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10、第 10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力能扛鼎》 10、第 10 章(第1/2页)

    “什么画?”

    “奴才认不出来,那画上头密密麻麻、一道一道的乱线,还有许多奇怪的字符。奴才觉得蹊跷,照着拓下来了,只是时间紧迫,只拓了一半。”

    影卫膝行上前,呈给二殿下看。

    他拓的那张纸没唐荼荼挂在墙上的白绢大,挤成一团,小而密,更看得人眼睛疼。纸上以墨黑和朱红两色画了许多横竖粗细不同的线,还有圈圈绕绕的线条。

    右上方的圆圈最显眼,一圈一圈的似老树年轮,中间包着个小小的实心黑三角,三角旁写着几个奇怪的字,笔画简单,不似汉文;而图上更多的是一排排正正方方的框子,大的套小的,宽的套扁的。

    还有实线,虚线,双线,十字线,不一而足。一眼看过去,黑压压一团,跟三岁小孩鬼画符似的。

    虽乱糟糟的,却又细细密密做着标注,好似自有一套章法。

    晏少昰将图递给廿一,“你认认。”

    廿一探身细看,指着个“3”和“9”的字样,皱眉思索道:“像是藩客们的花样……奴才好像在大食商人那里见过。他们计数用的码子与我们大有不同,也不用算盘,就是用这样的字符,没咱们的花码好写。”

    “可进了中原后,大食商人很爱在首饰器物上画这些符号,新鲜别致,很受姑娘妇人喜欢,生意不错。”

    晏少昰顺着廿一说的去想,还是没能看明白这画的是什么,将那图往桌上一丢,不打算再看。

    他身为皇子,多的是事,没空为一个小丫头的胡写乱画费神。

    图纸轻薄,落下时翻卷了一个角,极巧合地盖住了右边乱七八糟的符号,只留了中间正正方方一个白框,和左边一大片整整齐齐的方格。

    ——这图看着熟……

    晏少昰眼底浮起疑虑,又盯着看了会儿,吩咐廿一:“拿坊市图来。”

    他书房里有京城一应资料,一张坊市图好找得很,廿一很快拿来,将灯台全挪到桌前。

    铺开的舆图足有半丈长宽,影卫拓回来的小图放在庞大的京城舆图面前,愈发显得杂乱。

    晏少昰一寸一寸对照着看。

    京城建筑规制严整,秩序井然,舆图画出来也一样——九经九纬,横竖线是路,双线是车马道,十字是街道岔口,一个个长方框子是坊。

    这么一比照,两张图竟对上了。

    最外围的一个大黑框,似乎是城墙?东边有三条曲线弯弯绕绕,逶迤向南,像一条河——是圃田泽?

    东北方向,以墨涂黑的三角是山顶,那是临都山。

    山、河、墙,城郭赫然在目。

    再看中间左祖右社、五府六部、东西二厂,全在图上标注了出来。

    那上头画的,分明是一张京城舆图。

    因为图小,尺寸也显得异常精准,让人毫不怀疑,要是把这张小图放大了,就能将京城舆图严丝合缝地对上。又因为那些奇怪的符号,代替了文字,竟然比舆图还要简洁?

    晏少昰面色沉沉地去看那些符号。

    照着舆图再去猜,图上边各种古怪的标记,便能一一琢磨透了。

    画着很多小人和奇怪标记的地方,描述了人多店多,那是东市。图上画得最详尽的地界也是东市,以东市为中心,向着四个方向各延伸出了一大块。

    而所有朱笔标注的地方,都是机要所在。

    九经九纬每个点上都画着个红色的“凸”样框,里边八个小墨点,下边以小字写着“卯未亥”——这是岗楼,每座岗楼的哨兵一直是八人,岗楼一天轮值三岗,卯时、未时、亥时,每回都是八人换防。

    东西市、岗楼、常平仓、东城门布防、还有皇宫……

    那奇奇怪怪的符号已经标到了宫城东南西向的三道门,西门以黑笔勾去,代表从来不开;南边的太和门下写了“卯戌”二字,卯时上朝开门,戌时入夜落钥;东门旁写着个“内”字,是“只有内侍能走”的意思。

    ……

    这样的标记铺满了整张纸,只有偌大的皇城是空白的,各种叫人心惊胆战的符号全停在宫门前,似蠢蠢欲动地要往宫里窥探。

    廿一的冷汗渐渐浮出来:“殿下,那姑娘是细作?”

    他脑子飞快地转。

    五月已经见尾了,太后的万寿节在七月中,万国来朝,尤以周围邻国的使臣为多,入夏以来,邻国使臣带着奴仆护卫与美人,乌泱泱地涌进京城,城里处处可见倭人和东丽人面孔。而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万万不能出一点差错。

    晏少昰眼眸如鹰隼般聚起:“盯紧她,每日一报。再让人去查唐家近十年来的所有事。”

    *

    申末,学馆散了学,唐厚孜合上书本,起身拜过夫子。

    夫子脸上却有不睦之色,砰砰敲了两下响木,朝着他身后斥了句“不可救药”。

    唐厚孜回头一瞧,噢,身后的同窗七零八落睡了一半,都散学了还没醒,他们各自的书童却都精神抖擞地站在墙尾听讲。

    眼看夫子举起响木要往下丢了,唐厚孜忙给同窗们说好话。

    “夫子别恼,快要考试了,大伙儿都紧张。我家离得近,晌午还赶得及回去吃饭歇个午觉,却有好多同窗回不去,怕来回一趟,耽误了学习的工夫,中午全留在书院里背书呢。”

    夫子对他气不起来,脸上的恼意散去,和煦问道:“义山温习得如何了?”

    唐厚孜脸上露了惭愧:“我家里有位先生,对各朝史论颇有见解,尤其是隋唐五代那段史,他讲得精彩绝伦。这些时我每晚与他聊起古史,都颇有所得,总是忘了时辰,没顾上温习功课。”

    夫子拍拍他的肩:“多听听史也好,别说你年纪还小,就连夫子我也不爱看孔孟。”

    师徒俩对视一眼,哈哈大笑,相携走到了书院门口才散去。

    唐厚孜念书的这书院叫岳峙书院,取岳峙渊渟、不可动摇之意。最早是以岳家为首的几个富室一块掏钱办的。

    因为岳家在京城落根最久,家族枝繁叶茂,书院里头一半孩子都姓岳,堂表兄弟扎堆,别姓的孩子多少有些受排挤。

    唐老爷升官后,本想把他转到右厢府学去,唐厚孜想了又想,没去。一来府学学生多,夫子却少,怕是心有余力不足;二来府学比书院离家远,每天路上省下的工夫够他再看十页书了。

    时近黄昏,却也没一丝风,闷热闷热的。

    唐厚孜快步走在回家的路上,忽觉右边肩膀上一沉,不知谁的一条手臂勾肩搭背地缠上来,压着声笑。

    “义山兄,帮我答几道题,给你五两银子如何?”

    唐厚孜侧头去看,是同班的岳无忌,岳家二房最小的孩子,平时领头睡觉,数他最不爱学习。

    唐厚孜没怎么跟他打过交道,含笑作了一揖:“无忌兄。”

    “天天拜这个拜那个,你累不累啊!”岳无忌不兴这套,一扬手,把题纸摊在他眼前:“你快看看,能不能答?”

    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