓。其他零零碎碎还没算呢。

    沈阿奴咬牙死扛,面皮涨得通红,强撑着无事人般说话。

    “小娘子孤身夜行危险,你可是要进货?我、我陪你去,有事我,呼,替你挡着。买了羊,呼,还是我替你扛着……”

    应小满:“真不用,今天不买羊……”

    沈阿奴精神大振。老天帮他,应小娘子今晚不买羊!只肩头三十来斤,他、他咬牙能撑过去。

    “走。”沈阿奴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我们去何处?”

    “我……”应小满卡了一会儿壳,吭哧吭哧地说,

    “去……家里新盘的肉铺子看看。”

    沈阿奴死活扛着踩点工具不放手,两人一路闷走去西门内大街的应家肉铺处,少年郎大字型瘫在木椅子上,再不动弹了。

    应小满站在店铺子里,提着准备踩点作案的包袱,茫然地想:大晚上的,她扛着门栓,带个沈阿奴,来铺子里做什么……

    天色已经黑了。小巷里静悄悄的,只有一盏灯笼,映出“应家羊肉铺”的无字门面。

    沈阿奴顿时又精神大振。一骨碌翻起身,寻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你家门面还缺一个像样的牌匾。”

    “字已经有了,只差做匾。”

    “做匾需三五日,我写一幅字不费功夫,即刻写得。挂个三五日,等匾做好就换下。”

    应小满连声拒绝:“真不用!”

    “真不费功夫!”沈阿奴已经在四处寻字纸写字了。

    他原来有个像样的大名,叫做俊青。

    沈俊青一边猛揉肩膀一边道谢。

    “这次母亲的事,回想起来后怕,不知如何跟你道谢才好。以后如果有需帮手处,比方把羊扛回家之类,你我邻居,尽管直说。”

    应小满心里嘀咕,叫他帮忙扛羊,半路羊肯定跑了……

    “你有心谢我的话,不如帮我听着家里动静。”说起义母最近身子不舒坦的事。

    沈俊青拍着胸脯应下:“这两日我留在家里照顾家母。如果应婶子有事,隔墙喊一声便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