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218章 218 传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之士[科举]》 第218章 218 传闻(第1/2页)

    第二百一十八章

    柳贺被张居正赶回了家,杨尧正哄着知儿睡觉,她和柳贺道:“妙妙幼时安静,长大了却渐渐闹了起来,这一个却已是吵了,半夜不肯睡。”

    有几回杨尧以为他睡了,便轻手轻脚关上门出去,回来之后就见自家儿子睁着一双大眼睛看向自己,杨尧都摸不清他何时睡何时醒的。

    柳贺道:“听娘说,我幼时是很乖的。”

    杨尧并未揭穿柳贺的自吹自擂,自妙妙出生后,纪娘子便常和杨尧说柳贺小时候的糗事,因而杨尧清楚,柳贺绝不是他自己所吹的那般乖巧懂事。

    “相公去过恩师府上了?”

    柳贺点头道:“去过了,恩师嫌我吵闹,催我早些回家来。”

    柳贺说得云淡风轻,杨尧却清楚,事情定然不是柳贺说的那般,她与京中官员家眷往来时都能感受到京中的风波,其中情景与在扬州时截然不同,柳贺年纪轻轻便官至三品,压力更是不必说。

    “相公常劝人不操劳,自己忙起来便什么都顾不上。”杨尧道,“家中诸事不用相公操心,相公得先顾好自己才是。”

    柳贺抱住自家娘子:“我知道,无论我在京还是在外,无论我官至几品,娘子都一直偏着我。”

    当初他被外放扬州,杨尧和纪娘子都不在意,她们唯独担心柳贺心情烦闷气坏了身体。

    柳贺心态并不差,旁人能搞他,他也能搞人,但京中诸事弯弯绕绕,时日久了柳贺也很心烦。

    ……

    时间便转眼到了七月,八月时有秋试一桩大事,今岁翰林院中陈思育、周子义主试顺天,高启愚、罗万化主试应天。

    罗万化眼下是翰林院侍读,高启愚为中允,翰林院按资排辈,主考乡试一向是讲读在前中允在后,也就是说,按规矩来应该是罗万化为主考官,高启愚为副主考,可眼下任主考的却是高启愚。

    京中官员皆知罗万化得罪过张居正,可柳贺很清楚,高启愚是申时行推荐的人。

    万历十一年后,申时行任首辅,便与言官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其中一冲突的来源便是高启愚主试南京。

    高启愚案在明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柳贺曾在书中看到过,似乎是高启愚命题出了状况,事情同样牵涉到张居正。

    柳贺为此据理力争过:“二百年间,中允于官场上胜讲读一筹,唯独两京乡试及修史序列,讲读当在前,二百年故事一朝便改,日后再命两京主考该何如?”

    柳贺是礼部右侍郎,姚弘谟注定要走已不太管事,柳贺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礼部。

    可内阁已是决定了。

    申时行毕竟是三辅,于张居正而言,着实不必为一个他看不中的罗万化而驳了申时行的面子。

    何况申时行也要培养自己人。

    罗万化倒是十分平静:“泽远,你的心意我已知,副主考也是不错。”

    “一甫兄。”柳贺道,“我知你是有德君子,你不在意,可我心中替你不值。”

    高启愚虽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比罗万化早一科,然而罗万化毕竟是状元,他入翰林院时官位已高过高启愚了,到今日主考应天,他却被高启愚压过一头。

    且若非高启愚刻意谄媚,他的考题未必会出错。

    柳贺道:“一甫兄,我不喜高启愚为人是一,二则我为礼臣,纠导礼制之过也为份内之事。”

    “申吴县与泽远你相处不错,既在官场之上,泽远你也不可处处守树敌。”

    柳贺再三争取,却依旧没有改变内阁的决定。

    他只能提醒罗万化,若高启愚出题有错处,罗万化作为副主考,应及时告知礼部。

    罗

    万化点头应下。

    柳贺与申时行未因此事结下梁子,不过柳贺此举着实令申时行没有面子,但柳贺举着规矩的大旗,申时行也不能拿他如何。

    罗万化性子一向刚烈,他在官场上常常碰壁,这一回柳贺替他争取,他之所以不争,也是不希望柳贺得罪人太过。

    待姚弘谟致仕,柳贺接了礼部左侍郎之位,下一步或许就能入阁了。

    罗万化自知前程不如柳贺,因而他不想阻了柳贺的前程。

    ……

    到了八月,礼部最重要的任务便是两京十三布政司的乡试,各地乡试的考卷都要送回礼部复核,若有失误,考官也要担责。

    待罗万化改完卷回京,礼部这边也将收到各地的乡试考卷,果然,今科乡试之卷……难以形容。

    罗万化道:“泽远,我拦过敏甫兄,可惜未成。”

    柳贺轻轻叹气:“你为副主考,高敏甫为主考,二人权责不同,你自然拦不住他。”

    主考和副主考在乡试中的地位完全不同,此事原本就对罗万化不公,高启愚想必也知晓,因而他若是命题有误,必然会觉得罗万化是刻意对他指指点点。

    人性一向是如此。

    这一科乡试,各地都有吹捧张居正的考题。

    应天乡试,高启愚出的题为“舜亦以命禹”,此题若是被曲解,舜便是当今天子,禹便是张居正,说的是天子应该由有才能的人担任。

    而山东、贵州乡试则出了同一道题“敬大臣则不眩”,浙江乡试则出了“贤者在位”一题,足以见官员们对张居正的吹捧。

    常言道,居安思危,若满朝文武只吹捧张居正一人,便说明张居正这首辅当得已十分危险了。

    柳贺不清楚张居正是否知此事,他给唐鹤征带了口信,待高启愚回京后,六科便有御史弹劾此次乡试考题媚上者甚。

    柳贺不好找光懋,毕竟光懋是申时行力荐,他和唐鹤征出手也不合适,稍不注意便会演变成刘台弹劾张居正的往事。

    罗万化也在此时上疏给天子,道高启愚出题不当。

    张居正随即上疏,称自己是臣,天子是君,他事君忠心,并无犯上之意。

    天子口中自然称自己信赖张居正,并未作他想。

    柳贺的目的并不是让高启愚身败名裂,也并不是叫天子真信赖张居正,只是要将此事定调,待日后,天子就不必让此事再翻篇。

    不能说张居正任首辅时人人对他歌功颂德,待他死后,又是这些人将他说得连狗屎都不如。

    不仅朝中官员如此,其实天子也是如此。

    天子对张居正的恩宠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到了该下手的时候,他也从未对张居正心软过。

    因高启愚一事,张居正将柳贺叫去:“我已提醒过你,莫要树敌太多。”

    “若非你是我的门生,我真以为你是刻意与我对着干。”张居正道,“申汝默前日来我府上告罪,你已将他得罪透彻了。”

    柳贺一本正经道:“恩师,弟子常赞恩师,恩师却视而不见,乡试考题赞颂恩师,恩师莫非就会高兴?”

    站在读书人的角度,若是自己在考卷上只能吹捧张居正,读书人恐怕会很反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