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 第141章 魏国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秦嬴鱼》 第141章 魏国(第2/3页)

她们为什么不去?

    她们不仅要去,还要带着自己年老的父母、年弱的子女一起去,听说这次国家大败赵军,俘获了不少赵军俘虏,等她们到了新家,有宅有地有产,连丈夫都可以随意挑,这样的好事,从古至今,从未听说,只有今朝啊。

    因为从魏国攻陷的这些城池,只是占领,没有破坏,而且,惧怕秦军卒的魏人百姓,能逃走的都逃走了,这些逃走的人大多数都是原先城池的官员和豪强,留下的都是没有能力和舍不得逃走的底层百姓。

    逃走的魏人,能带走的也只有贵重的财宝和人,他们的宅子和土地带不走,只能留下来,被秦国官署收为国有,分给愿意迁徙来此定居的百姓。

    因此,第一批迁徙到的秦人百姓们,都是直接入住新家,分得可以直接耕作的熟地的。

    这些迁徙的百姓得到了好处,就会将新城池里的消息传递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从荡阴到河内再到河东的这条通道打通之后,秦国新建立起来的这条通信系统尤其发达,以乡里为单位收集起来的信件,没有风雨等意外的话,不出三日,定能送到亲友手中。

    因此,秦人百姓迁徙东河内的热潮,又掀新高,消息甚至都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函谷关以内的秦国腹地。

    秦国腹地的百姓们驯服又老实,观望居多,但也有富有冒险精神的,都试探着向官署提出申请,问能不能也享有同样的迁徙政策,迁到东河内去居住。

    接到申请的县令统计数据之后,快马加鞭的将统计爰书送往咸阳,让秦王大感头疼不已。

    当年商君订立秦法,就是为了将百姓们牢牢的拴在土地上,让他们除了作战,就是耕种,这样的百姓,才是驯民,才是让国君喜欢、好治理的老实百姓。

    现在赵鱼弄了这么一手,将秦国腹地的百姓都搞的人心浮躁了,完全背离的秦法和孝公、惠文王的统治,秦王大感烦恼。

    秦王去和范雎商量要不要让腹地的百姓迁徙的事。

    范雎只说了一句非常意味深长的话:“安平君主意一向很多,对他定下的计谋,臣不敢反驳。”

    秦王疑惑的看了范雎一眼,他觉着自从他从河内回来,范雎表现的就有些不一样,但具体不一样在哪里,他又说不上来,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等范雎走了,秦王又叫来蒙骜,问了同样的问题。

    br/>蒙骜则是笑道:“王上,您曾说过:不同地域的百姓,有不同的习性,要分而治理,求存同异,方能安宁。最早的,对蜀郡、巴郡,您只派遣郡守治理,迁秦人与之杂居,其余的并不强迫蜀郡、巴郡的百姓一定要跟关中的百姓一样生活,一样受秦法的约束。前几年,陇西、河西走廊、西域等异族归顺之后,您更是只设立郡县,派遣领军将领去戍守,其他治理他们的郡守和县官,都从异族人中选拔……&34;

    “安平君在东河内所作所为,目的在于

    快速掌握新打下来的城池,让无地无产的秦人百姓因逐利而扎根新地,这些迁徙到新城的秦人百姓,既能抗衡河内聚集的过多的韩人、赵人俘虏,又能帮助秦守军抵御赵、魏两国,本质上,与王上治理蜀郡、巴郡、陇西、河西走廊、和西域异族百姓的方法并无不同,王上又有何忧虑呢?&34;

    秦王听了蒙骜的分析,心里放松了一些,他颇有些抱怨道:“你不觉着,安平君迁民的政策太优厚了一些吗?不仅给爵,还减免了五年的赋税!&34;

    其实,大量且长时间的减免赋税这一条,才是让秦王心里最不得劲的地方,五年啊,他得少收上来多少赋税粮草?

    蒙骜道:&34;但也能让百姓迅速的在东河内扎下根来,只要百姓不轻易离开他们的家,东河内就能固若金汤。东河内横亘在赵、魏两国之间,几乎与齐国直接接壤,如果东河内稳若大山,无论是策应围攻邯郸的大军,还是防止赵魏合纵,都轻而易举。

    臣私以为,这比驻守几十万大军去守卫城池,要划算多了。&34;

    他又加了一句:“而且,安平君,从来都不缺财富,他今日能付出这么多,来日,只会获得比这更多的回报。观以往安平君之行事,王上您应该对他有信心才是。&34;

    说到秦鱼获取财富的本事,秦王也笑了:“盈财货利这一方面,寡人从未怀疑过他的本事。既如此,那就向全国发布政令,有意愿迁徙东河内的百姓,当地官署发放传验,可以自行前往。&34;

    自行前往的意思,就是让百姓自己收拾包袱,自己准备口粮,自己走路、骑马、骑牛等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去了。

    秦王虽然同意关中的百姓前往东河内,但也设下了关卡,想来,只自费前往这一条,就能打消很多人的念头了。

    白起利用骑兵快速攻陷城池和秦鱼下迁

    徙令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主打就是一个快、准、狠。

    秦鱼就是要趁着魏国上下还未做出反应的时候将魏国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攻打下来,不仅要攻打下来,还要占领住了,很难、很险,一个弄不好,哪一个环节断了,就会出现全面崩盘的后果。

    比如,赵降卒炸营,反攻秦军,比如,魏国突然出兵,攻打秦军,以上出现任何一种情况,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秦军蒙受巨大的损失。

    但秦鱼这边有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这个时代的通信极度的不发达,秦鱼相信,只要他够快,只要他能快速的向这些城池里填充百姓,让河内尽快形成闭环循环,东河内就能守住,从而反制赵国和魏国。

    秦鱼在努力,秦王也不遑多让。

    在魏国上下得知荡阴失守,秦国攻陷魏国边境十九座城池的时候,魏王就是畏惧的,但魏王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则是主张集结大军,将失地从秦国手里抢夺回来。

    魏无忌:“秦国之所以攻打荡阴,就是为了将赵国和魏国割裂开来,这样,邯郸被围,我魏国就无法直接通过荡阴,出兵援救赵国了。&34;

    “秦国刚与赵国发生了一场大战,现在又去围攻邯郸,同时攻下魏国十九座城池,必定人劳马疲,何不趁此良机,将失地夺回,同时援救邯郸,共同抗秦?&34;

    魏王原本就要去营救邯郸的。

    作为君王,他可是太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了,他虽然惧怕秦国,但现在列国,又有那个国家不惧怕秦国呢?

    为了能守卫自己的国土,保卫自己的国祚,他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阻断秦国东出的步伐。所以,魏王是一定要出兵援助赵国的。

    就在魏国君臣同仇敌忾集结大军要出兵的时候,魏王得到了一个新消息:韩国将垣雍割让给秦国了。

    自从赵国军败的消息传到韩国王宫,韩王就惊吓过度,也不能寐了,等到秦王派遣使臣出使韩国,韩王居然长长舒了一口气,道:“贵使远道而来,可是秦王有什么吩咐吗?”

    秦使:“我王欲取垣雍,韩王以为如何?”韩王笑的比哭还难看:&34;只要垣雍吗?&34;

    秦使:“我王只给了取垣雍的命令,若是韩王愿意多给,我秦国来者不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