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124章 第 124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力能扛鼎》 第124章 第 124 章(第1/2页)

    从院使到刘院判,

    全沦为了打杂的。

    他们师徒二人,有两双世间能排第一二的巧手。王太医行医几十年,手熟至此,

    还不算什么奇事。

    而杜仲,这少年的伶俐更甚师父,

    他戴着橡胶手套在一滩血肉里穿针引线,神情紧绷,

    站姿却是松弛的。

    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方法,

    另一扇窗前点了香,

    为免不吉,

    香只点了一炷,这袅袅一线烟雾透着佛性的微芒,对生命虔诚的敬畏,

    和逆转生死、在阎王手里抢人的胆量,

    矛盾地糅合在一起。

    晏少昰一向为自己识人的本事而自傲,这会儿却推翻了昨晚关于王太医的看法。

    这王常山可不是庸人,

    而是一般的跌打损伤,都激不出他的才能。

    倒是眼拙了。晏少昰想,这等本事,埋没在宫中可惜了。

    ——0:44:30,埋置引流管。

    ——0:53:18,引流管虹吸效应生效。

    ——0:57:30,

    余下刀口缝合,给止疼药。

    ……

    一张张快速捕捉人物动作的速写,

    在唐荼荼手下飞快成型。

    从前期手术环境开始,病人体位,所用器械;主刀大夫、“麻醉”医师、医女们各自的站位;尤其重要的开胸步骤,

    血沫积存于胸腔的位置,缝合,覆盖创面的敷料,引流管的构造、负压虹吸的原理示意图……

    唐荼荼画了七年的图,规划师也是天天要画建筑速写的,她快速抓型的本事不比一个专业画画的差。

    她在本子侧棱上非常仔细地做了标记,按照肩、乳、脐的位置定点,叫每一页画出来的患者半身像都在纸上一个位置,而这部分,恰恰是开刀的地方。

    唐荼荼脑子里,有一个念头逐渐成型。

    像二殿下说的,先验证王氏医经的准确性、培训教师、再从京城到各省府慢慢下沉……师传徒,徒传孙,一代一代传道授业,将外科手术当成百年大计来传承——不是不行,只是太慢了。

    传道授业,难在教学,培养一个外科医生的时间成本太长了。王太

    医自小受祖母耳濡目染,到了五十岁上头,仍不能将各种手术融会贯通,对他没有操作过的病例,还得猜摸尝试着来。

    得尽可能地去简化教学过程,建立起一套数据库,叫天下大夫模仿手术操作时,都有例可查,有据可考……

    唐荼荼全神投入,这样高频的画图并不觉得累,她反而魔怔了似的,那是一种把自己的潜力催逼到极致的畅快。

    线条要流畅,手就得稳,要快速捕捉动作,画得便不是很精准,只作辅助记忆用,细节之处还得留待事后去补足。

    唯一的遗憾是唐荼荼在侧面观望,她对人体结构图一点不熟悉,画上的患者只画出了皮相轮廓,画不出骨骼、脏腑、血管的位置。

    果然,做这行还是得专业的人来。

    “成了!”

    待杜仲将最后一针收拢打结,王太医低低道了一声,紧紧盯着矮凳上的引流瓶。

    那水封瓶中装了一指深的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这个应用了负压和虹吸原理的小装置,会排出胸膜腔中的余气和血沫。

    “成了?人救回来了?”刘院判紧逼追问。

    王太医话不说满:“留观三日,等闭管后不咳嗽了,就是好了。”

    那就是救回来了……刘院判长吸口气,他头晕目眩,竟一屁股坐地上了,劫后重生似的深深喘着气。

    连续一个多钟头的手术,几位太医都累得够呛,大致净了手就出去了,王太医走前吩咐给小公爷去了枕头,调整成平卧姿势。

    尤其那引流瓶,他三番叮嘱医女一定要放在地上,高度必须低于病床,谁敢把瓶子举高了,血沫倒流回胸腔,是要命的事儿。

    外头医士医女们纷纷涌入,给小公爷擦汗的、擦身换褥子的,处理帐内医疗垃圾的,各自忙活开。

    唐荼荼数了数自己的小册子,总共画了四十多张,绘图速度比她预想中还要快,只因中间一多半都是胸部近写,落笔时重一些,照着前一页留下的浅浅印记描一遍轮廓就行了,省了不少工夫。

    她抻抻发麻的手

    指,也长长地唤出一口气,心思回来了,才抬头往周围看。

    她还踩着凳子、高高坐在桌子上,这帐篷空间实在局促,两边圆凳中间摆了张高脚茶几,一臂见方。

    她坐在上头,跟另一张凳子上的男人对上视线。

    “二殿下”要笑不笑,饶有兴味地看着她。

    唐荼荼图画久了,脑子有点木,绽开一个明晃的笑,捧着本子给他献宝去了。

    “殿下你看!”

    唐荼荼唤了一声,忽然意识到不对,扭头往右手边看。

    二殿下分明站在自己右边,才刚还给自己递了帕子。

    ——坐着的这是谁??

    她迷迷瞪瞪还没醒神,危险感却附骨贴了上来,挂着白纱的窗帐外露出几名侍卫,目光锁死在她身上,各个如临大敌。

    唐荼荼愕然地俯低视线,看见坐着的这位穿着一身象牙白锦衣,衣尾上,金龙五爪威风大张。

    唐荼荼起了一身白毛汗,立刻从桌子上跳下来,跪得再标准不过。

    “民女见过太子殿下!”

    她一头汗聚起,一滴一滴汗珠子往地上滴答,也流入眼睛,辣得直眯眼。

    倒不光是吓的,主要是热的,出门时小衣、外衫穿得齐整,又套了这么一身白大褂,这一个来钟头精神还高度集中,唐荼荼的汗快透过三层衣服湿出来了。

    满脑子的报警器滋儿哇啦地叫。

    ——这兄弟俩,怎么能长得这么像!

    太子没喊起,唐荼荼规规矩矩垂着脑袋,余光瞧见面前的人弯下腰来,捡起了她掉在地上的那本小册子,逐页翻阅起来。

    这小册子只有唐荼荼巴掌大,平时她常塞进荷包里,再放一根中指长的竹锥笔,蘸墨就能用。

    打头那几页,横平竖直画了些格子,小格里有图有字。

    借着清晨微薄的天光,太子细瞧,上头一行字——

    月事带的自制方法及填料测试。

    填充材料:

    草木灰,舒适四星,卫生一星,易平整,廉价易得,x

    麻布,舒适二星,卫生

    三星,有磨砺感,廉价易得,x

    棉花,舒适四星,卫生五星,不易平整,不算贵,

    ……零零碎碎写了好几页。

    古说汉隶唐楷,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