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242. 242 柳贺的设想 张居正的提议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之士[科举]》 242. 242 柳贺的设想 张居正的提议(第1/2页)

    第二百四十二章

    对罗万化几人,柳贺已是十分坦白,张居正之所作所为皆出自本心,柳贺不能阻拦,也不会阻拦。

    朝廷官员中,他是最早了解此事的一人,据柳贺观察,张学颜、曾省吾等人都未先他一步得知消息,散朝之时,柳贺就见二人迎上了张居正,恐怕是问询去了。

    他与张居正已开诚布公地谈过一遍,张居正退与不退,他都尊重对方的选择。

    “入阁一事,无论元辅是否归政,泽远你都要早作打算。”王家屏道,“若是处理不慎,去岁之事恐怕又要重演。”

    柳贺已归乡过一回了,同样的法子不可再行第二遍。

    “忠伯兄,我心中自是明白。”

    ……

    回到礼部后,柳贺一切仍如往常一般,然而,那日张居正在早朝上了第一封疏后,官员们尚在猜测他归政之意是否为真,他便又上了一封。

    天子自然仍是挽留。

    天子心中所想与年少时已大不相同,周围也有人鼓动他,称他已到了亲政的年纪,张居正却死死把着朝政不放,他在宫中受李太后掣肘,在朝堂外,朝事又归张居正,他也忍不住想,何日他才能当这名正言顺的天子。

    张居正的归政疏来得猝不及防,天子一时之间门也没有反应过来。

    在他印象中,张居正明明是个极擅弄权之人,他任首辅一位已有九年,权势盖过了大明朝任何一位首辅,天子觉得,张居正恐怕要在首辅位置上老死了。

    但张居正的确是要退了。

    他并非假模假样——上过第一封疏后,他便前往乾清宫,向天子道明自己心中所想。

    或许是真要退了的缘故,此次面见天子时,他霸气远不如从前,对待天子的态度也极其柔和,天子从未见过这样的张先生,他心中对张居正仍有抱怨,一见张居正这副模样,也不由念起了他的好。

    毕竟这一回,因有柳贺阻拦,张居正并未因夺情/事、高启愚案及罪己诏一事被天子记恨。

    君臣之间门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难题,成王与周公堪称佳话,可周公急流勇退是前提,君臣之间门的分寸要把握好,像张居正选择此时退很是合适。

    他将用人、练兵、收税、治水诸事都办得妥妥当当,还天子一个财政充足的江山,可谓极懂分寸,此时退,天子记得他的恩情,若是拖延再晚,便显得他太过恋栈权势。

    天子已一十八岁,武宗朱厚照登位时只有一十四岁,照样做了十六年皇帝。

    因而张居正顺势与天子商量起了增补阁臣之事。

    归政要有归政的表现,万历五年时,张居正直接提选了马自强、申时行二人,天子只需要盖印就足够了,但这一回,他竟然要归政,增补的阁臣必得是在他退后能守住江山、又受天子器重之人。

    张居正毫不遮掩,他所选之人是柳贺与王锡爵。

    柳贺是他的门生,他是举贤不避亲,也不担忧旁人说什么,毕竟柳贺如今资历也够,为官后的种种作为满朝文武都能看见。

    王锡爵虽与张居正不太对付,但王锡爵是难得的正直之人,张居正自忖,待他退后,张四维与申时行二人性子都太过圆滑了,一旦有不利事,这二人会选择避退。

    且遇上不得不为之事,若阻力太多,这二人必然将上上下下都打点清楚,遵众人的意志行事,但这般下去,事情便难以推进。

    张居正为首辅时可靠强硬的手段令百官遵他命行事,官员们纵然不愿,也不得不听他号令。

    因而不管怎么说,内阁中需有一位直臣。

    何况柳贺与王锡爵是天子最为信赖的两位讲官,这也有赖二人纯直的个性——天子年少,便最厌旁人欺哄于他,柳贺是迂回着有事说事,王锡爵是直接有事说事,目标都是一致的。

    提到王锡爵时,天子倒是满口答应。

    提到柳贺时,天子面上却露出了纠结的神态,张居正何其敏锐,自然一眼便能看出。

    天子没有理由不允柳贺入阁,何况这出自他的提议。

    那么,缘由在冯保,还是李太后?

    张居正快速地猜出了答案,必然是李太后。

    冯保因罪己诏一事已得罪了天子,虽说他将这锅甩给了张四维与申时行,天子却将他惦记上了。

    后来又出了《育言报》的事,李太后逼着张居正与冯保查封《育言报》,张居正那时已有退意,又何苦在最后关头得罪天下读书人?

    冯保也是不愿,但他毕竟是内侍,身家性命皆系于宫中,李太后的命令他推脱不掉。

    所以后来才有了沈和出马,他其实并未遵照冯保的安排办事,但不管怎么说,他是冯保的下属,沈和丧心病狂到矫旨作乱,就算命令出自慈宁宫,天子却不会真正把这笔账记在李太后头上,冯保这锅又背上了。

    张居正要归政,冯保其实十分不愿,但他并未着急跳出来,是担心更进一步得罪天子。

    若张居正退了,天子亲政,冯保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必然会继续下降。

    可张居正却不愿再顾冯保所想,他要退,自然也要将与冯保的同盟切割。

    所以在择定阁臣这件事上,冯保没有到天子面前上眼药的必要。

    那必然是李太后不愿柳贺为阁臣。

    张居正并未逼问天子,他事母至孝,自然清楚天子在这件事上的为难。

    但他心中觉得,柳贺待天子可谓事事周到,天子对柳贺的欣赏之意满朝皆知,若因李太后一句,天子从此便不愿令柳贺入阁……

    张居正不由想到,自他推考成法那日起,柳贺便一直要他顾忌身后。

    天子若是这般性情,柳贺的预言恐怕要成真的。

    ……

    柳贺这几日分/身乏术。

    翰林院中、六部中、科道中……各个衙门的官员都找上了他,一方面因众人以为张居正必然会推柳贺入阁,毕竟此事万历七年就已经有传闻,而另一方面,张居正归政一事瞒得实在紧,官员们都不知其中实情,自然要来问一问柳贺。

    柳贺刚被罗万化他们成功抓获,就又被张学颜和曾省吾二人拦下了。

    二人是铁杆的张党,原先柳贺官位低时,这二人并不将柳贺放在心上,偶尔还会给柳贺上上眼药,但柳贺进京且位居礼部尚书之后,这二人态度便逆转了。

    谁都能的。

    他二人也见过张居正,从张居正口中知晓他归政之意,但张居正肯退,这二人却不愿立即退。

    此次找上柳贺,二人是想自柳贺口中知悉张居正归政之详情,而另一方面,张居正退后,他的政治遗产,能接收者恐怕只有柳贺。

    毕竟他二人是自外官一步步升至部堂,至六部尚书位已是到顶了,柳贺却有可能更进一步。

    柳贺年纪比二人轻许多,但该讨好他的时候,二人还是很懂官场上的规矩的。

    柳贺自也看出了二人的投靠之意,但张居正仍未退,此时和二人搭上,柳贺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