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225章 225 万历八年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之士[科举]》 第225章 225 万历八年(第1/2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既然来了太仓,柳贺好歹也要看看太仓如今的农事状况,王家是本地大户,仅族田就有无数亩,柳贺道:“元驭兄,不如我出些钱赁你家田,再种些甘薯、番柿等。”

    王锡爵笑道:“价钱贵上一成即可。”

    “这我还是出得起的。”柳贺道,“户部今年虽报了甘薯种植之象,然各地所种多少不同,甘薯产量虽高,却也不能抢夺稻、麦之地。”

    “这倒不必忧心,百姓们吃粮吃惯了,甘薯毕竟是新物,不会替了主粮的。”

    柳贺道:“若是年年风调雨顺,百姓衣食无忧,我等官员也不必想着推新作物。”

    王锡爵也点头道:“甘薯虽味美,日日吃也吃不惯。”

    ……

    自太仓返回镇江府后,来府上拜访柳贺的士子少了,柳贺能安安静静读上几卷书。

    他仍保留着在京城时的作息习惯,早晨醒得早,但醒来之后不必惦记着衙门中的事务,也不会临时有事被叫至宫中或内阁,天气若是好的话,柳贺便披件衣裳在院内读书,或和杨尧面对面坐着饮茶。

    转眼间便又到了冬日。

    柳贺回乡已有两个多月,在这期间,朝廷未派人送信给他,也未有让他起复的迹象,镇江知府林应雷和丹徒知县甘世价之前拜访他倒是勤快,近日也失去了踪迹。

    柳贺倒觉得十分舒适。

    应当说,直到此时,他才算是真正清闲了,可惜如今施允还在外放,他想找个一起看书的人都没有。

    “这位老爷,这书您是买还是不买?”柳贺手拿着书卷发了会呆,便被店内伙计提醒了一声。

    “我买。”柳贺下意识去摸钱袋,才发现今日出门匆忙,他竟忘了带钱袋,只得将书卷放到一边。

    书肆里,最畅销的仍是与科举相关的书册,柳贺大概瞧了瞧,如今虽已是万历七年,但和他读书那会一样,会试、乡试的程文集仍有些旧,他还看到了自己隆庆元年乡试和隆庆五年会试的答卷。

    往里走了两步,柳贺一抬眼,就看到书肆中一角写着他的名字——《育言报》所登载的他的文章,及他在杨正写的《论商》等都在其中。

    这个年头版权意识实在不强,这几篇文章都在公开售卖了,柳贺却没有收到一分版权费。

    书肆里还有几卷柳贺颇为感兴趣的文章,可惜他忘记带钱了,只能先回家,待下回有空再来买。

    柳贺年少时常在镇江街头逛,街上认得他的人不少,如今十几年过去,镇江街头已换了一批店铺,就连书肆的掌柜也不是原来那位了。

    见柳贺空手而归,妙妙很是失望,她以为自家爹爹会给她带些吃食回来,柳贺摸摸鼻子:“爹忘记带钱了。”

    耐不住妙妙渴望的眼神,柳贺又回了一趟街上,给自家闺女买了些小零嘴。

    柳贺向杨尧感慨自己体力不如从前,从前他和施允两人一日能在街上走两个来回,如今只跑了一趟,柳贺就累得气喘吁吁。

    “幸而相公不易胖。”杨尧道,“不然妙妙可要说你了。”

    柳贺:“……”

    仔细想想,的确,妙妙一向直白,她能嫌自家弟弟丑,自然也能嫌弃他这个爹丑。

    柳贺没买成书,便将家中的旧书拿出来看,他从京城回来也带了些书,读过书后,他便摊开纸页,开始写文章。

    自他考中进士后,坊间总传他不爱写文章,其实柳贺并非不爱写,只是没有心思专注地写好一篇文章。

    难得有空,杨尧在一旁替柳贺磨墨,她的字也很漂亮,柳贺写文章时,她就在一旁练字。

    “娘子笔锋更胜从前。”柳贺赞道。

    柳贺任官这几年,杨尧忙家事之余便常常练字,她的字并不是隽秀风格的,相反,她笔力很是浑厚,字本身十分大气。

    柳贺的字受科考拘束,规范严谨有余,天马行空不足,相对之下,杨尧的字就比他浪漫得多,柳贺也十分喜欢。

    夫妻二人一个写文章,一个练字,书房中十分静谧,妙妙有几回想进来捣乱,都被纪娘子牵走了。

    一月之中,柳贺共写了五篇文章,可以说是《乡居小记》连载版本,他心情舒畅,写出的文章自然也有一股畅快之感。

    他的同僚们大多也是如此,在朝时忙于朝事,赋闲在家便一篇一篇地产出文章,柳贺现下和王锡爵通信便不只说朝事了,也会交流文章。

    写过文章后,柳贺再在清风桥附近赏赏景色,偶尔会被丁先生抓壮丁,去丁氏族学授一两堂课。

    不过他授课的次数极少极少,丁氏族学名义上是族学,其实和书院也有些相似,不过先生们并不爱聚在一处谈论国事,柳贺在《育言报》上曾痛陈书院五大罪,总不好归乡之后一直在书院授课。

    任日讲官和任馆师毕竟是不同的,给天子授课时,他不需要奉迎考官的喜好,讲圣人文章也不必句句落到实处,而是要叫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换句话说,日讲官的课过于高大上了。

    就这样,自隆庆五年进京赴考以来,柳贺在家乡度过了第一个春节。

    尽管他成了家,有一子一女,但相比镇江府别的家族,柳家人丁仍是不够兴旺,不与柳义往来之后,柳贺这边只他一支,杨家也只杨乡绅一支,这都有些像后世的家庭模式了。

    不过柳贺仍是很高兴,妙妙兴奋得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替柳贺递窗花,过会再去逗逗知儿。

    在京城时倒不是说不热闹,只是柳家在京城的宅子更小一些,且柳贺要去衙门当值一日,不当值的时候,他也要去上官府中拜会,他的下属们也要来柳府拜访他。

    “从前见了家里冷清的模样,我便会想贺哥他爹,就算过节也不如如今快活。”纪娘子道,“那会哪能想到有今日呢?”

    除夕晚上,凉菜热菜摆满了一桌,柳贺尝着地道的家乡味道,心中不由十分满足。

    用过了晚饭,杨尧和妙妙在谈着元宵的灯会,妙妙回乡后已出门过好几回,对灯会自然很是向往。

    柳贺则在伏案写文章,春节之前,他已写过拜贺的信件送至京中,其中包括一封给天子的秘信。

    柳贺被外放至扬州时,天子赐了他通信的特权,到如今,尽管柳贺为避归政一事而返乡,天子依然给了他这份教,在信中所用的言语自然婉转许多,更多的还是和天子叙一叙家常,将沿途自己的所见所闻报之。

    ……

    在家过年,柳贺依旧避不开人情往来,不过比起在京城时已经少了许多,过年这几日,清风桥人来人往,住在附近的百姓都不由感叹柳贺这位三元郎的影响力。

    但过了正月,柳府一下子便冷清了下来。

    除了节日的喜气散去之外,也是因京城新传来的消息——命翰林院侍读学士余有丁为礼部左侍郎掌詹事府事。

    这就意味着,柳贺这右宗伯转左的几率微乎其微。

    官场上一个萝卜一个坑,这坑既被余有丁给占了,柳贺想再去争几乎也没可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