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257章 257 新春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之士[科举]》 第257章 257 新春(第1/2页)

    第二百五十七章

    “依泽远你之言,海运之利可谓无穷,但其害处只怕也要小心。”王锡爵道,“你可知,自你上了那疏后,我府上收到了数位同年的来信。”

    柳贺那封疏在几天后登上了《育言报》的头版,这段时日以来,《育言报》主版几乎为开海一事所占据,朝中议论有许多都登上了《育言报》。

    开海一事,正如张居正柄政时推行的考成法、一条鞭法一般,成为街知巷闻的大事。

    若张居正仍任首辅,有他支持,开海或许比如今更通畅些,开海虽由柳贺提出,但他毕竟是三辅而非首辅,此事的推行力度恐怕远不如考成法及一条鞭法。

    也有官员不将祖训摆在前列,反是问柳贺,海运之利必夺漕运之利,朝廷或许可以自海运中收重税,然漕运事关百姓生计,又有漕工、漕兵等以此为生,若这些人的生计受到影响,柳贺又当如何?

    大明禁海以来,漕运几乎是运输货物的唯一渠道,事实上,尽管漕运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垄断,但漕工与漕兵的生活仍是十分艰难,无论朝廷有什么筹划,无论其出发点如何,最终受损害的只会是普通百姓。

    一条鞭法同样是如此。

    开海也是如此。

    漕运的获利仍是归了世家大族,这些人平日躲在背后吸取民脂民膏,一旦漕运本身的利益受损,他们便将百姓搬出,摆在前面。

    柳贺暂时未言,便有官员声称,柳贺一意孤行推行海运,将致百万漕工衣食受损,此等祸国殃民之举,朝廷应当立即禁止才对。

    然而,柳贺心中明白,包括这些弹劾他的官员心中也明白,开海之后,漕运的弊端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垄断行业想要转好,唯有在出现危及它生存的领域之时。

    更重要的是,即便朝廷不开海,难道没有人从海禁一事上获利吗?

    自然是有的,还有许多。

    因为海运本身是被禁止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将海船开出海境的,也只有那些背后有倚仗的世家大族。

    无论朝廷的政策如何,都不影响他们的收益。

    ……

    自柳贺入阁以来,如今是他最受关注的一段时期。

    许多官员都认为,柳贺才刚刚入阁,即便他要开海禁,也应当徐徐图之,不该如此匆忙。

    可柳贺一想,距离万历朝鲜战争也只有十年,此时不养兵,还要徐徐图之到何时?

    便是张居正力推的考成法及一条鞭法,也是几年下来才有了小小的成效。

    柳贺在内阁之中常常见到各地官员送来的文书,看得越多,他便越有时不我待之感,这或许和他来自未来有关。

    距离明朝灭亡还有六十三年,若他能活到九十三岁,恐怕还能见证那一时刻。

    不管如何,他总要做些什么。

    无论是为了前人,如张居正这般一意改革、置身家性命不顾的官员,还是为了后人——总不能在史书上添上一臣时加剧了一个王朝的灭亡吧?

    他不想做功臣,却也不想当罪人。

    身为阁臣要做的事情有许多许多,柳贺觉得,若是开海能成,他便可以到倭国去探访银矿,之后再根据形势左右倭国与朝鲜的战局。

    提前做好准备,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

    柳贺刚到内阁,通政使倪光荐见了他便道:“柳阁老,近日我们通政司可是热闹非凡。”

    官员奏章必经通政司,柳贺一听他说便知,此时通政司恐怕满是弹劾他的奏章。

    不过柳贺心中无惧。

    除非是天子对他动手,他不至于落到如朱纨那般的境地,朱纨是外臣,他是阁臣,且开海一事在朝廷中也非没有支持者。

    但重要的是,他要先将开海一事的好处摆出来,如此天子才能有动力去推进此事,否则柳贺在这将诸事都铺垫好了,推行之后若因达不到期待而终结,柳贺就等于做的是无用功。

    柳贺只能道:“还请银台包涵。”

    对开海一事,倪光荐并不反对,柳贺如今寻求的也是朝中这批中立官员的支持。

    反对开海者,如张四维等官员,根本没有争取的必要。

    支持者,不需柳贺多说,他们自能站在柳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回到文渊阁后,柳贺先坐下来,拆开施允寄给他的信,自万历二年考中进士至今,施允已在陕西留了七年,他在信中和柳贺开起了玩笑,说柳贺入阁之后,陕西地方官员们对他都十分客气,不敢轻易得罪。

    他原任陇州知州,如今升至凤翔府知府,统七县一州,陕西民风彪悍,又常常遭灾,百姓日子过得艰辛。

    施允也是陕西官员中率先种甘薯、玉麦等物者,除此之外,柳贺也和他商讨过,若是能开海,他将请海外商人探索更多能在陕西种植的作物品类,这样百姓也能从中得惠。

    施允在信中说,他任官这几年,常常关注百姓生计,柳贺提倡开海,若是能平抑物价,他会更加支持——仅这几年间,一两白银能购买的东西比隆庆时要少了些,当然,百姓的日子比嘉靖时还是好过些的。

    柳贺坐下来,静静给施允回信。

    朝中反对声响,也在他意料之中,柳贺做好了长期抗争的准备,他暂时没有放弃的打算。

    柳贺的体会很明显,张居正还在朝时,朝中即便有攻讦他的声音,大多数也被张居正挡住,到如今,所有的弹劾都只冲着他一人而来,当然,柳贺也清楚,这其中许多声音未必是反对开海,不过是反对他柳贺罢了。

    其中有张四维的人,或许也有申时行的人。

    柳贺心中无惧,任了阁臣之后,他对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理解更深,无论如何,他办事只随本心,旁人如何看待并不那么重要。

    ……

    就这样,时间转至十二月,去年时张居正还在朝,柳贺因《育言报》被封一事将李太后狠狠得罪了。

    到了年底,内阁要比礼部要忙上许多,礼部烦劳的不过是祭祀之类的大事,内阁事务却有千千万万,申时行笑道:“若非泽远与元驭兄入阁,凭我与元辅二人实在忙不过来。”

    兵部之事、宗室之事,还有天家之事,加上柳贺提议的开海之事,阁事烦杂到柳贺都想早日回府休息。

    他现在明白了,能为首辅者不仅需要非人的脑力,也需要非人的体力,像申时行这种办事不紧不慢的官员很适合当首辅,首先他很能熬,其次他心态要比普通官员沉稳许多,这样的性子对身体也有益处。

    柳贺最大的优点无非是年岁轻罢了。

    这一年,天子的第一位皇女出生,这是皇后与天子的第一个孩子,天子自然喜不自胜,阁臣们也纷纷献上贺表,柳贺将贺表写得花团锦簇,天子十分高兴,叫他再写一封。

    柳贺:“……”

    他也想早点回家过年啊。

    当然,柳贺很理解天子初为人父的欣喜,妙妙出生时,柳贺不如现在这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