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恶毒女配: 第114章 你才是我的福气(二更)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成科举文里的恶毒女配》 第114章 你才是我的福气(二更)(第1/2页)

    “恩师,您择冯起、陆深二人进阁,这二人本就和您政见相同,真是喜上加喜。”王敏行恭喜他的老师秦劭。

    秦劭此时正志得意满,他清理了郭清这等清议派领袖,又深得皇上信任,这次选进阁辅的也都是政见相同者,不可谓不好了。

    他笑道:“自先帝起,朝臣们人人动辄以威势逼迫皇帝,令皇上政令无法出内阁,动不动就叩阙,日后我执政起,必定把所有大权都掌握在皇上手上。董仲舒曾说天人合一,上天既然选定了天子,那么天子之令就是朝臣应该遵守之令,我们为人臣子一定要谨记这一点。”

    王敏行应是,“如今朝中郭清党羽尽除,说白了都是一些书生罢了。唯独程云浮,他乃郭清高徒,颇有圣眷,这次倒是出了昏招,不必我们怎么做,他就已经触怒了皇帝。”

    秦劭捏须沉吟:“程晏此人我有耳闻,年少成名,为人锋芒毕露,但也是难得的正直之人。听闻当年谢皇后有意选其子为伴读,旁人都趋之若鹜,只有他本人拒绝了。只不过,老夫要为皇上拿回权利,似他这样的人就没办法不除去了。”

    秦劭自觉自己是一片公心,同时,他又对王敏行道:“你非翰林出身,要入阁颇难,敏行,你可有意外放历练一二?”

    王敏行心知恩师这是磨砺自己,不免笑道:“弟子一切听从恩师安排。”

    “好。”

    王敏行心知这次自己去的地方肯定是容易出政绩的地方,已经是踌躇满志,总比程晏去的那地方强。

    盗匪横行,疫病横生,本地土匪多过人,去那里就是九死一生。

    别说政绩了,那种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一看就是送死的。皇上对郭清恼怒至极,程晏还写奏折,强硬指认皇上错怪朝廷重臣,与宋徽宗一般,这让永嘉帝如何能忍。

    虽然他收获了巨大的声望,也获得了不少人的同情,但是对于这种不忠不顺之人,皇上怎会让他好过。

    可惜了了,王敏行除了惋惜之外,心底更是高兴。

    比起王敏行,更高兴的人要属六娘了,她知道程晏境遇一变,妙娘就变了,她现在无比庆幸当年没有按照她爹的去做,否则她年纪轻轻就得陪着丈夫那等不毛之地,简直就是送死。

    她回来娘家后,大家也在谈论妙娘的事情,虽然都语带惋惜,但难免心里都在幸灾乐祸。六娘心想,这是因为妙娘曾经在得意时,不知道收敛,故而,现在倒霉了,大家都有几分看热闹的意思。

    从而,她也以这件事情警戒自己,万万不能得意忘形,在高处时更应谦卑。

    “六娘,你来的时候看到五娘了没有?今儿是太太的生日,她怎地还没来啊?”

    六娘笑着摇头:“这我就不知晓了,我和五姐并不同路。”她其实知道五娘为何没来,因为她连着生了俩个女儿,自觉无脸回来罢了。

    但即便没有五娘,有六娘回娘家,小范氏等人让儿媳妇孙子孙女一齐出来,热闹的紧。

    程晏把手指着堪舆图的一个小点上:“这个罗州就是在这里吧?烟瘴之地,还有倭乱。朝廷委任了三任推官,都无人敢去。”

    座下一中年美须男子道:“东翁说的极是,这罗州土匪比人都多,这块地儿表面看还是我们大临的,其实谁也不敢管。”

    这人叫董樽,是程晏特意从无锡请来的幕僚,颇有才干。

    董樽建议道:“东翁如此还不如辞官罢了。”

    “是啊,东翁不如辞官几年再作打算。”

    现在就去这个地方,恐怕是九死一生,况且身上没有圣眷,还不如先挽回君心再谈。

    却见程晏眸中闪着跃跃欲试的态度:“这事上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我常常说要变法云云,但有了困难就不去。别人又会如何看我呢?既如此,我还不如去。”

    说真的,程晏能上疏为郭清发声,确实极其看好他,别看现在秦劭一派人获得成功了,但秦劭做纯臣是翘楚,于治国上远逊于郭清。

    他表现的这般激进,日后只要郭清起复,那他青云直上就是开始。

    况且,程晏总觉得他还年轻,本来就该四处看看,置于九死一生什么的,他从来都自信,他绝对不是短命之人。

    当然了,程晏的淡定让程家众人都觉得是强颜欢笑罢了,故作气度而已。

    之前一个个往来二房,天天缠着程晏要带他们入京如何的,现在全部偃旗息鼓了,连四房外祖母的病都好了,再也不往二房来了。

    程晷也过来找程晏道:“晏弟,你还真去罗州啊?我劝你就辞官在家就好,我这次也不打算起复了。”

    其实程晷实在是没什么抱负了,外放这几年他实在是太难熬了,倒不是他不想做什么功绩出来,而是寒窗苦读那些日子已经够累了,出来后在地方,往来都是一些小官小吏,下面的孝敬也少,真的做出成绩也被上官抢去。

    他还算是有点背景的都容易这样,更何况那些寒门做官的,完全是熬着。

    要出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程晷想还不如留在江宁,好歹他现在还年轻,也不过二十三岁的年纪,也不是很大。他颇会经营,在乡里更好呢。

    他现在劝程晏也是真心劝:“你还年轻,日后定然前途无量,何必计较一时了。”

    “晷哥,这么多年了,说明你还不是很了解我,我这个人越挫越勇,于他人而言难若登天,我却偏偏要迎难而上。”

    这就是程晏的性格,程晷小时候只觉得他样样不如自己,只不过他出生好些,所以他想尽办法和他结交,宗房也帮了他很多,他就是这么讲义气。

    甚至之后林寒哲被整离京,据说这中间也有程晏的手笔。

    程晷认为程晏还是拿他当兄弟,才说此肺腑之言。

    但程晏不听,他就没办法了,只道:“既如此,你可要多选些壮丁去罗州。”

    “多谢晷哥关心。”

    程晷本意是想把自己那两间银铺要回来,但他见程晏此去罗州,怕是也少不得要用钱,就没好意思开口。

    多如程晷这种就是劝他辞官的,程时也是如此想法,但程时知道程晏一定要去的时候,他还拿了两百两作仪程。

    至于妙娘,出乎意料的冷静,她是程晏的调令下了,她就在收拾行囊,让管事去外找可靠的镖局等等,根本没有一丝犹豫。

    程晏回来时,见她东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不免笑道:“看来只有咱们俩归心似箭,恨不得快些到罗州。”

    前段时间那些天天上门游说讨好巴结的人,现在几乎都不见身影,最有意思的是外祖母病好了,也不怎么过来了,大舅母和二舅母还好,各自送了仪程过来,但也绝口不提提携二字。至于宗房的费氏,倒是时常过来,话里话外就是埋怨程晏不懂事,说她不劝着。

    妙娘就道:“我其实也舍不得倦哥儿,但是更放心不下晏郎。也谈不上什么归心似箭,只是觉得星星之火,必然会有燎原之势,这么艰难困苦的地方晏郎都做成了,那其他地方就更不在话下了。”

    她也根本没有那种好像陪着丈夫去,就是女英雄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